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鄭思思|記者的反思
這宗回歸後首宗指控傳媒煽動的審訊,為傳媒畫出了界線,但我亦希望找尋到令記者前行的養份和能量。捍衛新聞自由的方法就是繼續報道。我希望自己記得這次錯誤,在未來的採訪懷著更多問題、更多理性、更多獨立思考。我們要為公眾提出問題,無論結果如何,克盡己職。
香港飲食業墮落迷思
遊客極多,不守規矩的遊客更是多數,點心出爐,一群人即蜂擁而上把點心車重重包圍,大家也不理是甚麼點心,見到即搶。他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高速拍照,再把點心幹掉,旁邊還有幾位網紅直播,開著電話一邊擺姿態一邊放食物進口。當日我幾乎吃不到任何點心(實在不想跟人家爭先恐後搶食物),只以旁觀…
”第一次TikTok战争“和它的战壕脱口秀
和平时期的赛博空间已经不留情面,当大家可以用无人机远程消灭对方时,还会在在乎对方的肉身和面孔么?
只羨 KO 不羨 L:給 KOL 的三個忠告
在議題的公共性和重要性,以及熱度和趣味之間該如何取捨,又是否只能二選一,我曾跟同樣定位分散式技術科普的區塊勢聊到,許明恩提供了一個很有趣的洞見,大意是說當公眾都在看東,作者不應該站在西邊大喊,請求大眾回頭看,而是應該站到東邊去跟大家聊,告訴大家西邊的風景更漂亮,聽罷的我既是躺著中槍,又覺茅塞頓開。
反對入侵烏克蘭的俄羅斯記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近一年,看看反戰的俄羅斯記者的腰骨。
【淺談 NFT】新創項目宣傳必備:Press Kit 與 Discord 的公告頻道
Image by rawpixel.com on Freepik前言不是每一個新項目從出生起就有大量資金和名人支持,並順利成為各大傳媒的報導焦點。但是,這不代表新創項目沒有那個機會,尤其如今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比賽、展覽和自媒體努力營運,新項目能夠在大眾面前曝光的機會就愈來愈高。
廢文| 我反駁我自己
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的自由主義輸給了斯巴達的獨裁統治,但就邏輯而言,贏的不一定正義,就這點而言,那個斯巴達,很令人糟心。
無知的傳媒真像個毒瘤特別在藝術報導上
要理解藝術,其實絕不能單單看表像,特別是現代藝術以及當代藝術。當中包括了藝術家的哲學思想、世界觀、對藝術的理解、思考過程等等一連串複雜的提問。
誰來撐起真相?
昨日,《誌》傳媒發出文章,坦誠經營困難的局面。一年前,《誌》傳媒推出會員制,賭香港人對新聞、獨立記者的支持。撐了一年,開始撐不住了。眼見《誌》一直以來的努力和成績,著實於心不忍,在此呼籲大家訂閱會員,一同撐起真相:https://hkfeature.com/joinus
政客
每人都能夠成為政客,畢竟他們就是虛偽與控制的化身,但這又是否你的願景?
再談「surveillance」- 媒體環境監視功能
說到底,當我們談論「傳統」新聞時,我們談論的究竟是什麼?新聞行業出生不過1800,十九世紀,二十世紀,經歷兩場世界大戰,從圖文變成並茂,我們熟悉的「傳統」媒體,也不過就是九十年代的事情。那個時候紙媒還算盛行,發明了不少用於傳播的時髦玩意兒,然後互聯網突起,紙媒沒落,我們就要唱衰「傳統」消亡嗎?
「套路也是歧視」:今時今日媒體要如何刻畫性/別小眾?
香港電視史上第一部BL劇集,港版《大叔的愛》去年夏天播出後,有網民在兩位男主角親吻的劇照下留言,指觀眾可以把其中一角「當作女性」,遭另一名網友反駁:「愛就是愛,係超越性別界限㗎。」
Netflix涉冒犯跨性別者 是刻意中傷抑或媒體自由?
Netflix曾製作過大受歡迎的性/別小眾節目,如新一代的《粉雄救兵(Queer Eye)》(2018)、《誰先愛上他的》(2018)等。但花費超過二千萬美元的棟篤笑節目《棟篤最終回(Dave Chappelle:The Closer)》卻鬧出恐跨風波。
香港學生會組織遭遇連翻打擊,甚至面臨解散危機 (新聞剪輯):香港浸會大學
兩年多來,香港各大學的學生會及傳媒網織接連受到校方壓力,遭受或面臨被解散的打擊,包括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教育大學,值得更多人關注和紀錄。剪輯了相關報道,逐家院校轉貼在這裡
香港傳媒大整頓
短短一年間,香港嘅傳媒差不多已被趕盡殺絕。明年今日又會是什麼光境?
誰控制了真相?
立場新聞消失後,香港還有誰報導真相?
新聞烏托邦: 讀<新聞的騷動>
要想實現充實的人生, 必須具備這樣一種能力: 能體察新聞從何時開始不再具備原創或重要的教育功能. 在這些時刻, 就應該終止與陌生人止與幻想的關聯, 並將治理, 成敗, 創造, 或殺戮的事物交由他人, 明白餘生苦短, 而自己的目標尚待完成.
瑞傳媒
自從完成LikeCoin Chain了升級後,最近沒有好好整理一下⋯ 這次付費支持的是 「瑞傳媒」 支持他們繼續努力記錄中港台的故事,希望網上訂閱慢慢成為時代的趨勢,同時間期待LikeCoin升級後的改變 如果大家有什麼媒體付費支持的提議,歡迎留言
午夜藍《性/別小眾媒體報道指引》工作坊後記 ——「改變社會前,先不要造成更多傷害」
比起棍棒和石頭,有時言語和文字更能摧毀一個人。為提升傳媒工作者的性/別意識,一直關注男性和跨性別性工作者權益的組織「午夜藍」出版了《性/別小眾媒體報道指引》,並舉辦針對NGO、傳媒工作者等不同社群的「應用工作坊」,探討如何在組織工作和撰寫報道時,考慮和尊重性/別小眾的感受以及他們的處境。
中共下令加強管理及督促學校、傳媒及社交媒體
要如何管理好學校、傳媒和社交媒體呢?事實上學校和傳媒能作反的機會不多,因為都已清除了眼中釘。反倒是社交媒體便要留意一下,是要透過網禁去加強管理嗎?還是要求海外公司在港成立公司遵守香港法律,把國安法強加於Facebook和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