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
75 articles
津轻海峡

由张爱玲而来的戏剧性

痛恨自吹自擂,喜好陈述事实。现在我想陈述的事实是,在马特市,拙文所引发的回应就其寓教于乐的戏剧性和多样性而言是遥遥领先的。以下就是以张爱玲为话题的拙文“谈张爱玲与琼瑶:简单与复杂的问题”所引发的系列戏剧性回应。假如哪位在马特市上看到有谁的文章所引发的回应的戏剧性和多样性超过我,我…

津轻海峡

谈张爱玲与琼瑶:简单与复杂的问题

谈张爱玲与琼瑶这两位中文世界的女作家并将她们进行比较很容易陷入无聊的胡扯,八卦,无厘头的个人意见。但这样的谈论和比较也可以是货真价实的文学解读,至少是有益的思想能力操练。不妨现在就操练一下。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張愛玲的文字,正是那種像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所說,你要「踮起腳尖閱讀(stand on tip-toe to read )」的文字,只有這種作品,才是治療brain rot的跨世代經典。但願終有一天,大眾也懂得欣賞〈相見歡〉、《小團圓》的「夾縫文章」。

Silvano

《紅樓夢魘》:不是「入三」,是「大半」

〔全抄本 aka.「紅樓夢稿」〕這一回最重要的異文自然是癩頭和尚的話:「青埂峰一別,展眼已過十五載矣。」各本都作「十三載」。下文有「塵緣已滿□□了」。俞平伯說:「二字塗改不明,似『入三』,疑為『十三』之誤,謂塵緣已滿十之三了。」   如果十五歲是十分之三,應當是四十八九歲塵緣滿。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張愛玲金句,有時比周星馳更好笑

今天網絡文字越來越「抖音化」,一句起、兩句止的名人語錄大行其道,張愛玲也逐漸由小說家變成金句王,想起來也令人感慨。早在七十年前,張愛玲已預言了:「我們下一代,同我們比較起來,損失的比獲得的多。例如:他們不能欣賞《紅樓夢》。」

AdrianAu

祖師奶奶的大學生活

9月30日是祖師奶奶張愛玲的冥壽。每到這日子前後,有很多文章、研究「出爐」。特別以逢五逢十的時間最熱鬧,不但華文世界的雜誌出版,只要有一丁點跟張愛玲有關,都會參與這盛事。作為張愛玲曾就讀2年多的香港大學,也自然辦了文獻展。與此同時也有研究張愛玲在香港大學的點滴,這就是《緣起香港:張愛玲的異鄉和世界》,作者黃心村。

Silvano

《赤地之戀》版本校讀後記

我的校讀筆記已經用追本溯源的方式,對此書歷來的版本歧異之處做了逐字、逐個標點的澈底清查,並對所有問題嘗試提出修訂建議。

Silvano

張愛玲《赤地之戀》校讀筆記(10)

能夠糾正黃絹探監那場戲的一處分段,我感到心滿意足。

Silvano

張愛玲《赤地之戀》校讀筆記(9)

1954年天風初版在周玉寶聽說丈夫死訊的傷心情狀(結束於「搥打著」)與劉荃讀報得知(開始於「罪大惡極」)的愕然反應之間空出兩行,是有意的場景切換手段,在本書多章裏多次用到。1978年慧龍版丟掉了所有這些空行——是粗心大意,抑或為了省紙?應恢復。

Silvano

張愛玲《赤地之戀》校讀筆記(8)

小說寫展覽會上展出毛澤東繡像,一個老婦人便誇讚毛主席頷下的一顆痣「生得好」,這段文字被台灣的慧龍出版社竄改為「生得怪」。張愛玲發現後,給宋淇夫婦信上寫道:「我對它一直歧視,直到這次出版被竄改了一個字,十分痛心,才知道已經成了自己的東西。」

Silvano

《赤地之戀》校讀插曲:第八章消失之謎

排字工是清一色男性的行業,且以血氣方剛的小青年居多。想想看,當某個亞當看到「她做了他的夏娃。」這樣的句子,不禁臉紅心跳,正是欲知後事的關頭,匆匆漏排一個「八」直奔後文而去,也是有的吧?

Silvano

張愛玲《赤地之戀》校讀筆記(7)

1978年的慧龍版到我手中後,很多錯訛的責任歸屬便清楚起來了。

Silvano

張愛玲《赤地之戀》校讀筆記(5-6)

校對令人長知識。比如天風版裏出現好幾次、慧龍版也沿用的「撩天」,就是現在一般人不能接受的寫法:居然不是「聊天」而是「撩妹」的撩!偶爾張愛玲也犯錯,背離了史實。1947年的孟良崮戰役,她把地點寫成孟良岡,所有的版本裏都沒有一個編輯發現。

Silvano

張愛玲《赤地之戀》校讀筆記(4)

「劉荃注意到黃絹的臉色非常蒼白,用失神的眼睛四面望著,僅是在找他,他很快地走上去,從後面握住她的一隻肘彎。」天風版原為「像是在找他」。這裏從劉荃的視角出發,只能是寫他感覺上的「像是」,他不可能知道黃絹「僅是」在找他。

Silvano

張愛玲《赤地之戀》校讀筆記(3)

二妞眼看著劉荃急急下水替她撈棒槌,以至於幾乎栽倒。此處用「作聲不得」形容她,貼切又透闢;「一聲不響」似乎保持敘事距離過遠。我覺得前者好,紐約版第41頁的at a loss for words也接近「作聲不得」。

Silvano

張愛玲《赤地之戀》校讀筆記(2)

校讀波瀾未起的第二章沒有什麼重大發現,只是細節的增色。比如「雞蛋黃的陽光」較之於「雞蛋的陽光」,對於喜歡讀張愛玲的人已經有天壤之別了。

Silvano

《赤地之戀》校讀筆記(1)

這一輪校讀,是以1954年10月香港天風出版社印行的《赤地之戀》首版(簡稱天風版)為底本,對比它與2020年4月台北皇冠出版社「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版」《赤地之戀》首刷版本(簡稱百歲版)之間的文字歧異。

Silvano

《赤地》天風

鼻子湊上去,沒想到一本七十歲的書還是會散發出清淡的紙香,雖然紙頁已暗黃,每每見斑點,摸著倒不乾亦不脆,賴前人手澤而有厚實柔軟之感。

金素喜

张爱玲的母亲

张爱玲为何把母亲“写死了”?用她的笔杀死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亲人,是“不得不”。

一讀.書香

20231003《第二爐香》補記

雖然表面是恐怖小說,可是內在卻寫了一個掌握(或殺死)異性戀男子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