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書店
52 are following
146 articles
朱彦

在土耳其,一条寻找野梨树的路

一家叫野梨树的书店,跨越了8000公里,去见一棵树的故事。

瘋人院院長

獨立書店實體書評 - Black Bond Books

今天去 Black Bond Books 這間書店看到書架有些書下面有這個實體書評,這個做法還蠻有巧思的,更加吸引人去翻翻看這本書。

小白的嬉隱肆

來去匆匆卻印象深刻的嘉義書店「渺渺」

公司 team building 來到嘉義,check in 飯店後查到附近有騎腳踏車十分鐘就可以到的獨立書店「渺渺」。但傍晚有公司排的按摩行程,結束後回到飯店都 6:45,然後我們晚餐時間訂在 7:30。這點時間是讓你回房暫時休息的,但我心想這麼近就有美麗的獨立書店,不去真的對...

Openbook閱讀誌

報導》花蓮獨立書店緩緩書屋,期望續約且不再獨力承擔,與政府和台鐵一起活化老屋

獨立書店Pasela’an緩緩書屋是花蓮當地重要的文化空間,亦是社區兒童學習的教育據點。​然而,依監察院報告,日治時期之老舊公有建築沒有使用執照,不宜對外出租,緩緩書屋面臨租約到期無法經營的處境。​台鐵作為老屋的管理單位,記者會中僅承諾授權緩緩書屋申請執照,確保緩緩書屋續約權利。不過,執照申請時程與風險,台鐵究竟該如何居中協調,與民間一起承擔,本記者會中還看不見更積極的做法與規劃。​

truthandpolitics

香港独立书店连走之保姆级路线

1⃣️第一站是猎人书店,位于深水埗和太子之间,如果选择深水埗地铁站,就不用走回头路。猎人书店:有卖从《暴政》一书引申出来的明信片,18港币一张,还蛮不错的。几个铁皮书柜里的选书很有特点,柜子上贴的贴纸也很有趣。地址:深水埗黃竹街1C地舖 營業時間:12-21 旁边还能见到一家涵店...

Yiling

關於《二手書店店員日記》《二手書店店員告白》

翻譯此書的重點是要把作者冷面笑匠的風格轉譯出來,有些地方我讀的時候快笑到打滾,又幽默又溫暖。歡迎大家購買這兩本書,而且一定要去獨立書店購買,還要跟店長聊聊天喔!

Openbook閱讀誌

圖書賤售戰,下》面對惡性競爭,出版人不卑微!圖書定價制怎麼推?業界協商再現端倪,能否得到共識?

這次博客來風波引起討論熱潮,但近年來每次折扣爭議,最終總因業界無法達成共識而無所作為。台灣書業慘澹已非一日之寒,而每當通路價格廝殺,「圖書定價制」這個議題便會再度被重提。在業績低谷時,出版社需要通路帶來的營業額而就此妥協,固然可以理解,但低價惡性競爭或薄利多銷雖然保住了眼前的生存,出版因此走向低利潤的後果,卻是由整個產業來承擔。

Openbook閱讀誌

書店觀察》浪漫理想不夠用!羅玫玲談數位時代實體書店如何變形求生

實體書店做生意,浪漫理想不夠用,如何延命?今日台灣,經營一家專心賣書不作他想的實體書店,仍是一門可供溫飽的生意嗎?當實體書店如常賣著紙本書的同時,遠處的暗影以及襲來的威脅,不僅包括刀刀見骨的書市折扣戰,電商以割喉價搶人流、奪市佔,還包括一波強過一波的數位閱讀浪潮。影音串流、手機短片等聲光圖像敘事搶奪了讀者的時間與關注。數位時代,老派實體書店的最大課題是:如何以新的時代價值續存?

Sunline

北投有河書店

我記得我曾經這麼對686說:「每天看你推書這樣認真,我都會告訴自己也要繼續努力。」

Kuàn-ka

現流冊店 Hiān-lâu tsheh-tiàm

現流(hiān-lâu)咧講漁貨「現流仔」:流代表潮汐,現流就是 tī 這斗 ê 洘流、海漲之中掠起來 tǹg 去港內 ê 漁貨。比喻讀者 tī 冊店發現著一本冊、一張唱片 [1]

林靈姝

▇ 思生活 ▇ 祕巷裡穿越中外,溫古知今──「虎尾厝沙龍」的颯爽綽約

有點像是對初識之人來電,開場問候的幾句話中便已知對方有料,而且是自己的菜,但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馬上洞悉啊。我提醒自己不要慌。無人追趕,應該腳步放慢好好的理解一番。

CIDAL嚴毅昇

#不連貫日記 誤入書叢的識貨書蟲

#1月5日 中午和朋友在台電大樓站附近一家印度咖喱店吃飯。Masala House香料館吃完飯後想說離晚上的活動還有一段時間,就蹤跟著友人亂走。(欸不是,警察來了)我們走到一家二手書店前,很眼熟的這條路,以前有走過,繼續走會經過茉莉二手書店,連到大安森林公園附近。

flyidi

在香港露營

我是香港第二個知道西九龍M+可以露營的人

小白的嬉隱肆

兔年行動之買菜買書一次搞定

騎車出門買菜結果竟帶回餅乾和書 XD 獨立書店「逃逸線書室」,跟跨領域設計師合作,推出結合書、平面設計、在地咖啡、手做甜點的年度禮盒。今年是兔年,所以主題就是愛麗絲夢遊仙境,以故事中拿著懷錶奔跑的兔子為主視覺,表現人們匆忙趕時間的意象。這就是禮盒,袋子是可重複使用的防水牛皮紙袋紙...

Openbook閱讀誌

書店觀察》走過台灣書店30年,接下來的路在哪?資深書店人的回望

資深書店人羅玫玲自1991年啟始書業工作,經歷了台灣書店最後的黃金時代,見證過此後的風起雲湧。行過30年,如今儘管有不少書店已急流勇退,但新血仍不斷萌生。透過一手觀察及各項統計數據,羅玫玲細數網路興起普及後書店的流變,涵蓋實體與網路書店,勾勒出數位時代的書店現況與質變。附錄並彙整自19世紀末以來,百年內書業的消長形貌。邀請新舊讀者回望台灣書店與時代的變遷,思索書業的未來契機。

Openbook閱讀誌

話題》我們來開100家書店好不好:訪大稻埕郭怡美書店郭重興與趙偉仁

被問及要不要一起開書店時,Willie內心其實是想的,而且被深深感動。「郭重興先生說他今年72歲,10年後82歲,他不希望走時發現全台灣的書店都結束了,在沒有書店的世界之下離開人間,所以他希望很多人能跟他一起,在台灣各地開書店。」

686

謎樣的電影,異色的人生

《異色的雜念:看電影的人2》自序

閱讀筆耕

閱讀筆耕|2184 鏈上書店,mint 中鑄定我愛你

⋯⋯真想摸摸看、甚至是擁有一個書(被糾正要用「本」這個量詞),可以拿在手上的那種。

MaxJames

《給未來的讀者》:閱讀者的「聖經」

書中她用數十篇簡短優美的散文,深談關於閱讀的種種面相。不說教、不強迫,清淡卻深刻傳遞出對閱讀的摯真感情。私以為是每個閱讀人都會愛上的書。

飛地Nowhere

【三書推薦】在飛地,打開世界上的其他飛地們

「它不在任何地圖上;真正的地方從來都不在地圖上。」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