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我的人生饭桌 · 第二天

七日書精選推薦之一|你的飲食記憶

自由寫
·
·
IPFS
·
第四期七日書的主題是「我的人生餐桌」,共有230位文友報名參與,我們精選了前兩天的好文,以及有趣溫馨的互動,分享給更多文友,也歡迎你透過文字閱讀人生。

⚡ ⚡ ⚡ 本期七日書採用新的報名方式,報名入口由此去 https://matters.town/e/5sdzhvyf3imb  ⚡ ⚡ ⚡

參與盛況

七日書來到了第三天,這次共有230位創作者報名,有145位是第一次參與七日書!

本輪七日書有全新的活動頁面,若你報名參加,8 月 5 日寫作期開始之後,你的編輯器右上角會出現「參與七日書活動」的選項,選擇相應的寫作日期,你的每天日記將得到分類,此舉透過自行分類,讓你的文章呈現在活動頁面上。同時本次也取消了「每天都需要發一篇文章」的規定,只要在寫作期內把七篇發出即可,方便你分配時間。點擊加入全新七日書活動系統。

如果你還沒報名,可以點撃 活動頁面 報名進入「晚鳥參與期」,寫作期8月5日至8月12日也同步開放「晚鳥參與」,一樣可以加入並發文,「晚鳥參與」無法獲得徽章。

我們鼓勵你為自己的七日書文章建立選集(指南點此),完整呈現你的寫作。


七日書作家講座|洪愛珠:買菜、做飯、留神,而後寫作

食物於我們是每日必需品,一餐一餐之間是生活,是記憶,也是人情。食物於你有怎樣的印記,你和食物的故事是什麼。

同場加映,我們有幸邀請到台灣作家老派少女洪愛珠作客七日書,擔任線上分享會講者,講講她的寫作經驗、分享如何從食物寫出人生的千百種滋味、伴隨各種家庭與人際故事和回憶。

「買菜、做飯、留神,而後寫作」——洪愛珠線上寫作分享會

日期:8月21日19:30—21:00
地址:Zoom us02web.zoom.us/j/88... (Zoom ID:88231891216 )

活動開放所有讀者參與,填寫報名表可獲得郵件提醒forms.gle/72k88FEiQx... 

「酒店的黃色室內燈光下,仍清晰可見相同的琥珀色茶湯,落進淨白瓷杯,隨着微量濾不清的茶渣細粉,和來自舊時代的木質香氣一起蒸上我的臉,甜穩氣味讓室外的雨聲安靜,讓兒時光線,轉眼目前。氣味直接釣引出記憶深處的一塊,抿一口,味道與記憶重合,在許多年以後,和許多的物是人非以後,茶仍是當年茶,教人深深感激。 當年的許多人,已經走遠,就我和茶留下。憑一脈可循,成人獨立後的孫女及女兒,從一個島,到另一個島去找茶,或說找一點時間遺蹟。往後多麼思念,也要將自己收拾好,專心泡茶,然後生活下去。」——《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洪愛珠:
台北養成,觀音山腳下半城半鄉之人。倫敦藝術大學傳播學院畢,平面設計工作者,工餘寫作。散文關注常民吃食與人景。曾獲台北文學獎首獎、林榮三文學獎、鍾肇政文學獎。2021年出版《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榮獲Openbook好書獎 / 年度中文創作、台灣文學金典獎、誠品職人大賞等。並授權多語及影視版權。


精彩留言

@李炜 留言給 @si薰 <七日書第一天|最懷念的滋味> : 「那滋味是心裡的懷念調勻了淚水的鹹,我娘親也很會做蘿蔔糕,有一年她還去買小蒸籠,直接蒸成了一個個小圓蘿蔔糕禮盒,讓我帶回工作地給我的好友們加菜,這幾年家裡變故,媽媽沒什麼時間下廚了,這篇讓我想起了媽媽,鼻頭酸了....」

@阿番🍅 留言給 @枯北 <七日書:喝熱粥>: 「說是富貴病真是嚴重了,但我也確實是會因為同桌的食伴吃的少而擔憂對方對飯局的滿意度的人,所以謝謝你寫出這樣的故事,讓我可以更坦然接受那些飯局上的特別。」 

