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rianAu

@adrianau001

狐狸之書(二)

記得某年去香港書展,走到木綿書這個專門出版繪本書的櫃檯,選購繪本。剛好有些女士經過,從她們的言談,大概從事幼兒教育。她們說要選一些字比較多的繪本,好讓小朋友多學一點字。我聽到這,眉頭一皺,心想學習字真的有這麼重要嗎?繪本不應該是讓小朋友單純地享受閱讀嗎?

再坐一會?

如果你在辦公室上班,大概有超過8小時坐在椅子上。如果加上吃飯看電視閱讀等等,應該超過10小時。既然在椅子「生活」那麼長,自然會想找一張坐得舒服的。近廿年有很多不同的椅子,聲稱根據人體力學設計,使坐的得以長久舒適,且不影響脊腰。既然椅子是那麼重要,正好去理解一下「坐下」是怎麼一回事,《關於坐下這件事》正好是給予啟發。

庖廚故事

自閱畢董啟章的《香港字》後,很久沒沉浸於香港歷史的文學作品。最近讀畢的文學作品,由葛亮的《燕食記》則讓我再次回到那時代中。《燕食記》整本共40萬字,台灣版頁數接近600頁。究竟是什麼吸引我去閱讀,且愛不惜手?記得第一次接觸《燕食記》,是在上環的見山書店,硬皮書且簡體字版。

狐狸之書(一)

自從家多了一隻狐狸公仔,竟吸引我找來不少跟狐狸有關的書籍、繪本。之前曾介紹兩本以狐狸與人的故事《彼得與他的寶貝》及《回家》,今次介紹一本書及一本繪本。第一本是《日本人為什麼不再被狐狸騙了》,作者是內山節。一看書名就知,是伏。然而,這書名又同時勾起我的好奇心,結果仍是買了電子版。

陳雪式的「推理文學」(下)

這次是《無父之城》。故事發生在一個小鎮,一位議員的女兒在生日派對後失踪,當地警察只當作失踪人口處理,沒有繼續查辦。議員唯有聘請私家偵探陳紹剛來尋找真相。與此同時,因失戀而心情跌至低谷的作家汪夢蘭,也因為工作到這個小鎮。兩個外來人在這小鎮相遇,並一起查案。

陳雪式的「推理文學」(上)

最近讀畢兩本陳雪的長篇。兩本的寫作手法甚相似,它們分別是《摩天大樓》及《無父之城》。先講出版較早的《摩天大樓》。它在2015年出版,這書本來銷售不佳。但因為2020年的網絡劇出現[註1],讓這本書大賣,2023年再出新版。故事講述一座摩天大樓發生謀殺案,被害的是摩天大樓的其中一位…

重訪美麗新世界

某天逛獨立書店,看到這本《重訪美麗新世界》,本以為是小說。仔細看作者,發現竟是由《美麗新世界》的作者阿道斯.赫胥黎所寫,即由作者親自書寫。覺得很有趣,故買下來閱讀。《美麗新世界》是其中一本反烏托邦小說,其餘兩本為由喬治.歐威爾所著的《1984》,及由尤金‧薩米爾欽所著的《我們》。

小王子的戰爭

每當提及聖‧修伯里,必會提及已經翻譯成多於250種語言的《小王子》。最近新聞報道,《小王子》的打字稿準備拍賣,預估叫價至少125萬美元(約4010萬新台幣)[註1]。其真貴處是打字稿在世間暫時只得3本,而且還有聖‧修伯里的手稿。據聞很多博物館都有意競投。

古書店的家族故事

最近兩次到東京,總會到神保町古書街[註1]。這裡有著最多舊書店(也有賣新書的書店),是愛書人士的天堂。每間書店都有它專賣的書籍,如古地圖、文學、古籍、歷史、版畫等。這些書的質量很好,甚至有些不能亂碰,因為價值不菲。每每進到古書店,都會樂而忘返。

祖師奶奶的大學生活

9月30日是祖師奶奶張愛玲的冥壽。每到這日子前後,有很多文章、研究「出爐」。特別以逢五逢十的時間最熱鬧,不但華文世界的雜誌出版,只要有一丁點跟張愛玲有關,都會參與這盛事。作為張愛玲曾就讀2年多的香港大學,也自然辦了文獻展。與此同時也有研究張愛玲在香港大學的點滴,這就是《緣起香港:張愛玲的異鄉和世界》,作者黃心村。

