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窮理
國會改革案和勞基法二修,程序上有什麼不同?
最近「國會改革」修法爭議,5/17開始,一些被扭曲、渲染的訊息被大量傳播,成為刺激第一波動員的工具,一些朋友把焦慮化成行動,徹夜聽打、爬公報、找歷史資料…釐清程序和實體問題;大量訊息出土之後,讓我也焦慮了起來,這些本來該是媒體該做的事,我們好像落後了。
關於試用期的幾點筆記下篇
上篇談到,從1997年開始,勞委會對於「試用期」的解釋,就是回歸《勞基法》不定期契約的規範,所以試用期間或屆期被解僱,勞工可以依據《勞基法》第17條,請求資遣費。不過法院的判決,經常跟勞委會的解釋相反,所以我肯定「試用期」入法的必要;不過,寫到這裡,其實還沒有碰到關於「試用期」問題的核心,這邊繼續。
關於試用期的幾點筆記上篇
【第一】 「試用期」在《勞基法》之前就存在,《勞基法》既不曾禁止,也從來沒有做過任何規範;只是1997/6/12之前,在〈施行細則〉第二章(那個時候〈施行細則〉連條號都沒有)裡,有「勞工之試用期間,不得超過四十日」的規範。【第二】 當年〈施行細則〉的規範方式,是把「試用期(間)」...
【焦點事件】交叉路口
《焦點事件》的年募款額,和月定額捐款,基本上維持在開始募款一年後的規模,沒有擴大,COVID-19疫情後,還有大概10%的縮減。在2018年的時候,這樣的財務規模,大概支持了四個記者和一名行政的薪資;這有兩個前提:一是,薪水低於媒體業界水準、略高於基本工資;二是對於募款成長,有所期待,可以改善薪資水準。
【焦點事件】關鍵字:核
先處理一個概念:對於「核戰」的想像。真實核戰全球核彈頭的數量在1986年達到最高峰,之後,隨著冷戰結束,幾輪以美、俄為主的「削減戰略性核武」談判後,全球核彈頭的數量,從1986年的7萬多顆,下降到2023年的1萬2千多顆,並且也沒有增多的訊號。
2003年台灣 SARS 疫情與和平醫院
台北市和平醫院。整理條目的時候,看到這樣的故事。在和平醫院,照顧老人的印尼籍的看護工頂不住壓力,靠在護士的肩頭哭泣,護士貼心地安慰著,沒多久,老人死了,看護死了,護士也死了。2003年3、4月的和平醫院就是這樣的地方,把人之間的相互照顧、扶持,把人性的溫暖,變成人間的地獄。
香港新獨媒《誌》的募款與《焦點事件》的經驗比對分析
香港的新獨立媒體《誌》傳媒在 FlyingV上面的募款還剩一天就要結束了: https://www.flyingv.cc/projects/24455 去年(2019)7月成立以來,在港台兩地的募款,目前達到1,127,086元(110多萬)台幣(以下單位都是台幣,如果是港幣就好了)。
從「關廠工人案」到「國道收費員案」
「關廠工人案」和「國道收費員案」,有一個共通性,那就是工人所想的,一直是自己該得的「勞動對價」,是「權利」。而官方在壓力下勉強同意的,則是「補貼」,也就是「恩給式」的給付。所以關廠工人對1997年,勞委會「貸款」的認知,是資遣費的代位求償,而國道收費員前期,除了「轉置」的訴求外,...
日本「良品計畫」和中國「海南實業/北京棉田」在「無印良品」商標上的爭議
日本「良品計畫」和中國「海南實業/北京棉田」在「無印良品」這個商標的侵權訴訟終審判決是上個月(11)就出來了的,兩者之間在第24類商品的商標權爭議官司,更是在2012年就確定了的,有一點不知道為什麼這兩天變成台港的一個新聞。1999年,「良品計畫」向中國商標局註冊「無印良品」商標...
新加坡的櫥窗
看香港區議會選舉,有一點跟台灣是很不一樣的,台灣是把社會的動能吸納到選舉裡,而香港這次的選舉,則只能說是現在這種強度社會動能的反映。這一點,從稍有意識的候選人第一時間,都會將自己的當選歸功於半年來的抗爭者,而非自己或者「選民」的貢獻,可以看得出來。
為什麼現在是捐款給《焦點事件》的重要時間?
這篇文章的原文在:〈焦點事件2019/10財務報告及捐款徵信〉進去可以看到互動的財務歷史統計。《焦點事件》是一個純粹以募款生存的非營利獨立媒體,每個月的財務報告及徵信,是財務透明化很重要的工作,在這方面,我們發展出的工作方法是,在財報上,就專心談財務狀況,並利用各種方法,盡可能地...
《焦點事件》開始英文報導的嘗試
開始的想法很簡單,讓外國朋友認識我們,不過,在我們的身上,就是各種的議題,這種「自介」自然也就帶著把這些議題介紹出去,這個更重要的意義了,這是作為「媒體」所必然呈現出的性格。簡單的想法後面,可能帶著更大的可能,在我們持續與更多不同國家朋友接觸的過程中,這些以英文為介質的文字,其...
《不一樣的新聞》報導之外更多的功課
談在處理〈說好的「多數決」呢?黎明幼兒園案 衝擊自辦市地重劃〉這篇報導上的思考。黎明幼兒園「更三審」的訴訟,對它未來是否面臨強拆,有很大的影響。訴訟中指出「重劃會」做出各項決議的過程,無法遵循「多數決」原則的瑕疵,目前看起來,在訴訟上,是處在相對有利的位置。
《不一樣的新聞》焦點事件的「條目」
談一談《焦點事件》...
《不一樣的新聞》圖片可以說的故事
這張圖圖片表現理解這件事情的架構,以色塊的寬度表現「量」,上下的順序表現不同的處理程序,事業廢棄物產生之後,首先是確定能不能「再利用」,不能「再利用」的,進入「處理」的體系,焚化、固化…等不同的方式達到減污、減量的效果,最後減不下來的,才進入「最終處置」的掩埋。
《焦點事件》撐不下去關大家什麼事呢?
《焦點事件》7月份的財報〈存款又要見底,幫忙推一把(2018/7財報及徵信)〉...
《不一樣的新聞》「派遣歸零」是怎麼回事?
今天談談這一篇〈「派遣歸零」到底有多好?...
《不一樣的新聞》三峽龍埔里都計審議
花敬群:你們要留就留,我不審了。(攝影:侯百千)《焦點事件》的工作,大多數還是落在「日常報導」上面。現在的環境下,媒體對社運的報導,已經不像過去那麼的稀少且偏頗,加上各社運團體,也一定程度掌握了自己發聲的管道,日常「跑線」生產出來的報導,變得愈來愈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