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坊新廠|遷廠賺錢變負債 辦開放日食環、消防、警上門 「19 比 0 都要繼續踢」

香港紀事
·
·
IPFS
·
盧智聰堅持道,喵坊今日「係人都知」,因此只要力所能及,大至兩年前為土耳其籌募物資賑災、小至早前回收盆菜兜轉贈動物組織,喵坊均義無反顧,「正如話點解要留喺香港,都係為咗減廢;我香港出生㗎嘛,香港人嚟㗎嘛。」
喵坊 2023 年 9 月撤出元朗工業邨廠房,搬到粉嶺坪輋,去年 7 月開始全面運作。

(原文刊載於集誌社)

文|集誌社記者

香港唯一紙包盒回收廠「喵坊 MilMill」,原定今日(9 日)舉行遷廠後首個開放日。迫遷搬廠重建歷時一年多,這隻「喵」為開放日籌備數月,準備向公眾介紹新家,最終活動因「無娛樂牌」而告吹。一周下來,食環署、消防處、警方接連上門,稱接獲涉及「無娛樂牌」、「火警危險」、「非法集結」等投訴。

喵坊再次走進輿論一隅,共同創辦人盧智聰笑言,事件反而「喚醒返大家仲有 MilMill 喺度」。公司遇迫遷搬廠、賺錢變負債,辦開放日為推動社區教育亦告吹,盧智聰說「19 比 0 你都要繼續踢㗎,除非你執咗嘅啫,咁我哋咪做自己嘢。」面對逆境,新廠繼續辦「不開放」的團體導賞團,以「貓巴士」接觸社區推動減廢,培育 90 後接手盼建立可持續經營,留在香港為減廢全因「香港人嚟㗎嘛」。

由元朗創新園(前稱元朗工業邨)搬到粉嶺坪輋,喵坊新址稱得上「沿路山旮旯」,從粉嶺火車站出發,巴士或小巴車程約 30 分鐘,落車後要再走上 10 分鐘。到埗後,記者和攝記見廠外是尋常的灰色鐵皮牆,僅有一塊標著「坪輋五洲南路 39 號」的門牌,正疑惑是不是來錯地方。

步進「喵坊」後,本來預想門內會是盧智聰本人,然而率先領著記者的,是個子高瘦、穿著喵坊 Tee 的年輕人,他是喵坊助理市場經理劉浩賢(Kelvin),靦靦腆腆的帶記者邊走邊解說廠房佈置。

穿著喵坊 Tee 的劉浩賢 Kelvin,是公司助理市場經理,著格仔衫的江春輝 Stephen 為現任廠長;創辦人之一盧智聰(右)說希望培育 90 後接手運作。

新廠隔涉設飯堂 教育中心排學生櫈變「班房」

Kelvin 講解新廠與舊廠最大不同,是新廠教育中心,褪去舊廠光鮮亮麗的裝潢,變成排滿 3、4 排學生櫈,三面牆貼滿展板,地板階磚亦是保留上一手的式樣,成為復古味滿滿的班房。Kelvin 說,新廠導賞團,一般從這裡開始,講解環保、回收等理念後,再帶參加者走進廠房,最後又回到「班房」,讓團友以紙漿製品加入香精、製作擴香石;原來的開放日,亦在這裡計劃了一部分活動。

新廠有「班房」味濃的教育中心,參加者可試製擴香石;招牌圓型滾筒仍在廠房中央。

走出教育中心後,Kelvin 帶記者走到廠房,途中不忘說,新廠因太「隔涉」,當初設廠時特地安排了飯堂,讓員工不用「跨區」午膳。來到廠房中央,喵坊最標誌性的滾筒猶在,與過去不同,一旁多了一台擠壓紙漿水份的擠壓機,亦多了一台用於分解棉麻再生為紙漿的機器,三台機器原定在開放日向公眾展出。

