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ya

@feodosia

守歲

我曾經以為凝視魔鏡就能看穿命運直到鏡面碎裂割傷我的臉 昨天是陳舊的寓言今天換上新的詞彙 開始理解蝴蝶拍打翅膀不是為了證明自己能飛多高微弱的顫抖也能震盪地球另一端的海面 於是不再責怪海浪沖刷岩岸 海嘯吞沒莊園消失不是錯誤 曲折才是日常 開始學會為自己守歲聽著爆竹的炸…

七日書Day7:在時空迷路的旅人

關於家鄉這個詞彙,對於地理概念上來說我似乎沒有什麼特別認同感。但是仔細想想,我童年生長在指南山腳下,那是我最懷念的地方。我就讀的國小在山腰上,每天上下學都依靠一班小小台的白色小10號巴士。因為這個路線太冷門了,上車時只要路邊招車不用站在站牌也沒關係。

七日書Day6:離開是為了回來

從小一直想著各種離開家的方式。所以我選擇去國外唸一年的書,後來還選擇去花蓮打工換宿。去花蓮打工換宿,是我第一次感覺到原生家庭之外的家。那是一座廢棄的軍事碉堡,卻被民宿主人用心打理,從木工到裝潢全部都換上了一層新的面貌,可能是手作的溫度,讓整間民宿好像變得很溫暖。

七日書Day5:北國旅居

我從小到大都一直都居住在台北,因為我有一個控制狂的媽媽,她管控著我生活大大小小的事情,所以連大學的志願卡也是她搶過去填的,最終也必須留在台北唸大學。直到大三那年,我申請了去俄國當交換學生。那是我第一次離家,而且還是一個這麼遠,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度。

七日書Day4:我是一隻小小鳥

「我是一隻小小鳥,想要飛呀飛卻飛也飛不高。」 記得小時候家裡因為開店的關係,每天家中都充斥各種音樂,從流行樂、古典樂到電影配樂,這些其實都是出自父親的個人喜好。而年過節我們甚至會展開家族的卡拉ok大賽,不知道為什麼我們所有家族成員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每個人唱起歌來都像是歌手開演唱會一樣。

七日書Day3:愛是如此多卻又如此不足

我和父親的關係一直以來都相當疏離。祖父在我父親就讀國小時就早逝,母親時常對我們說,也許父親一直不知道如何扮演一個「好的父親」。打從我有記憶以來,父親平時話就不太多,他曾經菸不離手,直到被診斷出心肌梗塞後,他取而代之的是酗酒的習慣。但我總覺得他喝酒時比較開心,像是一個小孩得到安撫玩具一樣。

七日書Day2:關於家的物件

讓我聯想到家的物件是食物。我被食物滋養的同時能感覺到愛,是具體可以感受到身體被填滿的能量。也許是因為父親是廚師,他卻時常不在家,只有偶爾能吃到他掌廚的美味料理。母親與他相較之下廚藝非常差勁,而且她總是會重複做些同樣的幾道菜餚。甚至當我念國中時,她因為工作繁忙也不太煮飯了。

七日書Day1:我的家

小時候我住在台北的指南山腳下,那是遠離都市的喧囂。我家開泡沫紅茶店,我時常盯著窗外的景色,陽光被雲朵所遮蔽,然後又透出光。我的童年對於家,是這樣獨自一人的景象,時常缺乏對話。如果開啟對話,父母總是針鋒相對。而我感到最親近而溫暖的家是店面二樓我的房間。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