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book icon

AlvisSio

@siokai719

「布」包治百病 之 心情透視器

對於出門要配上的「布」包(香港比較習慣稱呼為 Tote bags) ,我可是有一點講究。

想當一位稱職「貓奴」?請看看這個

《貓飯》固然是為廣大的貓飼主而寫,這一點,由書後供讀者做筆記的附錄可以窺見,但對於所有準備投身成為「貓奴」,或單純希望透過閱讀來增進知識的讀者來說,這本一百五十多頁的小書也值得一看,因為它除了在寫貓,也是在寫歷史、寫醫學和寫理念,一種珍視生命,認為不同物種也值得有更好對待的理念。

還原香港

最近幾年,「香港」相當流行——與香港有關的藝文作品、商業產品,總能贏得不錯的成績;而有關香港文化、歷史的討論,更是多得令人目不暇給。如此高的討論度當然與此城上下之共同經歷緊密相連,然而,在討論一切前,我們又是否知道「香港」這符號背後,指涉的究竟是甚麼?

讓博物館走進生活

隨著疫情逐漸消退,大家的生活似乎已回復昔日的運作,然而,有些從前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或許永遠不會再出現,就如博物館。事源在早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國際博物館協會的研究指出,因著「居家抗疫」和「維持社交距離」等政策的實施,各地博物館收入銳減,甚至道出「全世界近百分之十三的博物館可能永遠不會重新開放」這一驚人預測。

新「正常」,新離散——重讀《台北人》

人與書的相遇,和人與人之間的一樣,都講緣份。有些人和你在茫茫人海中能見上一面,淡淡相會後就轉身,往各自的命途繼續前行,千迴百轉,兩相遺忘,緣淺;有些人能伴在身旁走一段不長不短的路,時間一到,緣份一盡,扭盡六壬也留不住,緣不夠;但有些人,初見之時,你懵懂未識其好,待心智隨歷練的增長...

假新聞是如何來到我們眼前?

「喂,一看就知道是假新聞啦」「假成這樣居然有人相信」「別被帶風向,幫忙正視聽」⋯⋯以上這些說話,稍有在互聯網接觸資訊的人都不會陌生,但既然這些假新聞假得如此不堪入目,它們的存在意義是甚麼?又是如何被推送到我們眼前?《假新聞:21世紀公民的思辨課》這書應該能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

家裏的年糕

大家心目中的年糕是甚麼模樣?放著圓形鋁紙盆裏,上加一個塑膠蓋?是混有橙、白色彩的一條鯉魚?假如要繼續數,大概還可列舉很多不同的模樣;但對我來說,年糕一定是以蕉葉、竹筐作盛載器皿,重量以五斤作起跳,而更重要的是,裏面要有鹹蛋黃。對,來自中山的年糕。

是牠也是你和我

「你的貓真頑皮,跳過不停」、「這狗真乖,指令都做得十足」,每次聽到這些「評價」,我都會好奇:究竟由甚麼時候開始我們會狂妄得認為所有動物都要按人類的規範來生存?我相信這問題不只喜愛動物的人會在意,有涉獵過文化研究這學科的朋友同樣關心,因為在這裏,動物只是其中一個持份者,真正要思考的...

女團.中性.平等

假如你有留意Viu TV的《全民造星 IV》,應該不難發現,我這次想談的是參賽者Dru入圍,以及由此事所掀起的一陣討論。但開始分享這次的想法前,我想先「回到過去」,談談一個「造星」的畫面。一個《全民造星 III》時的畫面。《全民造星 III》的30強對決中,B4組有一個項目名為《...

慾望之都是怎樣煉成的?一個澳門人看《飛虎出征》、《激戰》

賭權開放那刻開始,澳門成了數以億萬計旅客的「慾望之都」,由大三巴開始,一連延伸到議事亭前地,再擴散至新口岸賭場區的人潮,每天就帶著他們的慾望與口袋中的鈔票,把以上地段都擠得密密麻麻,看著他們走路時都得把手垂下,緊緊貼著身軀,舉步維艱的樣子,你會明白這些土地不再屬於澳門人……

受騙的那個比騙徒更混帳?

