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This tag has no manager currently
35 are following
168 articles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09):志于道,据于德 — 是对谁而言?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第七)。这句话言简意广。但孔子是对谁而言?没有记明。简单一想,就会明白这是孔子对士的要求。前面出现过,“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第四)。《论语》中提到君子的条目很多,而提到士的条目比较少。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08):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 孔子感到很沮丧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述而第七)。孔子说:“我太老了,我没再梦见到周公好久了。” 周公是尊称,姓姬名旦。他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武王死后,成王尚幼,周公代理朝政,征战扩张,并将天下分封给周家嫡亲和功臣;还制定了一整套礼乐制度。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07):子之燕居,申申夭夭 — 孔子的性格不错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述而第七)。“燕”通“晏”,“燕居”即闲居。申申,舒展;夭夭,如“桃之夭夭”,可以理解为脸色愉悦而散发出光芒,也令周围的人心情愉快。《论语》大部分记述的是孔子所言,以“子曰”开头;但也有不少弟子以第三者角度观察描述孔子的语句。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06):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 — 孔子的学习之道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第七)。孔子列举了四种现象,不修养品德,不讲习学问,知晓了一个新的义理却不去践行,不良行为不能改正,然后说,这些都是我所担忧的。讲,练习的意思。“学之不讲”的正面要求就是“学而时习之”。

Related Tags

  • 人生
    6843.4k
    故事
    5102.5k
    中國
    5542.3k
    讀書心得
    3081.6k
    讀書
    3781.8k
  • 教育
    6161.5k
    心得
    3121.4k
    3741.5k
    生活日常
    1631.4k
    閱讀心得
    1971.3k
Back to All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0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永无止境地学习和传授知识

电子书:《论语漫读》 《述而》这篇,主要讲孔子自述其志,其学、其教。开篇就讲,“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这算是孔子对自己学问的总体评价。他认为自己的成就在于忠实地传承古人的学说,主要就是周礼了;认为上古的礼制是最好的,就像老彭一样喜欢古代的礼制。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04):博施于民 — 非有权有德者不能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第六)。子贡有钱,故有此问。《吕氏春秋》记载,子贡曾把在国外沦落为奴的鲁人花钱赎了回来,但却拒绝了鲁国的补偿,但这事受到了孔子的批评。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03):中庸之道 — 剪除个性以符合礼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第六)。孔子说:“中庸这种德道品质,到达了极致。但人们缺乏这种品德很久了。” “中”是适中的意思,“庸”是平常的意思,就是说话做事要恰到好处,按惯常的方式来。中庸是儒家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02):天厌之!天厌之! — 子路对孔子单独见南子不高兴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雍也第六)。矢,发誓。厌,憎恶。孔子去见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子路很不高兴,大概事后当面指责了孔子。孔子则发誓否认子路的指责,否则让老天爷谴责我。这个记述很蹊跷,语焉不详。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01):“君子博学于文” — 但须以礼为准则,以礼为首要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畔通“叛”,背离的意思。孔子把学习摆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别重视博学。博学包括学文和学艺。其中,又特别重视博学于文。博学于文是对君子的一项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礼》,《乐经》,《尚书》,《诗经》和《易经》等。

起跳的木鱼

孔子和他所代表的傳統文化不冤枉的背鍋者  很委屈的替罪羊 起跳的木魚

孔子和他所代表的傳統文化 不冤枉的背鍋者 很委屈的替罪羊 起跳的木魚 出身高貴的印度詩人泰戈爾有句流傳甚廣的名言:“知識是珍貴寶石的結晶,文化是寶石放出來的光澤。”有時候想想,對之於我或者還有很多跟我一樣認為自己活的很失敗的人來說,他的這句話比之於他的出身更為高貴,高貴到遙不可攀。

起跳的木鱼

孔子和他所代表的传统文化 不冤枉的背锅者  很委屈的替罪羊 起跳的木鱼

孔子和他所代表的传统文化 不冤枉的背锅者 很委屈的替罪羊 起跳的木鱼 出身高贵的印度诗人泰戈尔有句流传甚广的名言:“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有时候想想,对之于我或者还有很多跟我一样认为自己活的很失败的人来说,他的这句话比之于他的出身更为高贵,高贵到遥不可攀。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00):“井有仁焉!” — 宰我提了个刁钻的问题

电子书:《论语漫读》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雍也第六)。井,不能狭义地仅理解为井,而是比喻危险的境地。逝,去;罔,迷惑。宰我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怀疑精神,不人云亦云,不盲从权威。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99):“鲁一变,至于道” — 孔子一心想复辟礼制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雍也第六)。孔子的“变”,是变回去,变到他推崇的先王之道时代;正好与法家的“变法”相反。孔子之时,“礼乐崩坏”。但相对而言,鲁国沿袭下来的礼制多些。而齐国相对于鲁国,有管仲废旧立新、富国强兵的变法,于是离先王之道更远。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98):知者乐水,仁者乐水 — 智者仁者的不同特性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第六)。孔子多次将智与仁并论,如“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第四)。这里讲智者和仁者的一些不同特质。三句话,三个层次。首先是表象,智者喜爱如水一样,仁者喜爱如山一样。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97):“樊迟问知” — 樊迟是个爱追究的学生

电子书:《论语漫读》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第六)。《论语》中,共记载樊迟两次向孔子问知,三次问仁。樊迟向孔子问智,孔子说:“以道义为准则来处理民事;同时敬重老百姓迷信的鬼神而远离之,可以说是智了。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96):“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孔子的“因材施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同样是孔子教学中的经验之谈。天资在中等以上,可以和他谈论深奥的学问。如子贡和子夏,“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学而第一),“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八佾第三)。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95):文胜于质 — 儒家用礼乐驯服人的野性导致奴性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第六)。史,负责文书的史官。引伸为丧失活力,文绉绉的迂腐之辈。彬彬,物相杂之状。孔子的意思,质实多于文采,疏于礼乐,就像未进化的野人。而文采多于质实,就像史官一样循规蹈矩和文绉绉的了。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94):不有祝鮀之佞 — 孔子不满世道的悲愤之言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雍也第六) 。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鮀那样的善辩,与宋朝那样美貌,那就很难免害于今天这个世道”。而,与;祝鮀(tuó),卫国大夫,能言善辩,受到卫灵公重用;宋朝:宋国的公子,名朝,因长得帅受卫灵公宠幸。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93):“女得人焉尔乎?” — 孔子非常重视荐举人才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雍也第六)。武城是鲁国的一个小城邑。子游去那里担任城宰,也就是最高行政长官。可能回到孔子身边时,孔子很重视举才,就问他,“你在那里发现作用了什么人才吗?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92):君子儒与小人儒 — 格局大不相同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雍也第六)。孔子的学说被后人称为儒家,但孔子及弟子并没这样自称。《论语》通篇只此一个“儒”字。盖当时儒是一种职业,充当丧葬、婚礼、祭祀等重要活动的司仪。这些都是人之所需,故称之为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