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度論壇 3》AI能讓創作者不必媚俗嗎?新科技與過幾年就老的新媒體
李怡志從媒體素養切入來談。傳統媒體時代,閱聽人只要思考編輯台背後動機;到網路時代,開始需要把演算法視為素養的一部分。現在生成式AI加入了,又比演算法更複雜,需要知道機器是怎麼學習。「問題是我們都知道『學習必然有偏見』,很多東西根本就藏在人類大腦裡沒有被具象化,所以AI不可能學到所有事情。」

我的媒體食譜:廚職背遊梁子玲,飄零遠地花果香
這個媒體讓我看見微小的個體於一個宏大的時代,能發揮看似平凡但卻不凡的作用。
蹩脚“诈骗专家”闫丽梦
一夜之间,闫丽梦成了右翼媒体的轰动人物
羽球場上的U
運動的孩子們,在鏡頭前總顯得大方而不扭捏,不論是在熱身拉筋的過程、跑步的樣子,她們習慣了被風吹亂了的頭髮就該是那樣不聽使喚;修長結實的腿部線條,是引以為傲的日常累積。U因為疾病的關係,放眼望去在球場上是個突兀的存在,像是一排整整齊齊,最後手滑,剪歪一角的瀏海。

好的访谈
顾爷与陈丹青关于列宾的对谈,是近年我看过最舒服的一个采访。舒服在于,它既非易立竞式的单方面诘问,也没有因身份落差而生的谄媚。虽问题先有准备,但宾主双方自然放松的状态,让谈话的缝隙里迸出美妙的惊喜。在视频里,顾爷与陈丹青以你相称,互有问答,且互有收获(甚至感觉陈收获更多,也许是他谦虚)。

两个观点
听了一期播客(拒绝三亿美金 offer 的人|对谈音遇创始人 Albert),有两个观点拿来和大家分享: 观点一:「关注」一个人意义何在?在 Albert 看来,绝大多数以社交为名的产品都是伪社交。根本来说,内容分发是社交的目的,而广告分发是内容分发的终点。

凭什么给他打低分?
有件事,从2019年乐夏第一季开始就想说,就是电视前看到的表演,和在录制现场的感受是完全错位的。网友总批评说,为什么谁谁谁那么好,你们却给低分差评?我那时还要辩解几句,说你看到的是经过修音、剪辑、加上小纪录片等等前因后果的成品,我坐在影棚,看到的只有表演本身,那是赤裸裸的展示和对比,任何瑕疵都一览无余。

初心與名利
「我缺乏某種利益導向的特質,而這種善於操作『利』的能力,似乎是某一種類型的記者竄升的必要條件。」 「可是追求名利是記者的初心嗎?雖然我可能不是那麼了解你們這一行,但不管是名或利,都是導向自利自私的。如果所謂的追求『利』的記者越來越多,難怪社會越來越亂。
【自己人停播】香港首個多元性向文化節目,17年來見證了甚麼?|Mo
《自己人》停播,令公眾少了一個「無意間」接觸到性/別小眾資訊的渠道(其實也令牆內「自己人」失去了每週一次的陪伴),對於性/別小眾社群來說,固然遺憾。不過我認為,《自己人》的停播對政府而言也不無損失。

字节跳动
半个月前我去了趟南投,和一群赛德克族原住民小孩、几位汉族小孩、还有他们的师长一起登山、观星、并在山中借宿了一晚。沿途所见、夜空星河、山民孩子的健硕开朗,自不必多说。位于台岛心脏部位的「能高山」头天傍晚,我们落脚日据时期建造的云海保线所,吃饭玩耍,看夕阳落进云海。

關於我進入媒體業這回事
其實媒體產業從來就不在我的職涯或人生規畫之中。畢業後,原本是打算出國的。除了想趁年輕多見見世面、到父母管不到的地方體驗自由獨立的生活之外,多少也是有那麼一點想要洗個海歸的經歷回來吧。無奈卻遇上了疫情,當年海外實習申請計畫幾乎全沒,當時甚至連想要弄個Gap Year出國旅遊,都不可能。

馬英九邀陸生交流,為何禁台媒採訪,僅<中評社>能報導?
【沃草特約記者何宇軒/特稿】前總統馬英九大動作邀請中國 5 校 37 位大專院校學生來台,並由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率團,前(17)日下午會赴政治大學與學生交流。然而,這場看似無害的交流,卻不讓台灣媒體採訪、反而一向被認為立場親中的香港媒體「中評社」刊出座談內容,甚至還在上線後下架統戰色彩明顯的報導,只留下看似美化兩岸交流的報導。

【評論】對於獨立媒體《焦點事件》近期停工事件的一點雜感
【文/何宇軒】從訂閱的電子報以及FB粉專,看到了《焦點事件》因為經費不足以全額發薪,因此暫停工作的訊息。身為從焦點事件創辦至今看到現在的讀者,以及雖然沒有與焦點事件直接合作,但因為採訪議題相近,因此對於其旗下記者以及舉辦的活動多少有接觸的新聞工作者,也是感到相當五味雜陳。尤其是焦點事件剛成立時,它整理議題的圖表,對於我工作上在收集資料時,幫助相當大。

【傳媒短評】鑽石山斬人案,媒體又發生了甚麼事?|Mo
6月2日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發生斬人案,兩名女子身亡。事實上,我自己在案發後也掙扎了兩天應否撰文,然而,這刻似乎也阻止不了報導發酵,那就試試為已帶來的傷害補上一點社會意義,也希望能稍稍改善傳媒日後的處理手法吧。

戴 VR 头盔的苏珊•桑塔格
假如苏珊•桑塔格还活着,我很想知道她是怎么看待 Apple Vision Pro 的。这是由 New Bing 生成的假照片桑塔格在 1977 年的《论摄影》里做过一番精妙、雄辩的论述,她视摄影为(被工具武装的)人对现实的窥探、挪用、僭越、矮化、与控制。

“被引导的情绪”与“聪明的正义”
官媒所作,无耻之尤

媒體和企業的「改稿權力」為什麼不一樣?
藝人黃子佼因為專欄文章在天下雜誌網站刊登時,被編輯大幅度的刪修和改標,所以在Facebook上貼文表示不滿,而引發了天下的公關危機。這裡就讓我以多年的編輯和作者經驗來聊聊這件事,也說明媒體和企業處理「買來的內文」方式為什麼不同。

《了解經濟2》貧富差距
大家都生活在地球村,我們必須不斷提出問題,對居住的世界是貧窮或富饒、窮人再怎麼認真工作,也無法擺脫貧窮這些事實提出疑問,是徹底了解世界樣貌的第一步。
《媒體素養系列5》民主素養與教育
我們對憲政、政府組織應該怎麼運作,普遍薄弱。但教育中不強調這些公民教育的基本觀念,也不要大家去思考這些。於是當面對這些問題時,還是習慣用直覺去想,放棄進一步思考運作的合理性。這和專制時代有什麼不同,不符合民主法治的精神。本篇將介紹:民主政治的流程讓國民懂透透瑞典國民教育看知識和教...
《媒體素養系列4》媒體識讀,做個聰明的閱聽人
訊息是指對社會大眾來說,以某些型態所呈現的有意義的事實。像大眾傳播媒體、社群媒體、包含當事人及現場在內的訊息。且並非只單純用語言傳達的訊息、朝氣、熱情、氣氛等這些非語言的訊息也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