新廠房位處隔涉,設廠時特地安排了飯堂,讓員工不用「跨區」午膳。

迫遷釀分歧 葉文琪淡出 培育 90 後接手

「我唔係想唔講,只不過依家想畀多啲機會後生仔,因為我哋會老,畀佢哋多啲 Explosure(曝光)。」與 Kelvin 走到廠房後,穿得樸素的盧智聰終於出現。他說考慮到自己過多幾年便屆退休年齡,要趁現在推年輕人一把,因此讓 Kelvin 與現任廠長江春輝(Stephen)兩位「 90 後」接手喵坊更多工作,包括對外受訪、廠務運作。

喵坊過去由另一位共同創辦人葉文琪負責對外工作,盧智聰素來甚少受訪;葉文琪上年 8 月宣布離開喵坊日常運作,但仍為大股東。盧智聰坦承二人合作多年,搬廠後對喵坊發展有不同意見、步伐,如今葉文琪「退落嚟少少」,可以當作緩衝、讓更多人參與公司發展,盼日後大家再共享成果,「歸根究底,唔係我哋畀人搞、要搬,其實係一個 Keep 住賺錢嘅機構。」

聯合創辦人之一葉文琪淡出,盧智聰讓兩位 90 接手更多工作,如對外受訪和廠務運作。

搬廠遇資金難周轉 由賺錢變負債 

盧智聰回想,自 2023 年 8 月覓得現址後,要先重建廠房,再測試機器、安排配電,猶如螞蟻搬家。不過遷廠期間,喵坊一度出現資金周轉困難,最終獲本地慈善機構與家族辦公室,合共注資 600 萬元才順利搬到新家。他解釋當時首要目標,是將母公司 SSID(資訊機密處理有限公司)設備先搬到新廠,因喵坊依靠 SSID養活,SSID 運作才能周轉資金;喵坊現在負債下,僅做到收支平衡。

他又邊指著後方堆至屋頂的紙包盒說,當時未因遷廠而停收紙包盒,機器未至便一直積存,最高峰時有 300、400 噸,甚至連外面飯堂空地,都用於擺放回收紙包盒。

遷廠期間喵坊一直持續回收,不希望令市民回收習慣暫停;盧智聰說為開放日特定保留了一定數量「紙包盒」,供參觀者打卡。

遷廠期間堅持回收:一停收,市民習慣就停

「有窿就攝,真係開到機啦,先至叫到唞啖大氣,無辦法,我哋 2023 年 9 月走(撤出舊廠),無得停留。(紙包盒)一停收,市民習慣就停。」盧智聰提到,政府當時研究推行垃圾徵費、生產者責任制等政策,一直欲將紙包盒納入其中,或以「市場主導」為藉口不再資助回收紙包盒,市民回收習慣也會被打破;喵坊仍逆風而行,遷廠期間維持回收紙包盒,「如果突然間停咗,都會令件事有好唔同變化。」

直至去年 7 月,喵坊正式全面運作,花了 3、4 個月,才將當時積存的紙包盒「消化」。至於記者現場看到的份量,盧智聰笑指原是開放日的小心思,「呢啲就特登留返喺度,原本諗住開放日擺好個陣好似迷宮咁,等啲小朋友周圍走,又可以影相打卡。」

新廠添置了擠壓紙漿水份的擠壓機,以及分解棉麻再生為紙漿的機器,原定在開放日向公眾展出。

辦開放日推動社區教育 「19 比 0 都要繼續踢」

喵坊對上一次開放,已經要數到 2023 年 9 月的「最後一機」開放日。盧智聰說,原計劃新廠全面運作便舉行開放日,剛好新門牌是 39 號,便定在 3 月 9 日。他又希望以活動回應政府擬於 2027 年推生產者責任制,說喵坊作為業界雖仍未收到政策諮詢,但自覺有責任協助推動社區教育,「正如有啲網民話齋,19 比 0 你都要繼續踢㗎,除非你執咗嘅啫,咁我哋咪做自己嘢。」

他續介紹,開放日原與另外兩間回收公司合作,回收市面上較少回收的物品,可以物換物、義賣;亦會設工作坊,讓參加者以新棉麻機製成的紙漿製作紀念品、擴香石;亦有司機原來是 Cosplayer、找到隊友幫忙,變身「環保超人」教小朋友環保、回收。「諗住有知識性、娛樂,真係可以實實在在做回收,將成件事呈現出嚟。」

