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寂寞有名身後事,《蒙馬特之愛與死》導演陳耀成談邱妙津
1995年台灣作家邱妙津在法國自刎離世,遺作《鱷魚手記》和《蒙馬特遺書》代她成為文壇一道不滅的亮光,低調卻持續燃燒的文學現象。今(2022)年,以邱妙津為傳主的紀錄片《蒙馬特之愛與死》被南藝大紀錄片所籌辦的烏山頭影展選入片單,導演陳耀成特此撰文分享:出生於廣東,成長自港澳,前半生從未聽過邱妙津的他,如何在因緣際會下,多方接觸懷想邱妙津及其作品的藝文創作者、進而以紀錄片呈現邱妙津文學作品及生命樣態。

A片現場像戰場?窺見成人影業的平淡人生
日本成人影音產業需受映畫倫理委員會規範,必須在生殖器官打上馬賽克,當然馬賽克的厚薄與範圍各自片商心中都有個準則,就觀眾來說當然越薄越好;而前陣子鬧得沸沸揚揚,至今仍在延燒的日本多部作品母帶流出事件,重擊了日本成人片商,也有數名AV女優於推特上陳述心情,簡直有如遭受嚴重背叛,對觀眾來說可是天大好消息,但對女優而言,可是生吞活剝般的痛苦。有人問說,女優都全裸了到底有什麼好遮掩的?以日本電影《A片...
一群女孩正联合起来,想让女书走进日常 | 青年志
女书链接女孩和女人

我們從來不是男也不是女?由性別操演去告別自己「天生」的性別(上):二元對立
所有人都被賦予了性別本體和本質,生理性別、取向被詮釋成先決、自然的,二元框架順應而生。因此,奠定我們一切對他人和自己的性別期待,就是這句說話:「你唔係男,就係女啦!」。再進一步,是不是要麼雌雄同體、剛柔兼備,不然就僅是雌或雄、剛或柔,非黑即白?

抉擇|第25章:幻影
愛情是兩個人的事,無關性別。

[2023.11.22]为小雪——男人
恐怕只有当一个雄性,能够收起起自己的利爪,控制自己的力气和脾气时,才跨出了成为好男人的第一步。就好像当一个女孩子学会放下依靠他人的幻想,踏实又坚韧的做些什么时,才会成为一个不错的女人。

250|手如海星/足似月亮:美国残障女性剧团成长启示录
本文作者维多利亚·李维斯(Victoria Lewis)为当今残障骄傲的意义提供了历史注脚:作为脊髓灰质炎患者,她于60年代的成长充满路障,虽然所在的戏剧界充满了革命和实验的欣欣向荣,却依然以健全的身体作为准入标准。回顾这一段过往,李维斯分析了不同残障女性如何在剧团中学会放下污名,尊重和欣赏每个人独特的身体特质,并形成拥抱各自脆弱的集体网络。

「社會建構論」雜說(一):社會建構論有何吸引?
社會建構論的吸引之處,在於它預視了一種解放(liberation)的可能。社會建構論的立論,很多時候是與某種「自然主義」(naturalism)或「本質主義」(essentialism)對着幹的,而很多時候——特別是涉及社會議題的時候 —— 自然主義和本質主義都隱含着某種封閉和保守主義。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女性氣質(femininity or womanness)。

【创作】国男公主
在一个古老的王国里,邪恶的现任王后用魔法把年幼的公主变成了一个男人,而解除诅咒的条件是有男人真心亲吻她。

【彩虹店家】彩虹身心靈計劃背後的故事 走進一趟和自己好好相處的旅程
2023年6月,關注身心靈健康的本地 ( 香港 ) 彩虹店家:在地研香、Inner Spark、Inner Journey和HK Incense Shop響應Pride Month,合作推出「彩虹身心靈計劃」,為性/別小眾提供傳統輔導以外的另一個身心健康服務選擇。此外,他們亦提供有主題的一對一深度療癒,主題包括性取向、性別認同、性別壓迫、性壓力,服務對象包含至非性/別小眾。

反省性別二元的常規與人際互動
談及外表穿著的時候,人們總會以所謂的男女作為標準,而以中性化一詞實則指涉著穿著像男性的女性、或像女性的男性,而不再講不男不女,這樣算不算是比較有性別意識了呢?
讓每一塊挺身而出的鐵板不孤單,我們可以這樣做
該怎麼接住 #Metoo 倖存者?研究數據、心理師現身說法。

走走週報:生活在這些國家的女性最幸福
美國「羅訴韋德案」判決被推翻一週年,如何衝擊女性墮胎權?與其他本週時事。

297 | 從台大經濟系事件到「女生說不要就是要」:為什麼這些「玩笑」不能就這樣算了
「在這樣的環境底下,身為一個女性、性少數或者原住民,或許你仍然擁有『說出』各種言論的自由,但如果在很大程度上,你的說出來的言論不會被人認真對待,甚至不會被人認真反駁,你又為什麼還要說呢?」

296 | 什麼是月經貧窮?生理用品免稅,真的能為女性省錢嗎?
在肯亞,估計有高達65%的女性難以負擔每月生理用品的花費。

295 | 朱家安:「給女孩玩的樂高」是什麼樣子?為何我們不該把玩具貼上性別標籤
家長真的知道自己的小孩喜歡什麼嗎?還是說,他們只是照著性別和刻板印象的組合把小孩分類,就跟他們把玩具分類一樣呢?

走走週報:我們與性平的距離
日本性犯罪法律改革、台灣女飛官的真心話⋯⋯與其他本週時事。

#Metoo 浪潮中的溫柔指引
走出創傷是條漫漫長路,我們想用這些文章陪妳一起前進。

294 | 全職媽媽回不去職場?她們放下母職成績單,尋找自己人生的KPI
媽媽背負爸爸沒有的「成績單」:孩子從小的健康、教育等等的「成效」,都是母職KPI。

293 |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始於政壇的台灣#MeToo浪潮,能帶著社會前進嗎?
權力最難撼動的政壇首先引爆這波 #MeToo 風暴,讓其它領域受害者有了一絲希望,紛紛現身接過火炬,讓這場遲來的 #MeToo 漫延到其它圈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