「船公司颱風安排」、「堅料!機管局內部消息」、「朋友親眼見證,請廣傳」,以上這些關鍵詞你一定見到,也一定會有自己的處理方法,但值得好奇的是︰為甚麼我們會收到這些似假還真的流言?既然大家都並非百分百相信這些流言,何以它們能繼續流傳?日本傳播學者松田美佐的新作《流言效應:沒有謠言、八...

老人家與科技的距離

昨日,「安心出行」終於成為了進入大部分政府轄下場所的標準要求,若要入內,必先嘟機——雖說早有條例列明,12歲以下及65歲以上人士、使用「安心出行」時有困難的殘疾人士,或機構指明的部分人等都可獲豁免;但由一些網上報道或貼文可見,部分地方的保安人員似乎未有為這些人士開方便之門,非「安心」不可。

如果你覺得兵賊是對立的話

一直以來,大家都被教導,若要在兵與賊中間加上一個動詞的話,那必然是個「捉」字,因為兵與賊分別是正義與邪惡的代表;長年的教育早令這想法內化成我們價值觀的一部分,而且在想像兵和賊時,更會毫不猶豫地對前者投放正面的情感和期盼。假如你亦抱有以上想法,這本《盜賊史觀下的中國》你不得不看一下。

設計,我識條鐵咩?(設計,我懂個屁?)

一個商標,將無數隱身在大街小巷的「設計高手」都引出來。是的,我在說小米,以及它那個據說用了七位數字來修改、人人都覺得「不就是方角變圓角」的新商標;但別誤會,我說的「高手」並沒有與「超橢圓」和「ALIVE生命感」拉上關係,而是那些一看到成品,就說出「原來設計就是這樣一回事」這話的人。

二十年前的「玩」電話

對於今天的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來說,「玩」電話是甚麼?是拿著智能電話,上網、看YouTube、拍照、聽歌,諸如此類,數之不盡,因為在今天,電話等於網絡,而網絡就幾乎代表全世界。那麼二十年前,一個六、七歲的澳門孩子是怎樣「玩」電話呢?就是撥打141和1311。

復航以後

寫在前面︰ 今日重看了這篇寫在2月的文章,感受頗深——當時,香港的疫情仍未受控,「群組」、「本地感染」、「源頭不明」等字詞就如走馬燈一樣出現眼前;沒想到半年之後,澳門的防護網已然失守,更迎來了兩次的全民檢測,惟幸未見大規模爆發。但無論爆發與否,有一件事始終不能否認,就是疫情對小城...

賭王.葡京.澳門

寫在前面︰ 翻看舊文,看到了這篇寫在去年年中的文章,掙扎了一下是否要將它放上去——最後,我放了,是因為覺得「賭王」之於澳門社會的影響,歷久常新。又,一年過去,澳門的賭業似乎變得越來越不可預計,這一切,「賭王」離開前,有想過嗎?我想,疫情所帶來的經濟重創,絕不可能靠一朝半夕就恢復過...

牛仔夢——訪澳門小店 Gene Denim Store

訪澳門 Gene Denim Store將夢想變成事業,寓工作於娛樂,相信是大多數人日夜期盼的心願;這家位於澳門和隆街的牛仔服飾專門店Gene,正好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但夢想與現實之間究竟有否落差?且看牛仔狂迷容駿昇Cyrus的自白。嚴格來說, 店內上層部分才算是Gene,而下層...

戰鬥民族是怎樣煉成的?

曾經聽過一個能極速認識某個國家的方法:邀請身邊的人,以三個形容詞來描述這國家,那麼,你就可以從這些或分散,或統一的形容詞中,得出一個大概的認知。誠然,這方法既不科學,也毫不客觀,而更重要的,是過程中會助長了誤解和以訛傳訛——不然我們就以俄羅斯為例,說出心中的形容詞,我相信,「戰鬥民族」會是不同答案中的最大公約數。

將澳門帶回家——訪澳門小店 O-Moon

訪澳門小店 O-Moon「當我們的祖父輩、父輩已經在送人杏仁餅,我們這代可以來點改變嗎?」說這番話的,正是澳門新派手信店O-Moon的共同創辦人兼設計總監胡智杰(Jet)。一步入十月初五街總店,隨即就能見到真正的O-Moon。O-Moon,乍聽之下是「澳門」,實情是代表O和M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