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紀事
塌樹命途 2|麗港公園桃樹翻生變垂危 香港綠化失敗寫照
兩次颱風吹襲,麗港公園共 121 棵樹木倒塌。發起救樹的前區議員李煒林認為,公園過度綠化卻疏於修剪,令塌樹頻繁,為香港綠化失敗寫照。風災塌樹連連,問題在哪?有樹藝師提出,港府過去錯失預防風災、修樹的黃金機會,加上部門各自為政,塌樹問題只會延續;專家認為,香港植樹空間過小,由裁種一刻已鑄成大錯。

塌樹命途 1 |颱風暴雨後移除 7,200 棵樹 追蹤「有救」塌樹「不獲救」
九月初超強颱風蘇拉襲港,之後再迎來世紀暴雨。發展局表示,有 14,500 棵樹受影響,蘇拉後移除了 6,000 棵塌樹或危樹,暴雨後則再移除約 1,200 棵。颱風小犬襲港後,移除約 760 棵塌樹或危樹。九月四日蘇拉過後,《集誌社》記者在中文大學、彩虹坪石邨、大埔廣福邨、大埔海濱公園,四個地點,追蹤了五棵塌樹的情況。

消費雙城記| 港青:深圳價廉創新 香港價貴賣懷舊
港人北上消費成熱潮,上月累計 578 萬人次沿陸路出境,林林總總攻略在小紅書泛濫;那邊廂,港府欲以「夜繽紛」和盛事救市,盼刺激本地疲弱經濟。對選擇北上消費的「港青」而言,深圳有何魅力、香港為何失色?頻繁北上的背後,折射的又是甚麼社會現象和心態?

同樂運動會|葉劉:香港成功舉辦是「創造歷史的一日」 台下高呼:多謝葉劉
籌備歷時約六年的香港同樂運動會周六( 4 日) 在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開幕禮,行政會議召集人、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表示,香港成功舉辦同運會是「創造歷史」,舉辦同運會亦顯示香港是世上其中一個最自由及開放的城市。葉劉淑儀向參加者表示,希望他們參與同運會後,能向世界指出香港是一個安全、穩定及繁榮。

穆斯林印傭稱穿罩袍、祈禱遭解僱 入稟控僱主一家種族歧視 索償逾25萬元
信奉伊斯蘭教的印傭,被指 2020 年受僱於八旬僱主期間,遭其子女投訴穿罩袍外出,又被指在家祈禱會「嚇死」其母親﹐入職兩周後被解僱。女傭周三(13 日)入稟區域法院,指僱主一家違反《種族歧視條例》,要求他們道歉及索償逾 25 萬元的情感損失和欠薪等。

數碼港洩私隱|據了解最少 400 員工包括五高層薪金、身份證、戶口等資料外洩
早前數碼港被駭客勒索網站 Trigona 盜取超過 400 GB的數據,包括強積金戶口記錄、身份證副本等。有網站截圖顯示。該 400 GB的數據現已轉為「已外洩(leaked)」,意味現時這些資料已全數可供下載。有知情人士向《集誌社》表示,當中有一份載有逾 400 名員工的資料在未有加密的情況可供下載,該資料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婚姻狀況、聯絡電話、月薪、銀行戶口號碼、所屬部門等。

房屋政策排除同志配偶被裁違憲 房委會上訴被駁回 申請人盼房委會不再上訴讓亡夫安息
兩名同性配偶欲以家庭成員身分,分別申請公屋及入住居屋,均被房委會拒絕,早前提出司法覆核被裁定勝訴。房委會不服兩案判決提上訴,周二(17 日)均被上訴庭駁回,維持原審判決。

法律101|Uber在香港合法嗎?乘客會否犯法?
終審法院在 2020 年曾經就 Uber 的經營模式是否合法 (間接地) 作出裁決?乘客選搭 Uber,又有沒有法律風險呢?保險方面又有何值得關注?

