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人、爪哇人、菲律賓人都很懶惰? |「懶惰」的迷思隨著殖民政策延續至今的東南亞

宣稱原住民「懶惰」使殖民者能夠將脅迫、強制勞動和剝削性做法合理化,將其偽裝為文明發展的必要手段。

📝📝:未來的人類不再意識到 AI 的存在|科技思想家 Kevin Kelly 對技術、AI 及其未來影響的見解

KK 指出,AI 的長期影響將超過電力與火的發明,但這個變革需要數百年來逐步展現。

🎥🎞️📝《留學生》短片揭露外籍學生困境|在學生與勞工間掙扎、被忽視的留學夢

來自馬來西亞的留學生導演黃勇嵻創作了短片《留學生》,描繪了來自越南的留學生如何被迫在「學生」與「勞工」的身分間掙扎求存。

📝📝:測驗拿很高,現實卻無感|AI 基準值測試仍與現實世界的複雜度不符

AI 基準測試(Benchmark)歷來無法捕捉現實世界中的複雜性,特別是針對 AI 系統可能執行的任務,經常導致對 AI 當前能力和未來影響產生誤導性結論。

🎥🎞️📝紅藥丸可以拯救「非自願單身」的男性?《混沌少年時》呈現紅藥丸對青少年的風險

《混沌少年時》的敘事主題之一正是「紅藥丸」。男性如何成為非自願單身者,以及紅藥丸如何榨取寂寞商機。劇中的傑米,也是紅藥丸的影響才犯下如此駭人的罪刑。

📝📝:為什麼 Apple 的 AI 產品總是落後一步?|AI 需要快速推陳出新,Apple 卻是認真打磨

AI 的創新速度驚人,而且通常是以軟體為導向。AI 關係到迭代改進、功能的快速部署、用戶反饋環路以及大膽的實驗。在這個領域中,遲到不只可能會錯失機會,也可能意味著錯過整個浪潮。

📝📝:AI 生成的科學論文首度通過同行審查|AI 科學家 v2 將導入加速科學界的研究

由 AI 科學家(V2)完全生成的一篇論文成功通過了 2025 年國際學習表徵會議(ICLR)研討會的同行評審過程。

📝📝:品味的扁平化,60 年前就開始了|AI 時代的演算法推薦機制,如何進一步損害人們的品味和選擇?

切卡指出,我們正處於一個由演算法塑造的文化生態中,這些所謂「個人化」的推薦機制,其核心邏輯並非拓寬大眾的文化視野,而是加強可預測性與舒適性。

📝📝:中國復旦大學成功讓 AI 自我複製|是科技的新突破還是風險的警示燈?

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對 Meta 和阿里巴巴的 AI 模型進行實驗,以確定這些系統是否能夠自我複製。研究結果顯示,在特定條件下,AI 確實能夠複製自身

🎥🎞️📝《金孫爆富攻略》| 看似獨特,卻是華人家庭共享的祖孫情誼

《金孫爆富攻略》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看似只發生在泰國的單一個案,但事實上卻是每個華人家庭都會遇到的現況。

📝📝:AI 只用在娛樂、商業太過膚淺?|Palantir 掀起新冷戰的 AI 軍備競賽

Alexander Karp 強調,美國和西方世界必須意識到,技術不僅是商業工具,更是維護國家安全和戰略優勢的核心資源。

🎥🎞️📝《艾諾拉》不是一部賣肉的電影|反而是灰姑娘卑微求生的日常寫照

不論是在夜場招攬客人,或是跟伊萬的炫富行程,Anora 終究是在不同的空間裡紙醉金迷,一切的親密和愛情都只是用鈔票堆出來的幻影。

📝📝:AI 正在悄悄顛覆大型內容網站的商業模式|主打「真實內容與社群互動」才是流量策略

近年來,許多以 SEO 和廣告收入為基礎的大型內容網站開始面臨流量危機。

📝📝:當考古學者八字要很重嗎?金字塔都是外星人造的嗎?|考古大叔:進到考古現場才有反思的可能

「要不要來考古現場看看?」這是考古大叔最常說的話,對他來說,這些濾鏡可以增添考古的趣味,但唯有進到現場才有反思的可能。

📝📝:善於推理的 Grok 3 卻漏洞百出?| 神經科學家 Gary Marcus:增加 GPU 未必能增強AI 推理能力

馬斯克最近推出了 Grok 3,聲稱是「地球上最聰明的 AI」,然而,神經科學家 Gary Marcus 實際測試,暴露了 Grok 3 的重大缺陷。

📝📝:人類世界的數據將在五年內耗盡|大量使用「合成數據」近親繁殖,讓網路空間成為大染缸

合成數據並未能緩解數據缺乏的焦慮,隨著模型幾代的演算,生成的作品愈趨同質、失去多樣性;甚至,最後陷入模型自嗜的狀況。

📝📝:停不下來的加速世代 |「TP 值」成為 Z 世代追求的極致體驗

Z 世代強調「時間效益」(TP, Time Performance),即如何在最短時間內獲取最大的價值與滿足感。

📚📑📝《透明社會》| 情色並不等於色情?愈是追求透明,情色會逐漸暴露成色情,甚至會變質成猥褻

「情色」與「色情」的區別,兩者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並主張「情色」與「色情」在透明社會中正經歷一種不可逆反的轉變。

🎥🎞️📝《狂人法則》帶你看見狂人川普的發跡歷史|電影寫實到川普本人都揚言要提告?

劇情講述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 1970 年代至 1980 年代的紐約房地產行業闖蕩的經歷,以及與律師羅伊.科恩之間的師徒關係。

📝📝:糾結於「自己是中國立場」但又「應該中立」讓 DeepSeek 陷入自我言論審查的無限迴圈

DeepSeek 時常流露出偏向中國官方觀點的敘述;若暗示 DeepSeek 實際上並不中立,很可能讓系統進入混亂的思考過程,甚至陷入無法收拾的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