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命題貫穿生與死與神,探問人性本質:談韓國導演李滄東的文學與電影
李滄東曾在採訪中提到,光州事件是他立志成為小說家的決定性契機。1980年,掌握實權的陸軍中將全斗煥勒令以武力血腥的手段,向抗爭民眾進行鎮壓,造成無數平民與年輕學生死傷。全斗煥在其後平步青雲,升為總統,卻將此事扭曲為共產主義者主導的內亂,盡可能封鎖真相。得知實情後,李滄東產生了一生都難以抹去的罪惡感。為了不讓過往的生命平白犧牲,他希望透過文學創作與電影敘事,讓曾被掩蓋的不義事件能在歷史中留下痕跡。

話題》第一個讓三島由紀夫在銀幕上死去的男人:關於昭和鬼才導演增村保造
明(2024)年是日本電影新浪潮先驅增村保造百歲冥誕,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近期舉辦【異色之慾:增村保造專題】影展,讓增村導演的強烈風格,能為台灣觀眾所知。增村的異色世界裡,表現了人們衣冠楚楚下橫衝直撞的欲望與瘋狂。本文邀請漫畫評論者黃大旺撰寫,讓讀者一窺昭和鬼才導演的內心世界。

導讀》不朽的詩人與城市:佩索亞與里斯本
葡文的「佩索亞」(pessoa)就是「人」的意思,源於拉丁文的「persōna」,其意為「演員的面具」。佩索亞透過諸多不同人物展現他繁複的性格和多元志趣的嚮往,巴西詩人巴波沙(Frederico Barbosa)形容他是神祕學般難以探測的謎樣人物。

報導》第25屆臺北文學獎頒獎典禮圓滿落幕!創作多元,展現特殊現實風景
第25屆臺北文學獎典禮大合照(文訊雜誌社提供)今(27)日由 臺北市文化局主辦、 《文訊》雜誌社策劃執行的臺北文學獎舉辦第25屆頒獎典禮。本屆總收件數高達1483件,總獎金高達253萬元。投稿者年齡層從最小9歲至年紀最長的89歲,職業包括上班族、機師、醫師、視障按摩師、影像工作者、劇場工作者、學生等,非常多元。

5月繪本大師》愛是沒有界限的:不放棄信念的夢想家馬克斯.維特惠思(Max Velthuijs)
荷蘭唯一一位榮獲安徒生獎的圖畫書作家馬克斯.維特惠思(Max Velthuijs)曾說:「書中的每個角色都是我內在孩子的化身。雖然角色分別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但也有了一部分的我。」小孩能在書中看見自己面對難題時的情緒,大人也能在每個角色身上看見自己心裡的小孩。

現場》從手工排版到電腦萬能,我們走過的裝幀設計師之路:楊啟巽X蔡南昇
投身平面設計迄今30年的楊啟巽近期出版作品集《素直設計》,並與設計師、薄霧書店店長蔡南昇對談。以設計製造閱讀體驗,首先可以透過紙張或油墨印刷選擇,營造物理性的視覺與觸覺體感。其次,將生活物件、抽象圖像、色彩為元素,延伸文本內容與讀者溝通,可帶來不同的感受。這是他們熱愛書籍設計的原因之一。楊啟巽說:「可以放肆去想像有趣的、抽象的元素,也許旁人不一定能理解,但我覺得做這個很快樂。這是做書的樂趣。」

話題》線條簡單俐落但有點沒自信的生活觀察家:米奇鰻讀吉竹伸介《纖細體操》
我很愛看創作者的出道畫集,內容通常不太成熟,又能看出未來可發揮的潛力,往往也能在其中找到創作者的原創點子。通常讀者看完這類青澀的作品會產生親近感,好像跟作者是高中同班同學,當年整個班上只有我懂得下課時跑去欣賞他的鬼畫符草稿,一路看他長大發達…… 閱讀這本素描集,就像偷看吉竹大腦裡的Print Screen、各種靈感小碎片。不過,也由於累積了無數個隨筆小創作,才逐漸造就吉竹現今發展成熟的筆觸與風格。

書評》我仍然是個雙面人和雙心人:以《告白者》之姿回歸的同情者
美國小說家阮越清(Viet Thanh Nguyen)《同情者》續作《告白者》在日前推出中文版。那位雙面雙心、獨具魅力的主角,從再教育營離開,表面上是在「全巴黎最爛的亞洲餐廳」打雜,實則是協助黑幫老大進行暴力活動,一方面也要適應文化衝擊與無所不在的種族歧視,並面臨越戰結束後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及社會氛圍。本篇書評由自由譯者楊詠翔從情節、議題、技法切入,與讀者分享阮越清兼容深度與娛樂的《告白者》。

圖書折扣秩序》電商通路與出版業對話,達成共識建立常態性溝通平台,但成效難以期待
電商平台的圖書折扣議題自去(2022)年底延燒至今,2023年5月19日由文化部及數位發展部聯手召集「圖書折扣秩序議題」對話平台會議,是爭議以來,電商與出版業首度面對面協商。出版業包括三大出版公協會與天下雜誌、天下文化出版社代表,電商業則包括中華民國無店面零售商業同業公會代表,以及4家電商平台博客來、momo、PChome、樂天Kobo的圖書最高主管,共十多人應邀出席。

現場》危機和創傷是人類生命周期的一部分:阿潑談《創傷與復原》
「進入災難現場後,我才真正明白——沉默很重要,可是,讓受害者說出來更重要。」阿潑說。她以人類學的素養和報導記者的經驗,將災難發生後的創痛,轉譯給了身處不同時空的我們。