開放日原意為推動社區教育,希望兼具娛樂和知識性,讓公眾明白及參與回收過程。

連續三日 食環、消防、警方收投訴上門 

開放日因食環署收投訴而取消,會否感到不甘?盧智聰說,個人而言無受打擊,「我反而覺得係個機會,喚醒返大家仲有 MilMill 喺度,就算搞開放日,都係想大家知MilMill 做緊咩,網上(義賣)你唔會話我要申請牌照、非法集結、消防有問題啦啩?」

盧智聰說連續三日,先後有食環署、消防署、警員到訪,全稱因收到「投訴」而來。他透露警方曾到場,指收到有人投訴開放日或涉非法集結;《集誌社》向各部門查詢,食環署確認收到涉及喵坊未有申領臨時公眾娛樂場所牌照投於,消防署則稱收到「火警危險」相關投訴。

多個政府部門稱接投訴先後上門,盧智聰不禁擔心影響後續租約問題。

盧智聰擔心的,已非不能舉行開放日,而是後續租約問題。「講真(取消)喺我角度咪仲好,我 Engagement 所有嘢都大晒,但一陣搞到業主『你哋咁麻煩』我就大獲,所以你問我,我應該唔會再搞開放日。當然傳媒問,緊係話再睇,(但)法例容乜易踩到?無得搞!」

開放日告吹,盧智聰說不覺打擊,視之為機會,「喚醒返大家仲有 MilMill 喺度」。

喵坊路怎走? 「我香港出生,香港人嚟㗎嘛。」

開放日告吹後,喵坊即宣傳舉辦「不開放」的團體參與導賞團,歡迎學校、企業或社群以團體名義參觀了解回收現況和運作。盧智聰強調,即使再無開放日,喵坊總有方法接觸社區、推動減廢教育,就如喵坊回收車「貓巴士」,正是當時籌措新廠時萌起的念頭,「嗰時我哋內部傾,如果無咗喵坊,點樣運行落去?既然做唔到減廢層面,我哋就繼續做教育,所以有貓巴士」。

「你問我,我緊係唔想因為咁(被遷)而出名,最好係因為認同我哋做嘅嘢。」兩年前,喵坊因迫遷風波、新加坡招手等新聞贏得知名度,進而有一批穩定支持者。但盧智聰不諱言,要令喵坊實際可持續經營,仍有一段距離。

喵坊盼以預約導賞團、貓巴士繼續接觸社區;同時將目標客戶群轉向各大機構,盼令公司可持續經營。

他舉例指,自家製的再造產品,近來因銷售表現被下架、或收上架費,相信港人對再造產品接受程度仍然有限,「明白有一批人 Die Hard,但絕大部分都係剝花生為主。」公司因而將目標客戶轉向各大機構,出售回收、再造抹手紙服務。

喵坊每次一受挫,網上便有言論質疑「點解唔去新加坡?」。盧智聰透露,新加坡一方一直向喵坊招手,無論在技術、減廢上都肯定喵坊工作,亦曾開出一個穩定承約年期,讓喵坊可以安心經營,盧智聰坦言撇除資金原因外,不是沒有考慮。但他說,以全港每年紙包飲品量,即使有新的回收廠、市場仍然無法消化,「真係去到10%(回收率)時,唔通啲嘢拎去掉?唔係話睇住佢死。」

盧智聰堅持道,喵坊今日「係人都知」,因此只要力所能及,大至兩年前為土耳其籌募物資賑災、小至早前回收盆菜兜轉贈動物組織,喵坊均義無反顧,「正如話點解要留喺香港,都係為咗減廢;我香港出生㗎嘛,香港人嚟㗎嘛。」

經常被問為何不去新加坡,盧智聰承認撇除資金因素、不是未曾考慮;但始終希望留在香港做「力所能及」的事,大至籌募物資賑災、小至回收盆菜兜轉贈動物組織。



集誌社官網
集誌社Facebook
集誌社Podcast
集誌社Instagram
集誌社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