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讀書心得:找回美好生活的開始-同理心
同理心:溝通的最高境界 當我們掌握了觀察、感受、需要、請求這四個要素,最終的目標便是培養真正的同理心。同理心不僅是與他人互動的基石,更是一種讓自己與他人都能獲得內心平靜與滿足的能力。1. 不急於給建議,先成為感情的連結者 我們常常在對方表達困惑或痛苦時,急於給出建議,甚至開始「指導棋」。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讀書心得:找回美好生活的開始-請求篇
請求:具體表達、雙向理解1. 請求與要求的差別 書中強調,「請求」與「要求」的本質差異在於態度與壓力。請求:是出於尊重與理解,允許對方說「不」,並心甘情願接受拒絕。要求:帶有強迫或隱含壓力,對方若不順從,會讓人感到內疚或害怕失望。金句:允許對方說「不」,才能真正進入深層的交流。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讀書心得:找回美好生活的開始-感受、需要篇
感受:真實情緒的展現與接納 1.真實感受的重要性感受是我們與他人溝通的重要橋樑,但我們常因害怕示弱或擔心被誤解,而選擇隱藏自己的情緒。原句:對方為你祈福時,什麼也不說或只說一句「謝謝」。換句話說:勇敢表達內心的掙扎與感謝,例如「我雖然覺得有點難為情,但我很感謝你一直這麼為我著想。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讀書心得:找回美好生活的開始-觀察篇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常常急於表達自己,卻忘了傾聽別人。溝通中的暴力語言不僅讓人感到受傷,也讓我們與親友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我想跟你好好說話》這本書,帶給我一個重要的啟示:想要改變別人,首先要學會改變自己。
參考
上次提到的尊重,還有一種「喜歡提供建議」聽起來好像是尊重,實際上不見得。資深男就很喜歡提供建議,尤其對我們選擇的生活模式進行指教。除了「這件事情我會處理」之外,有時回應較完整情況:「謝謝你跟我說這些,我知道這可能是您的擔心,不過您的這些建議,都在初期的考量時已經刪除。
錯誤解讀
新進人員的筆電壽終正寢 關係互動中,有些人聽不到對方說的話,或是聽到 A 解讀成 B。有些人有了這覺察,發現自己有這樣的情況;有些人則是常遇到會這樣的對方。所以,很多朋友問我怎麼好好說話時,我的回應都是:「先從單純的聽見開始」,同時別期待對方能聽懂。
好好說話很難...
一個很熟的朋友問到面對女朋友的不安全感怎麼辦?這是很常見的現象: 1. 兩句不同的話,儘管可能都是為了某件事,但切入點是完全不同。2. 明明是不同的意思,卻誤認為是一樣的。工作時常聽見的包括: 「試著說出你的擔心,例如:我知道這是我的擔心,我只是擔心你太累」 「有啊!
有需求要說
新進人員表示:颱風天就需要吃干貝牛肉汕頭鍋 好多年前美少女第一次在家裡過年時, 我特別跟老闆說:「假設你在廚房想要孩子幫忙,請直接跟她說。『孩子,我需要你的協助,請來幫我好嗎?』」 「千萬不要看著她塞著耳機在客廳滑手機玩遊戲, 然後心裡想著:『是怎樣!
表達不清
#最近瘦太多 #喝一杯壓壓驚 某天新進人員在工作室玩耍,資深男剛步上樓梯,在樓梯轉角處看見新進人員貼的一塊牌子掉落在地上,於是隔了一段距離與兩個不同的空間,大聲吆喝:「新進人員你的牌子掉在地上喔。」 我不清楚新進人員是否有聽見,畢竟他正玩的投入,且又隔了不短距離。
怎麼辦?
颱風天紀錄一下前陣子遠距線上諮詢時討論的一個課題:「知道,也知道這樣對彼此關係可以拉近,但很難做到?怎麼辦?」 覺察與承認自己因為很難做到的情況下產生的情緒。因為「從概念上的理解,走到真正發自內心的理解」,通常會有很長的一段過程。而這過程跟是否能夠覺察與允許自己的情緒有直接的關聯。
評價
再啦!(撫額 很多時候不經意的「評價」,其實是在「教」孩子建構出一個不合理的自我認知。雖然出發點是來自於擔心;但,沒辦法清楚說出來的擔心用「評價」來呈現,就只是扭曲的「為你好」。同時,表達時如果只強調感受,那也不是清楚的表達,相反的可能只是一種情緒勒索。
反彈
之前有朋友問:「若真想讓對方有所做出改變,要如何開頭說話,讓對方不會反彈這麼強烈呢?」
圍爐
圍爐(年夜飯)是愉快、團圓的日子,無論形式、菜色如何, 只要有愛都是一頓豐盛的饗宴。只要有愛。不會愛,不代表不想愛。在各種糾結的關係中需要的不只是解決現在的問題與衝突,而是更需著眼於未來的相處; 尤其最常見的親子關係。時常遇到的情況是:「想愛,但不會愛」 然後導致親子關係越來越緊繃。
關於「說話」這檔事,我是不是誤解了什麼?
過去幾個月,大叔一直被提醒:「劇場是用來溝通的,演員要面對觀眾說話。」聽起來很玄!而且大叔過去不是一直在說?歷經這次香港演出後,大叔彷彿又獲得了一點心得。
說謊?!?!
一直以來只抱持著孩子不是應該要長成什麼模樣,而是他本來是什麼模樣。
寒流
給孩子愛而不是要孩子急著改或學會什麼。
三明治課題
當對方來意不善,而你依舊選擇善良,只會變成是一種逃避,而非真正的良善。
界線
但多數人對界限的誤解:我設立界線,就是自私、就是切斷關係。
拔牙初體驗
當彼此連結是完整的,愛才不會成為阻礙。
多生牙
聽見很多人在糾結某件事不如預期或對未知的焦慮,身邊人的道德勸說:「放下吧!不要想那麼多!」但,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