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的堡壘、畸形的手部、七趾的腳|AI 生成的內容正在汙染維基百科
一群 Wikipedia 編輯組成了名為「WikiProject AI Cleanup」的團隊。目標是清理未經引用文筆拙劣的 AI 生成內容,以保護這座全球最大的資料庫,避免受到錯誤條目的汙染。
寫給編輯的基礎功:很多人都不喜歡在文字檔裡下格式的記號?!
不要邊抱怨自己工作要死要活、加班加得昏天暗地,老闆還在那邊靠北自己的產值不夠,又邊用蠢方法工作,然後覺得自己社畜得要死,好像全天下只有自己忙得要死要活還沒人感謝。嗯,有時候只得說:用錯的方法工作,加班,真的是,自找的!
寫給編輯的基礎功:編輯是個沒有門檻但要學很多的職業!
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或者讓自己正在做的事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這兩項都是需要非常了解自己、喜歡自己優缺點,才能達成的事。
寫給電子書出版的基本功:把電子書與紙本書的差異搞清楚!
做書不難,嘴砲和抱怨很簡單,把抱怨和嘴砲的時間拿去做更多自己喜歡的事、學更多「把工作變快」的能力,那工作就不會成為一件自己一輩子是該死社畜的罪!把自己變成一個專業的人,並讓人尊重自己的專業,你會更喜歡工作這件事。(對,作者不專業的就不要指手畫腳了。
寫給想做書的初學者以及紙本書編輯跨入電子書的建議:想做什麼的時候,先起身去了解它!
這個時代確實是一個「人人想做什麼」就有機會完成什麼的時代,但前提是,總是要花一點時間主動去了解吧!不要被動的等人教(還不爽別人給自己意見)這就枉費活在這個時代,也浪費了自己相信自己做得到的意念了!
寫給編輯的基礎功:改稿的時候,簡單清楚即可,不需要過多的解釋!
然後改稿真的不是一件需要太多情緒的事,把錯的挑出來、改掉,就這麼簡單!很少有什麼「大錯」需要去爭執誰對誰錯。不過真的滿多時候鬼遮眼或是偶爾真的會發生某種「明明前一版是對的,這一版居然是錯的」的鬼故事,把問題找出來解決就好!
週五編輯室|實編之路|E實編
我行路返工放工更多是出於一種逃避心態,逃避這一天的內容只有工作的事實。記得最初會行路回家就是單純的不想這麼早回到家中,工作的需要,多數到了凌晨才能放工,每次回到家後唯一想做的就是盡快睡覺,這一整天的時間,就被公司以時薪50元買下了,我不喜歡這種感覺,所以便在上班前後加插一段屬於自己的時間
寫給編輯的基礎功:你不該浪費時間設定那些格式的事!
可以的話,把「編輯」視為一個「統籌」的職務!你會要把關一本書從文字、圖檔、編排、印刷所有的細節,你要有能力統籌你所需要有人協助你一起完成的事!在那之前,除了「文字能力」外,請強化你所有在這個專業上的能力,那會使你工作、做書更有趣!
關於製作Matterszine電子書的幾件小事,寫給編輯群和matters站方的!
但願各位能享受一個專業編輯的繁瑣與快樂!做書是件非常愉快的事!特別是自己能朝一項專業的能力前進。(有興趣編輯的人也可以看一下!)
週五編輯室|我可能在崇拜克林姆的陽具|編輯M
在《黑鑽》個人畫展的現場,我從不向來客透露這些畫的原意。若畫展一旦規定把秘密當眾揭示,我會毒啞自己。我常跟 W 說:「順服你的一時之興。」來一口克林姆(Gustav Klimt)的火,這興發的火焰是來自我最敬愛的奧地利畫家,甘作他隔世門徒、弟子、侍從、小可憐的、汪汪汪的,由得你怎樣映射。
寫給平面設計進入書籍排版、設計的基礎功:閱讀的舒適度與印刷注意事項及indesign的應用!
