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從《殺人回憶》到《米奇17號》:奉俊昊鏡頭下的階級困境與救贖辯證 ft.《不安擴張:論奉俊昊》

綜觀奉俊昊的創作,結局就算存在希望,也是微乎其微的。警察渴望破案,家庭渴望團聚,底層渴望高攀,不限於以南韓為背景的敘事,在奉俊昊的所有作品中,這些願望總是被更龐大的力量所阻撓。

泰國出版 下》寫作,為了國家更自由:融合議題與類型,小說家Prapt的BL實踐 ft. 奇蹟熊先生

台灣人的信仰與思維方式在許多方面與泰國人十分相似。泰國本該是一個擁有巨大潛力的國家,今天理應發展得更好,卻因各種問題而無法實現。這讓我不禁回想起我的祖先。我的先人中,有一支漂泊到泰國,另一支來到了台灣。...如今,台灣已經發展得飛快,遠遠超越泰國。

報導》全因為對人的好奇心:落合勝人vs.林載爵談《亞洲人物史》克難出版始末

「人們常說歷史就是分分合合,經過一段時間的統一之後,就會有一段分裂的狀況,但是在分裂狀況下又會自然而然產生秩序。」落合勝人向讀者舉例道,如果將第5、6卷放在一起看,會看到分裂的時代與合併的時代。再對照閱讀前面的第3、4卷,或之後的第7、第8卷,會發現其中也有相互呼應的地方,「但這…

人物》我思我辨我寫,在書寫反抗中活出生命意義:專訪李喬

歷時3年多,《李喬全集》在臺大臺文所教授黃美娥的主持下,於2024年全數出版。出版後,黃美娥應《Openbook閱讀誌》之邀,前往苗栗山泉水文學基地拜訪李喬,這是全集出版後作家首次接受專訪。

人物》當我們談論90年代,我們在談論什麼——馬世芳與瞿筱葳對談《訪父記:他的白髮,與我們的時代》

說起書寫過程,瞿筱葳直道:太近身了,不好寫。她曾經想把寫好的書稿存放硬碟,不願付梓,最後還是交了出去,原因是:幾乎沒人寫「這一批知識社群」的故事。《訪父記:他的白髮,與我們的時代》出版成書,恰是三月學運35周年前夕。

書評》走路就能抵達的美好境界:評《52種走路的方式》

在這本書中,讓人發現原來有那麼多有趣的、關於走路的點子。例如,自己不曾試過放下手機「邊走邊畫」,讓素描幫助我們看得更仔細、讓畫筆把某個場景深深刻印在大腦的記憶裡。(第33週,「走到哪裡畫到哪裡」)。還有,身為貓派,我還沒有機會享受與動物同行帶來的樂趣與好處(第18週,「帶狗狗散步」。

東亞書房》活成你的樣子!《寶石之國》榮獲第45屆日本科幻大獎,及其他藝文短訊

■第45屆日本科幻大獎公布漫畫家市川春子以風格獨特的《寶石之國》(講談社)為本屆獎項贏家。■近期美國亞馬遜(Amazon)電子書平台Kindle上,出現偽造出版品猖獗的情況,日本小說家吉本芭娜娜等人也成受害者。■狂銷98萬本的日本超人氣理財故事《三千圓的用法》作者原田比香,上個月…

人物》關於「我」的編輯哲學:寫詩的人鄭聿與他的貓道

今日訪問的對象,正是對這些出入口位置、身分轉換極其敏銳的詩人鄭聿。2010年,他出版第一本詩集《玩具刀》,當時剛滿30歲,才服完兵役正要成為職場菜鳥。2024年底,出版第三本名為《普通快樂》詩集的他,已流轉於不同類型公司,任職過採訪、編輯,所謂的社會身分上達副總編輯,職場玩家資歷點數穩定累積。

評論》不在現場的人如何見證歷史的創傷?從韓國現代文學脈絡解析韓江文學的意義

歷年來韓國評論家和大眾對諾貝爾文學獎的預測中,呼聲最高的一直是幾位元老級作家。在當今文壇只能算是中生代的韓江,為何能超越前輩獲得青睞?本文將簡述此前三位呼聲最高的作家在韓國現代文學的經歷,對比韓江與他們的同與異。並以「後記憶」(post-memory)的理論觀點,說明韓江文學的特殊性。

漫畫收藏.小島》幽默與闃黑並行,拚湊歡笑日常,編織成苦痛青春的救生索:讀《瀨戶與內海》

此元和津也《瀨戶與內海》講述高中男生瀨戶小吉和內海想,每天放學後,便在學校附近的河畔石階上打發時間。角色除了聊天,鮮有劇烈活動,因而作者不斷翻轉視角、伸縮遠近,適度穿插無人或無言的鏡頭舒緩步調,利用對話框距的長短緊弛交談節奏。在荒唐的設定下各有難以定位的苦楚,也正是破碎的零零總總…