女子教育

某天朋友傳來一篇Threads,所講是信徒如何在教會找對象,主因是基督教信仰中重要思想:婚姻要建立在同一信仰。這種思想,其實也在香港開埠的教育體系出現。不過,隨著時代的轉變,它變成另一種狀態。這次介紹的書籍,就有講述這段歷史,書名叫《女仔館興衰:香港拔萃書室的史前史(1860-1869)》,作者陳煒舜、方頴聰。

書店的想像

自從作家陳浩基在2011年拿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後,香港推理小說成了華文界一個不能乏視的一員。從前閱讀推理小說,總會選日本推理小說,松本清張、赤村次郎、東野圭吾等。現在會有陳浩基、文善、柏菲思、冒業、譚劍、莫理斯等。諸君別誤會,我這次不是介紹推理小說,我是想推介一本漫畫作品:Pen So的《達利書店》。

登山記——富士山(四)

「大自然將富士山細分為數十、數百種面貌,不分早晨亦或黃昏,自相模野至武藏野一帶,帶給當地人們各種不同模樣的富士山」——小島烏水,〈雪中登富士山記〉 「誰能憑愛意要富士山私有」——《富士山下》,林夕 連續兩天步行超過5小時的山路,背著超過20L的背囊,從滿滿體力,到肌肉疲累到有點腳軟,感覺像跑了全馬。

登山記——富士山(三)

「在月光流洩之下,富士山透出了藍色的光暈,我覺得自己好像幻化成了狐狸。」——太宰治,〈富嶽百景〉 到達小屋後,小屋職員為團友安排睡眠位置:它是由一個一個木箱搭成,木箱的長度大概是一位成年人的高度。外面有布簾作與外面走廊分隔,木箱內有4個睡袋,給4人休息。

登山記——富士山(二)

「我幻化成了富士山」——太宰治,〈富嶽百景〉 每次出海時,長輩總會提醒我:「欺山莫欺水」。這一句諺語是古代人留下來的智慧,大概水是深不見底,山是眼能看見。但我發現登富士山的過程中,其實山也不可欺。從五合目到六合目的路程,是整條路最容易的路段。

登山記——富士山(一)

「富士山和月見草很相襯」——太宰治,〈富嶽百景〉 登上富士山大概是很多人心目中的bucket list。我也是,但究竟什麼時候達成,無法預計。至少踏入2024年那刻,我沒想過今年會實現。還記得決定登山並上網報名後,與富士山相關的新聞即不斷出現,大多數是壞消息:6月下旬富士山開…

作家的苦惱

不論是學生還是員工,經常會面對一種線,叫死線(deadline)。明明早已知道死線日子,卻無意處理,拖延至死線快到之時,才急起直追。過程抱怨自己何不早些啟動,事後痛苦記憶徹底刪除,然後進到無限輪迴。作家們當然也是經常要面對死線,特別是投稿到報紙雜誌。

給社區的情書

如果有留意香港書籍出版,每一年都有相當數量有關社區的書籍。還記得文化葫蘆這個為保育傳承本土文化為宗旨的機構,有系統地收集各區的人與事,然後出版成書。之後,因著不同原因,如緬懷過去、社區快要清拆要留下記錄等,不斷有相關書籍出版。形式包括口述歷史,攝影集,或者社區散步,琳瑯滿目。

慢寫香港

最近收到一本畫冊,令我感到驚為天人。不得不介紹,這畫冊名叫《SKETCHING HONG KONG 慢寫香港》,畫師是鄒源榮先生。我是在吳文芳的一人圖書館見到「鄒源榮」(Eddie Chau)[註1]這個名字。書封面的畫作已經吸引我,那是維多利亞港的全景。

體貼的貓咪

上次介紹《夢見帝國圖書館》,今次是中島京子的另一作品《體貼的貓咪》。我曾在〈作家的社會觸覺〉一文寫道: 一個文學作家,他可以選擇留在他所創造的世界,可以書寫他喜愛的東西,不用理會身邊的事。但一個關懷「人」的作家,會選擇去理解「人」,他就需要理解社會所發生的事,即要「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