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軒 Sampson Wong

@hinhope

新書介紹:《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

❰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絕對是近來我最愛不釋手的書。

隨筆:東京從新橋站走到「有樂町高架下」的飲食空間

在東京新橋站附近這一段高架鐵路橋下,滿滿地架設出各種食肆、酒吧和居酒屋,好些店鋪都把桌椅放在道路空間。週末來到這兒,那種熱鬧帶來很強的感官衝擊,強烈的氣味、聲音、燈光混和在一起。

隨筆:在意的是如何從「地方」出發,在日常生活中獲得愉悅

生日時,我還是在想,人生的下一年,要創造什麼。創造和創作的理由,隨著這座城市的變化和時代的變幻,當然也會不同。過去這年,想得最多的keywords是愉悅、娛樂。

新書發佈:與 RubberBand 主音6號對談散步

這個夏天其中一件最難忘的事,是在蒲窩青年文創節中,跟RubberBand的 @maubolung 對談。我覺得,當天我們談到了一些深刻的想法,聊作分享。

隨筆:九月開學日,持續把關於城市的事做好

想趁這機會,提醒自己、也鼓勵所有朋友,一同加油去學和教。這裡所說的學和教,不只於formal的課室、學校和課堂。我深信讓每個人可以在生活中有更大創造力、更有力隨時代演化的,是廣義的「學習」與「分享知識」。在學習與分享中,我們可以持續變成更thoughtful和自省的人。

與Aesop團隊的社區合作:Neighborhood Walks

跟Aesop團隊合作,是2023年特別奇妙的體驗,也是很有趣的新嘗試。

我的新書發佈了!如何觀看一座城市 - 《城市散步學》

去年的《香港散步學》,輕鬆地介紹散步路線,今年的《城市散步學》,是它的另一面,詳細去討論觀察城市時的切入角度。雖說學術一點、理論化一點、城市研究一點,我寫的時候,還是以深入淺出為第一目標的。我用這本新書,整合了十多年來所想,希望用力整理出所謂「觀看城市」,是怎麼一回事,去講其樂趣和深入一點的延伸思考。

NFT中的政治

有了matters的帳戶很久,但從來沒怎麼用過,今天反而因為nft,重新閱讀這兒的文章。最近深深迷上了nft的世界,除了「一般的」買買賣賣,也觀察一些當中的文化動向。在此分享一宗頗受關注的nft新聞:很受觀迎的nft系列Jungle Freaks,其藝術家被發現差不多50年前,畫過一批極度種種主義,支持3K黨的的漫畫。

香港持續了三個月的抗爭運動,演化到此刻的模樣

香港持續了三個月的抗爭運動,演化到此刻的模樣: 1. 送中法「撤回」後,香港人對準的不再是一條法例,而是在「推送中法的過程」中和過去三個月中,當權者所展示的暴政本質。「五大訴求」背後的,就是制裁和改變這暴政、還香港自由民主的要求。2. 「對準暴政」牽涉的是香港政府、警方、港鐵、黑道、建制派、北京的代理人、中共等。

該怎樣看藝術家Banksy在拍賣會上「表演」把作品碎掉?

10月6日早上讀到那鋪天蓋地的新聞,報導Banksy這「新作品」,立時感到可以評論的角度和補充的脈絡實在太多,不論別的,這樣的藝術spectacle,是頗難得的機會,去論述和議論關於當代藝術的種種。至今在英語世界和華文世界,都沒有多少正式評論,大家還在消化該怎樣解讀此事。我在那天早上,匆匆寫了點,不是正式的評論,只是想趕著打開討論的可能,在此聊作分享。非常想知道,大家怎樣看?---Banks...

香港佔領四年後:「你說會繼續搵佢」

今天是2018年9月26日,香港樂隊my little airport午後介紹第九張專輯《你說之後會找我》。唱片封面上的女子神情憂鬱,她在一種「一去不回、難以明言的悲傷」中。帶來哀愁的,可能是we will be back這看來落空了的諾言。在干諾道中一起瞓的人,最後一夜過後,聽見過無數we will be...

高錕諾獎演講的稿題:古沙遞捷音

高錕2009年拿到諾貝爾物理學獎,沒法親自撰寫得獎演講詞,但其妻黃美芸與其他學者,基於他的研究和自傳,寫成了演講稿。講稿有個非常浪漫的名字:Sand from Centuries Past: Send Future Voices...

最愛的電影,與無盡的清單

臉書上的朋友近日以互相邀請的形式,逐日介紹對自己來說特別重要的十齣電影,看著清單,深深感到「分享彼此的世界」之美好,直是「社交」最重要的本質之一。要知道半生不熟的朋友,最受什麼電影/音樂/動漫/遊戲/書等打動,什麼構成了對方的世界觀,本來沒那麼容易,現在輕易「偷窺」到不同人的選擇,少了神祕感,但像跟對方建立起他也不知悉的秘密橋樑,下次相遇,就無法不想起「你也喜愛那齣戲」了。這樣的分享,有時也...

版權、臨摹、挪用、二創、藝術

上週在香港其中一件引來各方熱議的事件,跟版權的理論與實踐相關。畫家姚昌明在facebook上指出,他因一幅繪畫香港雨傘運動情景的畫作,遭香港畫藝會主席打壓,因而退出畫會。大家還未及弄清事情來龍去脈,創辦ATUM...

當代紀實影片:從大眾媒體到獨立製作

題目好像很大,但只是對上次Tony「影像當前,拍還是不拍」的討論,作少許follow-up。上次向各位介紹了「隱形香港」,那邊的朋友現在也在這群組裡。@Shun Yu Mo @何潔泓 我有興趣casual地問一些問題:1. 似乎紀錄片式的內容,有逐漸等同於「媒體」之勢。大家可以分享一下對這趨勢的想法,和有沒有遇上什麼新近、創新,值得留意的新媒體?2. Video...

That's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