@蔚藍天空 留言給 @林靈姝 <▇ 七日書 ▇ (4-1)好好吃飯,是平凡的幸福> : 「在我小時候,父母工作很忙, 一家人一起吃飯的日子實在很少 所以除夕夜的圍爐格外特別與珍惜」

@si薰 留言給 @Moonleap <七日書S4.1-印刻但模糊的畫面> : 「我們家在飯桌上,我弟和老爸老媽也常意見不合,常常因為一點小事造成。或許是家人才能這麼放鬆,直來直往。」

@隆秀 留言給 @細雨 <硬菜穿過食管> : 「謝謝你的故事,以前去瀋陽和哈爾濱,都要吃鍋包肉,兩個地方的做法也蠻不一樣的。我記憶的某一年去哈爾濱和前男友住在雞西的朋友碰面,我們一起吃了很好吃的鍋包肉,外酥內軟。後來自己再去了瀋陽,反而沒有找到好吃的,可能是人生地不熟。」


好文一起讀

新作者特別推薦

*本次七日書有不少新朋友加入,以下推薦數篇,歡迎大家給新朋友鼓勵、留言、打賞~

@ヒロ   《我的人生飯桌》之一:獨食

一個人吃飯有一個人吃的好處。興致高起來,碗碟杯盞擺滿一桌,都是己之所愛,不受任何人左右,食慾色慾橫流,五感高潮一浪接一浪,好像整個夜晚都不會停。不耐煩起來,冷三明治配蘇打水也是一餐,吃完抹抹嘴巴去窗口吹風,和白帆一樣氣鼓鼓的窗簾說話,嘿,管他呢,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細雨 硬菜穿過食管

東北菜重油鹽,內蒙菜多奶製品與牛羊肉,我家則兼而有之。北地孤寒,春節期間,氣溫基本都在零下三十幾度。老人起床後,首先入口的是溫過的白酒,其次是放了厚厚蒙式黃油的奶茶。新鮮蔬菜最難吃到,尤其是大雪封路時,所以醃菜是必不可少的餐桌搭檔,人均亞硝酸鹽攝入超標。肉乾、燒肉、炸肉,肉的做法也必然是最能掩蓋食材擱置時間的那種,肉乾入口難嚼,下嚥費力,諸如鍋包肉一類的炸肉也是同理,好在有大量的油作為潤滑,這種肉類統一稱為「硬菜」,硬在質地,也硬在隆重之感。這樣的一套飲食習慣,讓北國人得以禦寒,也讓他們結腸癌最為高發。

@王萊姆 午飯的站立時刻

有個同事喜歡帶帶魚,經由微波爐將鹹腥溢滿整個房間,一週中得有兩三天能聞到。我每每站在那裏,像置身被什麼污染過的海邊,略帶嫌棄,但總歸還是海邊,有海風,有自有。午飯的站立時刻,成為短暫脫離工作的轉換按鈕,帶魚加劇了這轉換,我不認識帶魚同事,但我們擁有同片海域。

@天涯鴿女  學生飯堂

魚乾收起來,又翻海藻、翻蜆子。良里只和姨媽講不想結婚,開飯堂的想法就怎麼也沒提。這也沒什麼為什麼的,她們的生活可能從來沒有先想清楚理由再行動。也許來飯堂吃飯的學生們是擅長想清、講清為什麼的?這樣想起來,良里就又展開一張舊報紙,認認真真地寫菜譜。報紙還是她媽在世時候買的,下工就回來睡覺的人會花錢買報紙讀,這也是挺奇怪的事情了。報紙被金貴地保留下來了,但只放著不是更浪費嗎,所以拿來寫菜單也是好的。一次比一次寫得漂亮,這樣萬一哪天真要去寫一張菜譜了,也算是沒有少做功課。

