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小堂

@ibyriver

不一樣的角度!關注現實,追究歷史,探尋未來。微信公众号:江上小堂之长吟野望

不一樣的角度!關注現實,追究歷史,探尋未來。微信公众号:江上小堂之长吟野望

96 articles172409 words
96 articles172409 words

近者说,远者来—孔子这句话不料却让征召隐逸成了粉饰太平

想当时,孔子被迫出走鲁国,流亡列国,辗转到楚国的叶邑(在现今河南叶县一带)。邑主叶公向孔子讨教为政之道,《论语》有记述,“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孔子讲了这样一条标准,好的政道会让治下喜悦,而让远者慕名而来。孔子这话大差不差,好的政道确实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岳飞抗金到底为了啥?功名而已!

克罗齐说过,“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所以,我们研究历史人物的意义主要在于我们现在是否赞同他的行为,而不是评价他的功过。历史人物肯定有局限性,特别是长期封闭的中国文化中产生的历史人物,更是如此,我们不能以现在的价值标准来苛求历史人物。简言之,当我们批评历史人物时,我们的意思是我们...

皇帝为何不搞“划清界限”而要诛九族

“划清界限”与“诛连制”的转承关系 在中国漫长的传统社会中,“诛连制”因袭相传,是每朝每代用来威慑、剿杀犯上作乱者与根绝其后患的不二法宝。其最严厉者为“诛九族”,所谓“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最过者,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加上他的学生一族。

甲午战败后果严重:大清强国梦幻破灭,顺民怒而不干了!

今年4月17日是《马关条约》签订122周年。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历时8个多月,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战争中,中国失去对朝鲜的控制,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战争结束后,中日两国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了《马关条约》。

二舅和精神内耗--焦虑就是焦虑,不是精神内耗,不是自寻烦恼

这两天,《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火了,引发了好多人的共鸣。面对汹涌而来的舆情,大多数人交口称赞。但也有少数清醒的人对视频持怀疑和批评的态度。认为这是歌颂苦难,而对苦难的原因缺乏反思。我非常赞同。视频中,作者将重点放在描述二舅的苦难、歌颂他不自暴自弃,顽强挣扎和知...

“文革”再反思:魔戒尚未葬身于熔岩之中

在电影《魔戒》中,魔王索伦打造了一枚“至尊魔戒”。这枚魔戒具有强大的魔力,借此魔王索伦控制与支配了整个中土世界。魔戒第一部的片头非常耐人寻味,具有很深的寓意,是理解整个作品、三部曲的钥匙。片头叙述了埃西铎最终战胜了索伦,并切除了他戴魔戒的手指。

列宁式政党的组织和统治模式是国家主义的必然结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自1921年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28年时间,于1949年取得了中国的统治地位,至今已统治中国72年。回顾历史,有时未免感到非常惊奇。中国共产党何至于从一个弱小的政治团体而不断发展壮大,虽然几经挫折,但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取得了中国的政权;...

俄乌战争:一场颠覆认知的战争

俄乌战争已持续了两周多,俄罗斯仍然没有攻克乌克兰。军事观察家和普通民众对乌克兰顽强的战斗力无不表示钦佩,而对俄罗斯军队战斗力的认知也大为改观。战争爆发前,普遍认可俄罗斯军力世界排名第二。虽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不佳,但似乎并没有影响人们对俄罗斯军力的印象。

慕尼黑爱乐乐团解雇俄罗斯指挥捷杰耶夫违反了言论自由吗?

