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我的人生饭桌 · 第一天

七日书:喝热粥

枯北
·
·
IPFS
·
在吃饭这件事情上,我有心理创伤。

當講到「吃飯」這件事,第一個出現在你腦中的場景是怎麼樣的?你在這個場景中是甚麼角色、怎樣的狀態?盡可能詳細地描述它。

在吃饭这件事情上,我有心理创伤。

有人可能会问了,吃个饭而已,饿了就吃,不饿就不吃,总不吃就会饿死,一个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事儿,怎么能和心理创伤扯上关系?

但对吃饭的恐惧,确实给我的童年留下了一道阴影,这一切都要从我那位脾气不怎么好的母亲说起。

我不知道是何种缘故,或许是“人相食”的惨剧在历史中不断重复上演,中国大陆的老百姓似乎对饥饿有着刻在基因中的恐惧,也因此对吃饭这件事情看得极端重要,尤其是小孩子吃饭,如果吃得少,就很可能会因饥饿而无法存活。

所以据我的观察,我周边的母亲展现出来的“母性”中,让小孩吃饱是非常明显的一个共同特性,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其他国家的母亲会对小孩子的饮食不管不顾。我只是在中国这样的场景见得更多:妈妈陪着一个小孩吃饭,小孩因为不想吃而哭闹,搞得妈妈也乱了阵脚心情不好。

我在饭局、大街、高铁上,都遇到类似的大人同小孩吃饭画面,往往伴随着不怎么愉快的声音。

具体到我的创伤记忆呢,简单来说起源是母亲逼着我吃很热的东西吧。

以前我们家里晚上喜欢吃粥,我不知道有什么依据,粥一定要“趁热喝”。大人们喝粥有一种特殊的技巧,沿着碗边,边转动碗边吸着喝粥,因为碗是凉的,粥是热的,离碗近的那部分粥会温而不烫一些。我不会这些技巧,总是在一处用力吃或者吸一口,所以经常被烫到,吃得自然不如他们那样熟练那样快。这时候耳畔就经常响起来一句:

“快点吃,喝个粥怎么就这么费劲。”

现代医学似乎标明太热的食物对身体并无好处,但小时候的我可不知道这些。只能任由我妈妈没有由头地指责我喝粥太慢。

我吃饭吃的少,在我妈妈眼中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甚至是过错,这种错误是不能用其他东西来弥补的,比如我考试考得好,不如别人吃饭吃得多;我喜欢看书,不如别人喜欢吃饭;我不想吃饭的时候,她会说上一句“你看谁谁谁吃饭,吃得多香”......

我是个固执的人,沉默的逆反者,她越教训我,我越不想吃,但又不敢直接扔筷子摔碗......

我现在体型偏瘦,也不怎么爱吃饭,有点疑病症总觉得自己肠胃有毛病。我可以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但我不想这样做。尽管吃得饱长得壮,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好的意图不一定能产生好的结果。就算会被别人批评能吃饱饭还要骂娘,这简直是种“富贵病”,但这种批评说的是另一回事,我并不想替小时候的我原谅我的母亲。

这种不愿和解的态度甚至影响了我的人际关系,和别人吃饭的时候,如果席间有人传出来一句“你吃得怎么这么少,多吃一点”之类的“劝饭”说辞,我就立刻心生厌恶,毫无食欲。因为尽管我知道对面没有恶意,但那个不愿意喝热粥的小孩,又瞬间附在了我身上。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枯北不合格的造论文手艺人。 跑步爱好者。 涉猎人文与社会科学各种文字的翻书匠,也算是研究者。 写作计划:生活杂感,读书笔记,影评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想象的礼物

要给世界留下些东西:个人纸质材料的收藏

印着Audrey Hepburn的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