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澄波之死?
過了一百年,媒介、速度雖有不同,但媒體的本質並未有任何差異。

揭露西方新闻自由的黑暗面【硬核语音第20期】
西方新闻自由为何反噬社会?西方新闻自由的丑闻与黑暗面有多少?新闻集团如何裹挟民众操纵政治?

流量时代,中国短视频新闻媒体的“无良报道”
...视频内容看似与新闻标题相关,实则是毫不相干的网络视频素材拼凑而成,况且视频只有滑稽的背景音乐,没有任何原声,你能看到的唯一信息只有文字。但这几种元素结合起来,洗脑效果非常好,利用具有强重复性旋律、情感表现较强的音乐片段,配上相关的画面(但不是此新闻的画面),能让你在极短时间内相信这是真实发生的... ...

童書書房》AI「Midjourney」繪本《りんご姫》開始預購,及其他藝文短訊
號稱劃時代創舉的AI繪本《りんご姫》於本月開始預購,全書高達9成的畫作都由AI生成算圖工具。早已深諳創作之道的繪本作家們,在人機合作時或許可利用AI快速產生好幾個版本的草稿,比較版本之間的故事發展性,省下重新打樣打稿的過程,以利加快創作腳步➠2022年美國國家書卷獎青少年文學類別,由Sabaa Tahir的《All My Rage》獲得殊榮。Tahir成為第一位在此類別獲獎的巴基斯坦裔穆斯林女性

讀後感:NGO與顏色革命
Helping or Hurting
區塊鏈在社群和新聞媒體的應用-打擊假照片(紐約時報的實驗計畫)
在資訊流通的時代,資訊太多讓人真假難辨,期待未來區塊鏈的不可竄改性可以減少假照片

📝📝:資訊網路專題 Ep. 4|真假資訊?
中文的脈絡裡將消息以真/假區分,較難看出真假訊息之間的差異為何。從英文的字詞解釋裡我們能發現更多線索,英文的詞語中,將假消息分為兩種層次:蓄意誤導、非蓄意誤導。

從坊間評核戰看政論節目水平
早兩星期的一個下午,我在的士上無意聽到評論俄烏戰爭的節目。在短短十分鐘車程中,節目主持講了俄羅斯薩爾馬特有多強。十分鐘時間,就是用不同的角度講一粒核彈如何勁。。。。

輩分,觀念,罪惡感,如何自處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要怎麼過,是無法去干預的,但如果是同為一家人,卻又尷尬地不知如何相處。

時事|面對假新聞,除了罵媒體之外你還能做什麼?
2018年《科學》期刊上的一篇論文成為日後討論社群媒體新聞傳播必然引用的文章,該論文指出,假新聞傳播的比真相更遠、更快、更廣,且被轉發的機率比真相高出七成。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當謊言繞過半個地球時,真相還在穿鞋子。」我們到底還能相信誰?

虛擬貨幣詐騙!冒用蔡英文推廣加密貨幣自動交易程式Bitcoin Profit —— 仿新聞模式假冒名人,全世界都中招
你是否看過這則報導:「蔡英文的最新投資讓專家們感到敬畏,也讓大銀行產生恐慌」,其實不只是蔡英文,全世界的名人都是詐騙集團假冒的目標,郭台銘、馬英九、黃子佼、外國知名節目Dragon’s Den的Peter Jones都是受害者,詐騙集團利用名人名氣與聲望讓大量粉絲落入假投資詐騙陷阱

在每天死傷枕席的戰爭面前信口雌黃所展示的不是超凡智慧而是…
在大是大非面前信口雌黃者,表現的只有自己低下的品格;用嘴巴信口雌黃還算事小,影響的只是聽見的人。但在網上白屏黑字信口雌黃呢?
【自言自語 #1】溫水煮蛙最可怕默默影響你的「認知作戰」
「不能因為天外飛來的訊息,就將各種相異的現象加以整合的說明,因此斷定這個假說正確的事實。倒不如說這才是停止思考的原因。尚未獲得充分情報,就直接跳到自己喜歡的結論是非常危險的。」-銀河英雄傳說「楊威利(自由行星同盟軍第十三艦隊司令官)」

假新聞是如何來到我們眼前?
「喂,一看就知道是假新聞啦」「假成這樣居然有人相信」「別被帶風向,幫忙正視聽」⋯⋯以上這些說話,稍有在互聯網接觸資訊的人都不會陌生,但既然這些假新聞假得如此不堪入目,它們的存在意義是甚麼?又是如何被推送到我們眼前?《假新聞:21世紀公民的思辨課》這書應該能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
(開啟字幕) 烏俄談判無效!西方違反「北約不東擴一英寸」承諾逼普京埋牆?假新聞是如何影響小粉紅的判斷,20220301
北約不東擴一英寸 ?
當讚數及流量都能造假⋯⋯
請問哪裡可以買到馬特市追蹤數及拍手數?當一切都是假,還有什麼可信?

《真相製造》:訊息戰開打,你我皆已在煙硝之中!
在資訊爆炸世代,獲得取知識雖然前所未有地方便,卻也造就假新聞橫行,訊息戰四起的困境。如此風暴下,台灣自然無法倖免。2018年公投仍歷歷在目,在境外勢力、網軍、側翼已成耳熟能詳名詞的現在,面對各種「真相」都能被製造,一切皆不全可信的世界,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小心假新聞之外
說起假新聞,大家必然想到Fake News,但最叫人深痛惡絕,又防不勝防的,應該是 Fabricated News。

科技使真偽難以辨認之Deepfake
Deepfake、Telegram躍上檯面,變成犯罪利器,但真的這麼糟嗎?任何發明都是好壞伴隨,科技錢進永遠是趨勢,但當科技變成了犯法工具,政府、企業理當站出來,讓科技前進外,也要讓民眾免於受到科技的傷害,當然,資安是今年的趨勢,但法律真的跟得上科技進步所帶來的後果嗎?

[資訊時代] 真相製造:Reality is Business | 書評
假新聞、內容農場、網軍...充斥在你我周遭,我們都自以為中立,但真的是這樣嗎?台灣記者 - 劉致昕帶讀者深入該產業,讓各位看到我們看到的內容是如何產出、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