@umitsukij.jellyfish   七日書第一天 - 我是魚,我忘了

她總說吃魚聰明,我祈禱一樣地看着碗裏那條魚,求它,和所有的,在它之前被我每天至少得吃掉一條的魚前輩們,分給我一點智慧,助我度過這個難關。魚,怎麼又是魚的事,我明明已經把它放到一邊了,它怎麼又冒出來了,跟碗裏的魚把整碗飯都染上腥味一樣,陰魂不散的魚。在魚腥味裏,我想到了一點回應的方式:「我喜歡科學課,剛剛吃飯的時候也想起這個知識點了,所以才說了這個。數學課上做了隨堂小測,所以本來就沒有講太多新課。」


第一天:當講到「吃飯」這件事,第一個出現在你腦中的場景是怎麼樣的?你在這個場景中是甚麼角色、怎樣的狀態?盡可能詳細地描述它。

@於寒嬰  七日書第四期|第一天-暴力飯桌

我不會將自身飲食上的反常完全歸因於飯桌上的暴力,但這無法像油淋小管、四物番鴨那般被記錄在手機相冊裏的場景,卻是多年來家中飯桌不可缺少的一道菜。一個淚流滿面的失權者,一個震怒的暴君,一個隨時會變成暴君、也隨時會成為失權者的阿諛者,一個喋喋不休、無能為力的旁觀者。有時,只有前二者,暴力是一道佐餐醬瓜;若人員齊全,便是悶火溫吞、食材卻一應具有的盆菜。飯畢,有人膽戰垂淚,從此患上病因不明的胃痙攣;有人懶倦安逸,吐出細細菸圈,似回味一場獵捕的獸;一日三餐對一些人來說仍是場無休止的應酬,於是笑肌僵硬痠痛;有人沉默着,輕手輕腳收拾碗筷,似壁虎貼着牆根溜進廚房。

@一讀.書香   七日書DAY 1.大骨

可是我還是記得那只大湯鍋,有次吃完湯,哥哥惡作劇的將鍋子倒過來,向我登頭罩下。鋁製的鍋可以裝進一個蹲著的我,一罩下來,聲音與空氣都隔絕一層,還未洗過的湯鍋有溫暖的食物味,是海帶芽與豬骨,淡淡的腥。隔著金屬,我可以聽見哥哥與母親刷地板的聲音,也知道我一伸手就可以推開鍋子走出去。
我沒有動,那股海帶與豬骨的腥香包圍著我,一切都很安全,所以我安心地抱著腿,等待鍋子掀開。

@译师姐   嗦面

一提到長興的小吃,所有當地人都會脫口而出:「幹挑面」,一種當地的特色拌面。
長大後才知道,拌面並非長興獨有。所謂特色,指的是調料。各地拌面做法各異,其實都算一種特色。杭州蔥油拌面在蔥上淋熱油,武漢熱乾面加芝麻醬,四川甜水面放蒜泥。長興幹挑面的特色,估計就是豬油、辣油、醬油。吃得人油光滿面,滿嘴流油。上課打瞌睡,口水浸溼的書頁都是油滋滋的。

@HC   七日書|第一天|場景

在父母兩人都上班的日子,家中的廚房是阿嬤的領地,而我是那個小跟班,如果不是站在瓦斯爐邊看阿嬤揮著鍋鏟就是被支使到一旁去撿菜剝豆子,省得在那個小小的空間裡愈幫愈忙。不知道為什麼在多數人不努力工作就沒錢吃飯的年代,常據廚房一角的餐桌竟然是一張又大又重的大圓桌,而且那個桌子最特別之處是,圓桌的桌面上還有另一個圓形可轉動的桌面。我還記得當家中有其他小孩出現時,大家都會不時伸手去轉動那個小桌面,不是為了去夾桌上那些盤中的食物,而是看誰能將之轉得最快。

@别书   七日書|餐桌上的苦勞

在倫敦,身邊的人總是格外這樣走走散散。年輕的、夾在中間的外來者,我們對包括手裏的簽證、未來的職業規劃、自己在政治光譜裏的位置在內的一切都不確定。這座過度豐富的城市不斷挑動着我們的神經,而在那一次次變化、猶疑、信念的喪失和重新找回裏,好像最確定的,也總是那一頓頓飯。不愛吃飯的我,卻因為想要和朋友團聚,因為參與這樣或那樣的活動,頻繁地坐在餐桌前。我仍不夠關心每一頓飯的真正內容,卻往往記得餐桌上往來交鋒的談話,和為什麼會吃那一頓飯。


 第二天:描述一道你的 comfort food。例如可以寫寫,你會在什麼場景下想到它、它如何牽動著你,為什麼能為你帶來慰藉?