雖說很多事看起來「真的是基礎」,但總是會被忽略!這些事不是擺爛覺得不用講、不需要要求、反正做得出來就不用學新的東西⋯⋯為什麼多數人寧可用錯的方法、花很多時間在那些明明有更好的方法「做得出來就好了」的工作模式裡?而不想要花多一點時間學習和溝通好工作的流程?
週五編輯室|倫理機關|牙朗
「倫理機關」也許是一個很好的比喻。即使是以一種機械(人)式的角度思考,比起「論理機關」,也許我們最核心的部分其實是一個「機關」,一個最基礎地,「認知我之外的『存有』」的感應器。倫理機關並不通往一套演算法、一種邏輯、一些特定行為,而只是,因為感應到了他者存在,我便已有對他的責任。
週五編輯室|沒有人能阻止我們看電影|胡文釗
有時候,我會覺得各位編輯根本看電影比書更多。進駐富德樓以來,我們一直都許願想要一個投影機,除了可以一起觀看某部熱門的電影,喝喝酒吹吹水,還可以用銀幕的影像互相荼毒大家雙眼——你播 #馮翠娟,我播 X-file,他播 #搖曳露營,暗室觀影就是一起發夢的過程哈哈哈!
週五編輯室|藝術終於On Duty|項目C
直至上個星期五,我重拾了一點點創作的力量。那天開會後,我們往常地開始桌上遊戲之夜,一起玩了飛行棋和the menace among us。經過一番爾虞我詐,大家都錯過了尾班車。編輯們分享了一些有趣的往事,總編E一邊喝著冧酒,一邊提出一些文章建議給實習編輯們。
週五編輯室|對話無多|葉梓誦
有時候,我會突然發現,對我來說,增進知識和學問,最叫人快樂的部分,仍是在於與某些人同行的感覺。我懷念的,其實是彷若無事的日子,隔兩三天又可以分享,新近讀了什麼,想通了什麼。也許,之所以讀寫均有障礙,也是因為缺少了某種可以丈量自己進度的,一個別人的視角(或我如是尋找藉口)。
週五編輯室 | 瀏覽管理服務 | 楊益東
在鼓吹自由、隨意探索的網路世界, Arc 所提倡的自律,就如將散步變為苦行般,注定不為大眾所理解。以往的瀏覽程式注重探索和跳躍,讓你可以隨意在不同網站間穿梭。Arc 卻講求邏輯與連結,你必須為自己規劃航道,設定明確目標,它無法應對隨機的日常生活,卻能在學習或工作上,幫人更快掌握資訊。
较早的數字遊民偶遇出版
希望每一天都珍惜和認真過
週五編輯室|太累了本身想說speedrun但隨便吧|陳家朗
對我而言,沒有甚麼評價,比起「用心」更為深刻。我讀很少書,懂的很少,也不懂得寫得精彩。我只可以努力了,不知道該努力甚麼,但努力吧。我經常為了文中根本不會提及的概念而苦惱,經常會怕看得還不夠,每每認為作品寫得十分差勁。我不會接受別人說,你寫得很好;但有人說我寫得很用心的話,那將是我最大的安慰。
週五編輯室|展覽進行中|胡文釗
佈展的設計裡,有一整塊大型水松板在展埸側旁,這是我們希望借展覽的機會,重新回顧Sample到底如何進行整個編輯到成書的過程。在展場躊躇了數天,也未能整理出滿意的表現方法。Ernest 說,何不從「你哋究竟點做雜誌」開始?就如想像讀者問我們的問題開始。
編輯不在場:《Sample 樣本》工作實錄 |No Editors Here
「編輯不在場」濃縮文藝編輯的工作環境,讓觀眾走入擬真的編輯場域,以一室的佈置撿拾雜誌思考的線索。從同枱互拋想法的公用區域,到深宵獨對滿桌紙張的書寫用桌,一張枱到另一張枱,編輯來回往復,搬移概念,逐步敲定每期的形貌,將自己的日夜環繞在構思的迴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