童書書房》波隆那拉加茲獎頒布!阿拉伯繪本《智慧之家》獲頒故事類首獎,及其他藝文短訊

眾所矚目的波隆那拉加茲獎投件作品較去年成長15%,創下頒布以來的最高紀錄。該獎項旨在表揚近期在全球各地出版的最美麗、最具創新性的圖畫書。故事類圖畫書首獎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美麗繪本《智慧之家》,非虛構類圖畫書首獎為義大利的《每天一千件襯衫》,年度新秀首獎為韓國的《如果你想吃紅蘋果》。

書評》或者這一代:評李照興《等到下一代:香港流行文化與身分認同史備忘錄1970s~2000s》

李照興書寫這本書的起手式頗具哲學家班雅明式博物誌的色彩,選擇的視角不僅是個人的回憶錄,更試圖藉由文化研究的途徑,補充2019年前後以來台港學術界流行的一種論述策略,亦即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分析重大歷史事件如何塑造香港的共同體意識。這種非典型的歷史書寫,恰恰讓他能夠如班雅明在《拱廊…

編劇書簡S2EP6》 每個瘋女人都需要一個男同志閨蜜 《在熙,燒酒,我,還有冰箱裡的藍莓與香菸》與改編影視

前年的某個深夜吧,還不認識韓國作家朴相映的來歷就翻開他的《在熙,燒酒,我,還有冰箱裡的藍莓與香菸》。朴相映勾出了我體內的「在熙魂」,通常它只有在與gay閨蜜們酒過三巡或寫作進入到某種聖靈充滿的狀態才會出現。四處泡吧抽菸談戀愛,四處遇到爛男人,跌倒也拍拍站起來的在熙。

閱讀隨身聽S12EP3》育兒成家可以另闢蹊徑:訪志願單親實踐者Cindy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Openbook閱讀誌企畫製作的Podcast節目,由資深編輯及電台主持人吳家恆擔綱主持,每集邀請不同作家、藝文工作者或編輯,以線上廣播的方式,分享彼此的工作與最近的閱讀。

話題》台漫新路線:重大歷史懸疑案件改編《台灣疑案錄》、《暗黑雨港城》、《白色叛逆》

文史類臺漫被誤解已久。2021年《CCC創作集》編輯部解散的風波中,就有《CCC創作集》偏重文史題材,無利於商業市場的質疑。當時隸屬於中研院的《CCC創作集》,確實肩負著一定程度的文化教育使命,但作品的文史類臺漫,如《北城百畫帖》、《異人茶跡》、《神之鄉》、《蘭人異聞錄》、《守娘》……等等,無一不是擲地有聲的佳作。

漫評》藏在王蟲與巨神兵之後:我們是註定死滅的受詛咒種族……談漫畫版《風之谷》

《風之谷》成書30年後,氣候變遷日益惡化、地緣政治也在「獨裁者聯盟」中節節升溫。這時我們若重新對照故事的兩個版本,似乎可以看出一種近乎存在主義的人文精神——不只是電影版中「愛護動物、保護森林」那樣的天真呼籲,漫畫版更暗示,當我們開始思考人與萬物、文明或自然的根本矛盾,就應該懂得虔誠敬畏。

書評》補一堂「亞際」歷史課:評小熊英二《1968:日本現代史的轉捩點,席捲日本的革命浪潮》

這些戰後日本左翼的歷史,在反共白色恐怖之下的台灣,自然是無法談論的。但是,稍微敏感一點的人,總能在流行文化的各個邊邊角角看到這個盲點的線索:吉卜力動畫裡悲愴又複雜的反戰意識;村上春樹筆下百無聊賴男男女女的生活、那些同伴們總是在抗議的日子;推理大師松本清張筆下日美同盟體制的黑暗情事…

漫射計畫》漫畫家狼七、柳廣成心目中的改編工作現場

國家漫畫博物館自籌備期起,便以《漫射報》為名出版主題刊物,每期角度不同。2023 年底國家漫畫博物館正式落腳臺中,多樣化展覽召喚人們踏入園區。收穫著珍貴的回饋與善意,2025 年《漫射報+》重回舞臺,希望記錄籌備過程的多彩回憶,並將研究調查成果與圖像視野,持續與國人共享。

人物》大家經常忽略,易懂的語言有其極限——專訪芥川獎得主九段理江《東京都同情塔》

欲望,以及覺察。專訪前一天,九段理江在國際書展和作家盛浩偉對談,提到這是自己第一次來台灣,「原因是我一直有著來台灣定居的夢想,所以就覺得不用先來也沒關係。」如今,芥川獎得獎作《東京都同情塔》在台出版,讓她有了拜訪台北的機會,對她來說也算遂了一點心願。

現場》卡爾維諾的預見:文組與理組小說家共讀:連明偉vs李奕樵 ft.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在「輕、快、準、顯、繁」的社會關係,人與人的關係間,提出這樣的多語性後,該怎麼立身處世,如何看待這樣的束縛?要當〈魔法花園〉裡的少年,受到文明的保護,或者要當一個可以走出邊界之外,充滿可能性的人?我們必須知道,所有的冒險都是危險的,這個危險包含創作者經歷某些事件後,可能回不了家,或無法將遠方的聲音帶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