編劇書簡EP6》《人選之人—造浪者》,我的青春與造勢晚會
《人選之人—造浪者》中的角色貼切鮮活如自己與身邊好友。真實自然、充滿細節,當然這8個字就可以講完這8集的好,但片名中的「造」字更是微妙。「浪」是造出來的,「勢」是造出來的,「王」與「后」也是造出來的。雖然探究細節,可以發現「現實真實」與「戲劇真實」的差異,但為了做出戲劇效果不得不「造」,只要造得真實自然,便不是騙。在此,我仍要站在編導這邊,說一句,在我看來,這絕不是造「假」,而是造「真」。

話題》黑暗不會消失,那也是我的一部份:精神科醫師談日本暢銷繪本《巴庫醫生》
很多時候,那些傷害是不會消失的。許多人總誤以為,心理治療是幫助他們「擊敗黑暗」,但大多時候,我們是在幫助個案可以面對黑暗卻能允許自己的情緒,拓展生活的寬度讓世界更廣,廣到有一點,那個黑暗看起來,顯得無足輕重了。

書評》在無盡的會議裡處理生離死別:沐羽讀薩拉馬戈《死神放長假》
死神做了個實驗,想讓深惡痛嫉死亡的人類試試看永生的滋味,決定毫無預警地休假。我們先想像一下死神就是坐你附近那個主管,放了7個月大假後回來上班第一天如果還能和顏悅色,不是瘋了就是心理變態。死神放完假還帶了伴手禮回來,那叫死亡。人類生死全都只繫在死神一念之間,不過這就正如那些老套的總裁語錄——死神,你永遠的總裁——所說:我殺了你,又關你什麼事呢。

現場》Readmoo「2022台灣大眾小說人氣票選」,台海戰爭,香港身世、BL情節通通都有!
「2022台灣大眾小說人氣票選」決選結果公佈,由中興大學台文所長陳國偉副教授擔任專案企劃,專業讀者群邀集了台灣幾間最重要的大眾小說出版社的總編輯,重新詮釋了優秀大眾小說的必備特性。參與投票的網友超過2,200人,總票數超過13,000票,書單跨度相當廣泛,展現小眾時代閱讀品味多元的繽紛樣貌。

現場》是遺言還是里程碑的紀錄點?ChatGPT互動小說《寫給Aillen的情書》電子書發表會
《寫給Aillen的情書:真人vs.AI ChatGPT互動小說計劃》號稱是臺灣首次由真人與ChatGPT共同協作的互動小說,此項計畫邀請四位作家寫情書給AI(Aillen)。代表出席的蕭詒徽指出:「這本小說在這個時間點,它就是保存我們仍然看待ChatGPT如同一個會把我們消滅,或者能與我們一起創造出美好事物的Aillen。」

話題》那個...不好意思,想請教委員最近有看那部劇嗎?賴品妤、林昶佐聊《人選之人-造浪者》
(本文有嚴重劇透,尚未追劇完畢的讀者歡迎先儲存連結)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以選戰背後的幕僚為主角,掀起廣大迴響。賴品妤過去曾是林昶佐立委辦公室的幕僚,兩人私下熟識,對劇中描述更不陌生。Openbook邀請現任立委賴品妤、林昶佐,以觀眾和政治工作者的雙重身分來聊劇。

人物》有些事情,只能通過奇幻小說才能實踐:月亮熊訪邱常婷《獸靈之詩》
曾以小說集《新神》獲2019年Openbook好書獎的作家邱常婷,今(2023)年交出首部長篇奇幻小說《獸靈之詩》。邱常婷自言:「對《獸靈》的嘗試是一種美夢成真,不過我也覺得真正好的小說是無關純文學或類型的,就只是『好小說』。」本文邀請作家暨編劇月亮熊跨海筆訪邱常婷,深入一窺這場雜揉原住民神話、歷史傳說、生物演化、動物學等元素的創作旅程。

話題》從反軍政府詩人克席(Khet Thi)逝世兩週年,看《緬甸,最後一搏》
1960年代緬甸政變發生時,社會也興起排華風氣,不少人選擇離開,有的就移民台灣,成為最早落腳、構成中和緬甸街的社群。楊萬利說:「選擇離開和選擇留下的人,每個人面臨的課題不太一樣。離開到世界各國的移民們,面臨的課題是『如何在異鄉重新生出自己的根』;選擇留下的人則面臨其他課題,比如緬甸每隔15到20年,就會發生類似這樣的(社會)動盪。」

話題》宇宙尺規的香港交錯書寫:駱以軍評董啟章NFT版《天工開物.栩栩如真》
20年前出手,引起華文小說重力慣性頗大震動的這本《天工開物.栩栩如真》,或只是董啟章開始他「孤獨物種的演化論哀歌」的起始,其後的《時間繁史》、《學習年代》,一直到晚近的《愛妻》、《後人間喜劇》,我們可以又驚詫、但又想起那奇妙孤自蜿蜒的透明、巨大DNA的不同側面,不同戲劇形式、不同持續沉思的野心。

話題》我們就先別管什麼上學了:《鏡之孤城》與不想上學的孩子
電影《鏡之孤城》改編自辻村深月2018書店大賞冠軍原著小說,7個拒絕上學的國中生,找到鑰匙的人能許下一個必定實現的願望。拒學的原因很多,電影中的角色大多遭遇霸凌,深藏著痛苦的記憶。現實中的「拒學生」境遇又是如何呢?本篇文章由擔任國中老師的作家沈信宏執筆,根據他的自身經驗,分享《鏡之孤城》帶來的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