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會堂:偶遇半世紀老的戲院

黃宇軒 Sampson Wong
·
·
IPFS
·
【偶遇半世紀老的戲院】聽說要找最「呼應」《九龍城寨》的戲院,就要去啟德或九龍城看;但我誤打誤撞,走進了一間氣氛超適合看這齣戲的電影院,置身其中,像回到了故事所寫的1980年代。這是還在用手寫劃位、沒有網上訂票、也沒有電腦打印戲票的「澳門大會堂」。

原文刊載於黃宇軒IG

【偶遇半世紀老的戲院】聽說要找最「呼應」《九龍城寨》的戲院,就要去啟德或九龍城看;但我誤打誤撞,走進了一間氣氛超適合看這齣戲的電影院,置身其中,像回到了故事所寫的1980年代。

這是還在用手寫劃位、沒有網上訂票、也沒有電腦打印戲票的「澳門大會堂」。

最近因為在澳門做藝術創作,逗留了許多天,像變了半個澳門人。某晚因為太想看《九龍城寨》,也好奇澳門有哪幾間戲院,於是終於到訪。

我太孤陋寡聞,一直在地圖上見到澳門大會堂的名字,但不知道原來它是間戲院。一踏進其中,已經想高呼:天啊,這是像《星光伴我心》的氛圍、而且是最吸引我的那種,有兩層的、上千個座位的大戲院!

每年香港電影節,我都很著迷於去文化中心看電影,因為可以坐在這麼大的空間中睇戲,有種「影迷感」。

超有趣是,有兩層的大影院是1院,如果你在2院和3院看電影,你只有一條路可以選擇:穿過1院上層過去。因為這樣,原本是「頭等」的上層,已經停用,變成了通道。戲院建成後曾加建,才有了2院和3院,也有了這樣的設計。

當晚我看《九龍城寨》是在3院,也因為這樣,嘗試到穿過1號大影院的上層。很好奇想知,如果1院正在放電影,上層會否也讓人這般穿過?

三個影院的細節,從門口的紅絨布到門的設計、從地板到舊式的戲院凳,都讓人覺得置身在80年代。戲院本身的建築、陳設和樓梯等,也是定格了在往日,唯獨是播放著最新的電影、自動售賣機也在賣新款的小食飲品。

購票的時候,售票員會用木顏色筆在座位表上劃位,也會在戲票手寫上座位號碼。我跟澳門朋友說,到了大會堂看電影,朋友問我,你有見到用powerpoint播放的廣告嗎?看來我錯過了一樣重要的feature。

大家如果還未看《九龍城寨》,也許真可像我一樣,考慮去探探這1974年開始運作的戲院。我很慶幸,在它開業半世紀後第一次遇上,希望之後繼續有機會去看電影,尤其想坐在最大的1院裡。

大家有去過澳門大會堂睇戲嗎?


黃宇軒IG
黃宇軒FB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