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獨媒《誌》的募款與《焦點事件》的經驗比對分析

孫窮理
·
·
IPFS
·

香港的新獨立媒體《誌》傳媒在 FlyingV上面的募款還剩一天就要結束了:

https://www.flyingv.cc/projects/24455

去年(2019)7月成立以來,在港台兩地的募款,目前達到1,127,086元(110多萬)台幣(以下單位都是台幣,如果是港幣就好了)。已經達成原定一百萬的目標,算是成績不錯的,《誌》從一開始就提出以「亞洲」為目標的報導計畫,以及跨媒體(紀錄片、書籍)的形式,是我特別注意到的地方,還剩一天的時間,大家可以去關注一下,給與一些支持。

認識這個媒體,其實是因為前年(2018)到香港,認識了還在大學念書,但以經參與一些獨立媒體工作、也到過台灣採訪(勞基法抗爭)的 Kathy Wong,選前一天,我也去了《誌》的「香港《中文大學保衛戰》紀錄片」在台南的放映,認識了主要的運作者關震海,感覺到這個團隊的活力。

我特別對照了一下《焦點事件》在募款頭八個月(2016/9-2017/4)的募款狀況作比對,在這八個月裡,我們總共募到1,414,494(140多萬)元(當然主要是在台灣),數字做參考,基礎相差有點大,比較的意義也沒那麼高。

這裡有幾點可以觀察的:

第一,重大新聞事件的影響,《誌》可以說是生於「香港反送中」運動的媒體,目前為止,也幾乎以「反送中」為唯一的主題,一般可能我們會覺得如此重大的事件,應該會有不錯的募款效應,不過,從《誌》的募款目標設定和最後的成績(《焦點事件》募款之初,沒有重大的議題,甚至已經是社運相對蕭條的時期了),大概可以觀察這個「效應」有多少。

第二,眾籌平台的影響,這個在我們募款之初有討論過,眾籌平台運作的邏輯比較是「賣商品」,也就是針對早期創業者的支持,之後就得發展出商業模式,這和需要長期募款的非營利媒體有一些不同的地方,眾籌平台需要的商業包裝規格,也超過我們可以接受的範圍,所以後來沒有採取尋求與眾籌平台合作的募款的方案。

第三,《誌》目前第二年四倍成長(400萬台幣)的目標能不能達到,可能得看這一年的成績,(在眾籌平台募款的邏輯下)似乎沒有看到「月定捐」的方式,就《焦點事件》的經驗來看,2017年總收入198萬、2018年總收入231萬、2019年總收入247萬,基本上緩慢成長,而且是以佔總收入約70%的「月定捐」維持成長來支持的。

經過一年可以有四倍的成長,到時如果要再透過「眾籌」模式募款,有一些超過我的經驗,就我看起來,是有其困難度的。

第四,《誌》成長於歷史性的香港反送中運動,對於不管是震海這樣的資深記者,或者 Kathy 這樣初出茅廬的年輕記者,都是千載難逢的機遇(這樣說好像有點冷血,不過這的確就是媒體的邏輯),不過媒體不大可能依靠一個短期的議題長期經營,這個之後可能還要看《誌》在其他報導內容上的耕耘。

然後,《誌》的放眼亞洲,是我很關注的事情,也可以說是「有志一同」,把關注群體、受眾與支持者打開,擴及到本國之外,放眼華文世界,才能把視角拉高、走出不一樣的路,而要拉開視角,我們的做法,是從長期關注的主題,來試著營造不同的觀點:

《誌》從一開始就走上這樣的路,是很值得鼓勵的。

另外《焦點事件》的2019年度財務及工作報告,目前整理在這邊:

雖然已經很多字了,但還沒有寫完,這個月還會持續更新、完稿。過年期間如果閒得荒,也可以看一看XD。

當然,在這邊還是懇請大家支持《焦點事件》(信用卡、超商、虛擬 ATM 這些過年沒在放假的啦)。

祝大家新年好。
-------------

《焦點事件》時時自問「媒體該做的事是什麼?」,並致力於乏人問津的媒體「基礎建設」工作,這些工作哪怕只是往前走一點點,都非常困難(也因此就乏人問津),它需要你的支持:

🌐信用卡月定捐

🌐單筆捐款(信用卡及超商、web ATM)

🌐郵政劃撥:

  • 帳號 50363139
  • 戶名 台灣焦點通訊社

🌐其他方式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孫窮理台灣獨立媒體《焦點事件》編輯、記者,長期做著媒體的實驗。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國會改革案和勞基法二修,程序上有什麼不同?

關於試用期的幾點筆記上篇

關於試用期的幾點筆記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