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132 articles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18):童子见,门人惑 — 孔子弟子疑惑什么?

电子书:《论语漫读》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这段话也很难理顺,怎么解释都有说不太通的地方。勉为其难吧!先建立时间线。互乡这个地方有个年轻人来见孔子,然后孔子与他对谈了一番,弟子们也在场旁听。

Tag active authors
  • lovelingling
    lovelingling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欢迎互拍,拍拍更健康。

    小鹿斑比
    小鹿斑比

    想記錄那些閱讀過後有感觸的笑點與那些其實不知道也無所謂的小事,雁過可能會留影,也可能被拔毛,也可能成為某人眼底映照下的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都不同,所以形成了各色的風景,就看看我眼底的風景吧。

    火星人土豆
    火星人土豆
  • 解颜
    解颜

    教育,心理,历史

    Vinchent
    Vinchent

    Blog : vinchent.xyz 有拍不回,自娱自乐。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17):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 — 孔子对世道失望之极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述而第七)。孔子又一次哀叹世道衰落,见不到圣人和善人了,能见到君子和有恒者就不错了。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16):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 孔子教学上是否留了一手?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称呼弟子们。“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进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阳货第十七)。仪封人也如此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15):天生德于予 — 孔子的天命观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第七)。桓魋(tuí):宋国大夫,是宋桓公的后代,当时正辅佐宋景公,权势很大。听说孔子投奔宋国而来,担心齐景公重用孔子及其弟子,会削弱他的权势,就派人阻止孔子一行进入宋国。《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的稍为详细些,“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14):子不语怪和神 — 中国无法产生宗教和科学的原因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第七)。孔子有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第七)。这里又说孔子有四不语。第一不解释自然界的怪异之事,洪水地震,日蚀月蚀等;二不推崇武功蛮力,刺客、剑侠,力士之类不入孔子法眼;三不谈论淫乱之事;四是不信鬼神,但孔子会利用民众敬奉鬼…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13):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 — 孔子很重视时变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第七)。这句话,历来解读也是没讲清楚。孔子晚年诠释《周易》,《易传》相传是孔子所作,这有相当大的可信度。《易传》由十篇文章组成,包括《系辞传》上下篇,《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说卦传》、…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12):子之所慎 — 战和疾仍然是现代人所慎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之所慎:齐,战,疾(述而第七)。孔子弟子日常所见,孔子对斋戒,战争和疾病这三件事特别慎重。孔子慎重对待的事当然不止这三件事,比如去拜见鲁国或其它国家的国君,也一定非常小心谨慎。弟子们唯独强调这三件事,不知道是什么缘由。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11):子行三军,则谁与? — 子路是孔子的开路先锋

电子书:《论语漫读》 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孔子对他全是表扬的话;第二喜欢的学生是子路,却批评多表扬少。两位弟子时常陪伴在孔子身边,一个与孔子切磋道德学问,教学相长;一个鞍前马后为孔子打理各种事务。前面一段,孔子曾问他们各自的志向。颜渊、季路侍。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10):自行束修以上 — 孔子的招生政策和教学方法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第七)。束,捆在一起,十支为一束。修,同脩,干肉。估计类似于现在的腊肉。孔子这句话像是自我辩解,像是在说,我可没有亏待你们这些学生。凡是自行给我十条肉的学生,我没有不教导他们的。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09):志于道,据于德 — 是对谁而言?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第七)。这句话言简意广。但孔子是对谁而言?没有记明。简单一想,就会明白这是孔子对士的要求。前面出现过,“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第四)。《论语》中提到君子的条目很多,而提到士的条目比较少。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08):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 孔子感到很沮丧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述而第七)。孔子说:“我太老了,我没再梦见到周公好久了。” 周公是尊称,姓姬名旦。他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武王死后,成王尚幼,周公代理朝政,征战扩张,并将天下分封给周家嫡亲和功臣;还制定了一整套礼乐制度。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07):子之燕居,申申夭夭 — 孔子的性格不错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述而第七)。“燕”通“晏”,“燕居”即闲居。申申,舒展;夭夭,如“桃之夭夭”,可以理解为脸色愉悦而散发出光芒,也令周围的人心情愉快。《论语》大部分记述的是孔子所言,以“子曰”开头;但也有不少弟子以第三者角度观察描述孔子的语句。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06):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 — 孔子的学习之道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第七)。孔子列举了四种现象,不修养品德,不讲习学问,知晓了一个新的义理却不去践行,不良行为不能改正,然后说,这些都是我所担忧的。讲,练习的意思。“学之不讲”的正面要求就是“学而时习之”。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0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永无止境地学习和传授知识

电子书:《论语漫读》 《述而》这篇,主要讲孔子自述其志,其学、其教。开篇就讲,“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这算是孔子对自己学问的总体评价。他认为自己的成就在于忠实地传承古人的学说,主要就是周礼了;认为上古的礼制是最好的,就像老彭一样喜欢古代的礼制。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04):博施于民 — 非有权有德者不能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第六)。子贡有钱,故有此问。《吕氏春秋》记载,子贡曾把在国外沦落为奴的鲁人花钱赎了回来,但却拒绝了鲁国的补偿,但这事受到了孔子的批评。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03):中庸之道 — 剪除个性以符合礼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第六)。孔子说:“中庸这种德道品质,到达了极致。但人们缺乏这种品德很久了。” “中”是适中的意思,“庸”是平常的意思,就是说话做事要恰到好处,按惯常的方式来。中庸是儒家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01):“君子博学于文” — 但须以礼为准则,以礼为首要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畔通“叛”,背离的意思。孔子把学习摆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别重视博学。博学包括学文和学艺。其中,又特别重视博学于文。博学于文是对君子的一项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礼》,《乐经》,《尚书》,《诗经》和《易经》等。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00):“井有仁焉!” — 宰我提了个刁钻的问题

电子书:《论语漫读》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雍也第六)。井,不能狭义地仅理解为井,而是比喻危险的境地。逝,去;罔,迷惑。宰我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怀疑精神,不人云亦云,不盲从权威。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99):“鲁一变,至于道” — 孔子一心想复辟礼制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雍也第六)。孔子的“变”,是变回去,变到他推崇的先王之道时代;正好与法家的“变法”相反。孔子之时,“礼乐崩坏”。但相对而言,鲁国沿袭下来的礼制多些。而齐国相对于鲁国,有管仲废旧立新、富国强兵的变法,于是离先王之道更远。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98):知者乐水,仁者乐水 — 智者仁者的不同特性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第六)。孔子多次将智与仁并论,如“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第四)。这里讲智者和仁者的一些不同特质。三句话,三个层次。首先是表象,智者喜爱如水一样,仁者喜爱如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