身份政治
此标签目前无人主理
25 人关注
41 篇文章

二人评论

多数群体是原罪吗?

在 Netflix 上看完了BBC 联合出品的四集短剧 Collateral ,感触纷杂,试说开去。一、故事梗概 剧情紧凑,人物繁多,关系复杂。一桩看似摸不着头脑的枪杀案,牵引宗教、军队、性别、族裔、难民、移民、政党等各方出场。起底案情从头捋:一名英国军队退役军官,为牟利而成为黑...

JC

當AI成為政治家的「口語翻譯機」

探討了布魯克林市議會成員蘇珊·莊使用人工智能(AI)來回答問題的事件。文章質疑這種做法是否有助於真實有效的政治溝通,並指出這種依賴AI的趨勢可能會使公眾對政治人物的真實性和誠信度產生懷疑。此外,文章還批評了莊將其移民背景和語言障礙作為避免直接溝通的理由,認為這反映了當代政治中對身份政治的過度利用。

再多一頁 · 艾花

讀後感 |身份政治:人類歷史是爭取承認的鬥爭所驅動

作者法蘭西斯‧福山的身份政治概念溯源自柏拉圖的靈魂三分:指出靈魂分別由,理性、慾望和激情組成 — 而當中的激情是靈魂渴望尊嚴的部分。而尊嚴的狠心意義是尋求認同。激情的部分則可以再細分為「凌駕他人的激情」(相信特定階級天生優越)以及「平等的激情」(承認人人價值平等,被視為跟其他人「…

iyouport

答读者问:不是肤色,而是种性;奴隶制并非基于种族或文化

目前中国正再一次成为新殖民主义的领导者 …… 但奴隶制并非基于种族或文化。

相关标签

  • 政治
    6441.7k
    香港
    1.2k7.1k
    中國
    5542.4k
    身份認同
    97171
    政治哲学
    59127
  • 民主
    350753
    美国
    144377
    自由主义
    4082
    寫作
    6403.7k
    書評
    2561.9k
返回全部
醒前消息 Le Rêve Lucide

【思想】仿生汉族人会梦见电子馕坑吗

最近发生了一件某维吾族尔跨性别人指导汉人吃馕的方法的事情,事情本身不大,却由于一些怪异的原因,让整个 Twitter 的左派、跨性别圈子陷入了围绕着身份的争执怪圈当中。

黃品學

The Combahee River Collective Statement (1977) 康比河聯盟聲明

1970 年代社會主義的黑人女同志女性主義團體的聲明,發明了「身分政治」這個家喻戶曉的概念,卻在今日成為被自由派收編的身分政治遺忘的基進歷史⋯⋯(黃品學/翻譯)

林一弘

【隨筆·誰筆···】你會選擇哪種漢字?

中國的漢字分爲繁體和簡體兩種常見的格式,但是在大陸和港澳臺地區,使用的情況卻大不相同,那究竟是什麽因素導致了彼此的使用習慣發生如此大的差異,在我看來,政治和文化的底蘊,是造就這種情況發生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林一弘

【隨筆·誰筆···】家庭與革命

家庭中的父母與孩子,生活在同一屋簷下,但係,又是否真的是同一個屋。生活中許多細小的事情,其實都是一個放大鏡,不僅能夠窺探人性,還能夠照射我們的社會。我向來喜歡用這種以小見大的方式,來記錄一霎那閃略過的概念,希望能夠有更多的靈感,將這一個專題繼續寫下去,亦希望我的文章,能夠得到各位的欣賞。

NoxYang

获奖纪录短片 美国首位华裔女市长的故事 5月27日线上免费首映

前后耗时两年,历经无数心酸波折,我20岁时执导的获奖纪录短片Rocking the Boat: The Story of Lily Lee Chen美国首位华裔女市长陈李琬若的故事,终终于于要在今年5月AAPI亚太遗产月进行线上发行首映啦!

不懈的moderate

Politics is nothing but identity

“至少对所谓后现代社会而言,主体间身份认同各有差异,进而引发交流,融合,冲突乃至消弭;从“权力政治论”的角度来讲,这算是政治主体(不仅仅是国家主权)取得认同与地位的具体表现。”

OwlDaniel

【译&评】经济学人 | 左翼身份政治的宗教回声

新一代的进步派正在恢复那些与教派国家不谋而合的手段,包括现代版本的忠诚誓言和亵渎法。

OwlDaniel

【译】新政治家 | 布莱尔论进步政治的未来

这个新的进步运动的建设应该从志同道合的工党、自民党成员与无政治归属的独立人士之间的公开对话开始。否则,我们就会陷入为一项不明不白的事业而斗争的沉闷境地,我们的双手被绑在身后,在一个我们无从选择的战场上,与一个本不配获胜的对手打一场无法赢得的战斗;并指望下一次失败会为我们带来一个我们现在就应当追求的清晰目标。

阿離

評福山《身分政治》:失於科技對身分氾濫影響的分析

這個時代每個個人最本真的命題,是個人的在場甚或存在本身必以被看見而證成,並以他人所期待的方式才得榮享被看見,且存在的真實讓位於光學影像及數據流,肉身及日常的存在與被看見反而逐漸被編碼為模糊與虛擬。

正宜

當這個世界被區分為「我們」和「他們」

「我們為什麼製造出玻璃心世代?」這本在2020年出版的書特別之處,在於它並不如同其他的心理學書籍,只從個體心理學的角度來探討健康的心理成長所需要的因素,這本書從社會學、道德倫理學、政治學等等的角度,思索現在正在成長的年輕世代,他們在心理上的共同傾向,是什麼使他們(以作者的角度而言)「更加脆弱」呢?

北美打工人评论

打破“华人选华人”的枷锁!记纽约唐人街市议会初选

唐人街的工人和住客在长久以来争取公平和改善民生的运动中逐渐擦亮了双眼,看清了挂着“身份认同”来招摇撞骗的政客。

不得闲

法国后五月风暴时代的文革想象

《东风——法国知识分子与20世纪60年代的遗产》读书笔记

小西

尋找香港的文化身份﹕讀《不離地藝評》

文:小西 本地著名藝評人與策展人何慶基的《不離地藝評﹕何慶基剪報集一九八〇—一九九〇年代》(以下簡稱《不離地藝評》)終於於今年年中出版。雖然《不離地藝評》選輯了何慶基上個世紀八〇、九〇年代的藝評文章,但至今相隔二十年,集中文章現在讀來絕不過時,跟當下仍有不少對話的空間。

维特跟不上斯坦

身份政治①||身份政治是个什么玩意?

2020年6月22日,华东师范大学的许纪霖教授、刘擎教授、吴冠军教授以及复旦大学的白彤东教授进进行了一场线上的对谈,对谈的主题是美国反种族主义抗议运动的观察与思考,其中一个核心概念是“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澎湃网刊发的文字版如下:【对话|谁无法呼吸?

Priscilla

精品咖啡的平等政治:Blue Bottle 咖啡如何名過其實? 第三波咖啡的精神就是自由

【文:Priscilla Sham、楊政賢】著名咖啡店Brew Note Coffee Roaster老闆 Vincent說過:「咖啡店的本質就是自由。」Blue Bottle作為第三波咖啡運動的代表,實際上品質參差,亦未見積極改善咖啡生產鏈的剝削問題。

林三土

多重身份与歧视的交叉性

系列第一篇:https://matters.news/@linsantu/跳出-反-政治正确-论述框架的思维陷阱-bafyreiec445srmfvacj4akltodpq3o7scxw7gah44qgfrcecvmpnlukvgy 系列第二篇:https://matter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