据《环球时报》的引述,“德国慕尼黑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瓦莱里·捷杰耶夫因为一直拒绝谴责俄罗斯总统攻打乌克兰的行为,包括面对慕尼黑市长迪特莱特(Dieter Reiter)于上周五对他下达的最后通牒,要求他必须在2月28日之前谴责“普京对乌克兰发动的野蛮战争”时,他仍拒绝这么做。

徐州被锁女子事件:儒家“亲疏有别”害死人

徐州被锁女子杨某侠的事件被曝光后,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舆论群情激愤,不断高涨。这一事件打破了许多人自我感觉的平静、安全和舒适的生活,击穿了那层窗户纸,引起广泛的共情和代入感。任何一个普通家庭都可能落入这一悲惨的境地,令人不寒而栗,不敢深想。

主奴同构心理基础上的民族主义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以群体的方式生活在一起。这既出自于生存的需要,也有情感交流上的需要,人比低等动物有更丰富的情感。所以,个人总是存在于群体之中的,而群体具有不同的利益边界。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群体总是由相同的种族、语言和文化的人而构成。这样,民族就自然而然成为一个最具有明确边界...

革命的工蜂:李玉和――《红灯记》对家庭的解构与重构

这两天在网上看到龙应台十多年前关于《红灯记》的一篇文章。当时《红灯记》首次赴台演出,她观后写的。文章大意,一是说《红灯记》受到了台湾观众的欢迎,二是称赞台湾当局开放两岸文化交流的举措,与对戏中歌颂共产党不以为意的态度。我想,这个时候转发这篇文章的用意很明显,无非是龙应台担任了台湾...

从政治结构演变对“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广度分析

今年是农历戊戌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两个甲子;同时也是日本明治维新150周年。在近代同样遭到来自西方的冲击后,中日两个邻国受其影响都做出了反应和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目标都是要通过变革来促进和实现国家的强大。其中,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都是影响两国的重大事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吸血鬼与殭尸的故事

话说到了19世纪,如幽灵般徘徊在欧洲大陆的吸血鬼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这个时候,欧洲的符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越来越厉害。这三位先生都是驱鬼大师。吸血鬼最怕符先生,因为符先生有太阳光,吸血鬼见了就死,而德先生和赛先生则有电灯和手电筒,搞得吸血鬼也不容易藏身。

如果内阁汉人占多数,清末君主立宪就能成功吗?

清末立宪也是算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清王朝避免覆灭的最后一次努力。当时,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取胜,主张像日本一样搞君主立宪的呼声高涨。但最后还是失败了。以前,人们对清末立宪失败了,并不感到有什么惋惜;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后,现在人们开始为此感到惋惜。

私有产权不发达,导致中国没有产生奴隶经济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五阶段论不适宜用来解释中国历史。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奴隶社会,也没有出现欧洲那样的封建社会,更没有出现过资本主义社会。但即使相对于西方社会,马克思的社会五阶段论的解释也很成问题。我就不同意奴隶社会这种提法。

毛左对差异具有天然的恐惧

毛左的心理成因确实非常复杂,令人困惑。我们可以用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来,也就是受虐心理对毛左的领袖崇拜予以解释。但我感觉这尚不足以完全解释毛左的心理动因。应该有这方面的专门研究。西方国家就有对法西斯心理起源的专门研究。我这里简单地说说。除了受虐心理外,我以为对差异的恐惧可能是毛左另一个重要的心理动因。

《东方红》和《国际歌》:两套话语体系

小的时候,家乡小县城广播站的早间节目,大约6点半在《东方红》的歌声中开始;晚间节目则在8点半在“《国际歌》的歌声中结束。天天这么听,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头。突然有一天,可能是开窍了,会思考问题了,就觉得很纳闷:“《东方红》中说道:“他是人民大救星,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土地重新分配是个危险的信号

这是一个推论,也可以经受住历史的检验。这个推论是建立在两个前提下的: 第一、“打江山,坐江山”的政治伦理。中国的历代政权都是建立在“打江山,坐江山”的政治伦理上的。新的统治者在人民的支持下推翻了旧的统治者,从而得到了人民对其“坐江山”的认可。

阶层固化和社会流动不充分源自于社会不平等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分化的加剧,个人奋斗越来越艰难,家庭背景对个人发展前景的权重越来越大,阶层固化和社会流动成为热议话题。特别在高考时期和毕业季,不经意间就会涉及到阶层固化和社会流动问题。当下中国社会是否已形成了阶层固化?社会流动是否充分?与过去相比是大了还是小了,充满了争议。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