@Yuan     七日書 4-2|望梅止渴

這不是什麼高大上的美食,從小到大吃過無數回,在大街小巷的普通小吃店、面店,大都能輕易找到,而每家店做的甜水面,口味都有微小的不同。我覺得最好吃的,來自於我小學門口的那家小店,且我堅信此生不會再在別處吃到能與其比肩的美味。

只可惜我在小學,甚至在初中高中,都沒能領略到它的獨一無二。偏是去他市上了大學,總覺吃到的甜水面都缺了些什麼,才開始回憶起高考前的日子。那時作為藝術生,我在畫室度過了半年堪稱學生時代最為幸福恣意的時光。畫室剛好離那家小店不遠,那時有最親密的摯友,也有欣賞喜歡的人,我們隔三差五就去光顧,有時也從它的後門經過去向街後的書店,探探頭還可看見它的廚房內景。


@莫來石 七日書#4.2|像一碗米粉那麼好

一碗米粉常常提醒我,碗沿以外的世界一定充斥着不確定性、誤解、爭執、傷害、悲劇,但碗中盛着的是確鑿無疑的美好,精心醃製過的配菜,用恰好的火候炒出來,放在快速過滾水燙得剛剛好的米粉上,淋上花費真實的時間熬製出的高湯,這是一定會好吃的東西,這是可控的好。在這荒唐混亂嘈雜的世界裏,只要我們學好技藝、花費心思,就能創造出真實的好,就能把世界變得好出一點點,哪怕只好出一碗米粉那麼多。

@Cynicaleaf 七日書4.2 豆花當然要吃辣的

好吃的豆花必然是現磨黃豆,店家也只有清晨開店前有這水磨工夫,要吃請趕早。店裡桌子大概五六張,多不過十張,一眼就能望到後廚——店如果太大,多半就會變流水線口味,要的便是家庭小店,或許還有半大孩子跑進跑出幫忙,說不上有什麼獨門秘方,可就是想念很久的家常味道。工作日中午,食客們擠在藍色的塑料板凳上,也有白領打扮,也有下力工人,此時大家都是饕餮知己。

@陳伯軒   馬特市自由寫「七日書」|八月六日:感到心靈祥和

在狂躁不安的生活中、紛亂無常的工作中,當我想要得到片刻寧靜時,我會想喝杯咖啡,加上鮮奶的那種。

普通狀態下,需要鼓舞精神的時刻我會在咖啡機前按下四杯的濃縮咖啡,倒入馬克杯後,再用冰牛奶填滿剩下的空間。若真的精力渙散,我會多加一點香草糖漿,讓咖啡多一些香氣跟甜味。每當我終於可以坐下,在我把咖啡倒進胃袋的過程中,我的精神會獲得舒緩。

感到「我擁有片刻寧靜。」。

@款款 七日書 #4.2|熱湯續命

這蔬菜湯在家裡叫ABC湯。家裡奉行廣東人口味,吃飯總要有湯,花生湯、沙葛湯、四神湯、雞湯、蓮藕湯、白蘿蔔湯、黑豆湯——以前父母不在家時,熬湯配飯是常態。生病時胃口不好,也是喝下一碗湯就舒服許多。如果遲歸沒有回家吃飯,煮飯的人也會問,要不要留一碗湯給你睡前喝?

熱湯暖胃,已是我身組成的重要部分了。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自由寫自由寫 Free Write 是一種寫作模式,指的是讓思緒自然流動、即時且隨心的寫作。我們將持續舉辦不同主題的自由寫活動,邀請你一同練習、一同書寫與閱讀。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物的體系」七日書完結|大滿貫名單、徽章發放

七日書精選|我們的物件記憶

文字精華版| 我如何探索並寫作島嶼——庫索線上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