高才通|兩月平均日批 140 簽證 「潤學」下留退路:不申白不申
高才通計劃去年 12 月底推出,截至今年二月底,入境處指有 8,797 宗申請獲批。獲批人士中,逾半為 18 至 30 歲、近四成工作經驗不足三年。有已申請高才通的內地人以及移民中介接受《集誌社》訪問指,高才通申請手續簡單、審批快、還能導向取得香港居留權,「不申白不申」。他們當中,真正有意來港工作的人不多,為的更多是拿到香港身分,在內地「潤」的風氣下「留一條退路」。

違驗樓令|巡查彌敦道違令舊樓 直擊鋼筋疑腐蝕 十年未遵令原因追蹤
63 年樓齡的油麻地彌敦道僑江大廈,由後樓梯到單位內部,都有石屎剝落、鋼筋外露。有資深結構工程師指出,部分鋼筋懷疑遭腐蝕,如遇火災恐釀塌樓危機。

有條件釋放|病人自白:憂自願入院變失醫療自主 醫、患、學者想什麼?
病人擔心失醫療選擇權;有研究「有條件釋放」機制的法律學者分析,現時醫生定義「刑事暴力傾向」的定義寬鬆;精神科醫生則認為,如病人有「病識感」,很少機會需施加「有條件釋放令」,「精神科醫生,不是一群充滿權力慾望要控制人」。

有條件釋放令|撤令難 最長持令 23 年申撤銷不獲批 有病人四度上訴失敗
醫衞局近日公布檢討精神科病人出院安排的「有條件釋放」機制 ,修訂方向包括擴大適用範圍至自願入院者、增加「釋放條件」等。有被施加「有條件釋放」的病人指出現行制度的多個問題。

維修土瓜灣|違修葺令「鹹水巨廈」急老化 石屎大面積消失 街坊戳批盪自救
這些在「鹹水樓」時代興建的產物,面對失修,有何出路?

沙士回憶|洗手、停課、哥哥遠去⋯⋯讀者忘不了的集體回憶
《集誌社》在今年三月,收集讀者對 20 年前沙士的回憶,獲讀者響應,以文字細說他們揮之不去的記憶和故事 。

沙士回憶|方蘇以畫記癘疫 堅城的震驚與七月烈焰
在沙士的陰影下,我有兩個多月奉行「自閉」,除了每星期一次到超級市場購買食物和必需用品之外,基本上足不出戶,閉門畫畫。當然繪畫的題材也大受影響,我本來畫的是一個兒童系列,但卻隨著非典襲港而轉到疫症去。

沙士20年|重温三檢討報告 海外專家:獨立委員會可將真相放枱面
20 年前,沙士造成 299 人喪命,政府、立法會、醫管局在疫後分別成立委員會檢討。20年後新冠疫情,奪去超過 1.3 萬人性命。這一次,政府不打算成立獨立委員會。醫療衞生界議員稱,看不到引用《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下稱《特權法》) 調查疫情的需要;醫管局則指會配合政府的持續總結。

沙士回憶|陸志聰:為何決策層與民情差這麼遠?
每年這時候,我除了想起張國榮,也會想起沙士。

油旺重建2|築城市天際線 擬建五幢摩天地標 勢屏蔽通風走廊
天文台去年錄得香港「熱夜」(全日最低氣溫為攝氏28度)日數為 52 日,是有紀錄以來第二高。研究指出,目前油尖旺目前為熱夜重災區之一。若重建為油旺建築物加高加密度,又會否令油旺街坊更焗更熱?如何規劃才能讓油旺成為真正「宜居」之地?

油旺重建1|避風塘孕育草根商店街 重建或成百年老店終章
在油麻地果欄與百老匯電影中心之間,一段新填地街有兩間百年老店落戶。百年木器店「泗祥號」與鋼鐵五金店「蔡同盛」,最初因避風塘而生,隨艇戶文化與社會變遷,在新填地街紮根,構成獨特、有機的基層街道文化。

俄烏戰爭直擊|從白俄羅斯流亡、倒戈的戰士
有白俄羅斯人默默地來到烏克蘭參戰,以行動與國家唱反調,當中有不少曾參與2020年反政府示威。三年前拿起球棒、舉起橫額,現時拿起槍枝;三年前在瀰漫催淚彈的煙霧中,今天他們在槍林彈雨下,壓上生命,為了打破外界視白俄羅斯為俄羅斯的親密鄰居、「普京的幌子」的印象。獨立記者陳彥婷與他們見面,談到他們的身分認同、如何從失敗的經驗站起來,烏克蘭的戰爭對白俄羅斯未來的啟示又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