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柏林独自漫游,看到这世界的变与未变
今天的一手经验来自女孩 majo 的一场柏林漫游。如同每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样,她独自跑去陌生城市旅行,在住满难民的青旅认识同龄伙伴,在夜店伴着酒精的短暂暧昧,以及某个一见如故的异乡陌生人。在她的个人叙述里,我们又能窥到一个正在变化重塑中的欧洲:流动的性别,移民与难民,贫困的扩大…
粗獷主義建築:Mäusebunker的前動物實驗室及研究
剛得知,在德國柏林的粗獷主義建築icon、被稱作Mäusebunker的前動物實驗室及研究所,多年來面臨被清拆的威脅後,今天終被列為monument,確認會完整保留。
柏林三部曲--柏林最後列車
另一本柏林故事集[柏林最後列車](Mr.Norris Chang一本柏林故事集[柏林最後列車](Mr.Norris Changes Train),所描寫的是另外一種故事。這本書只描寫一個人物,就是諾里斯先生(Mr.Norris)。讀完這本書,你可能會像被諾里斯欺騙的那些受害者一樣,感覺到困惑、哀傷又忿忿不平。
伊薛伍德的半自傳小說--柏林三部曲
大戰前暗雲密佈的德國,精準的人物寫真
前東德遊記:萊比錫-柏林-埃爾福特
在德國生活已經四年,這是我第一次踏上前東德的土地,親身體驗一切關於東德地區的傳言。
柏林離散記|明信片上的 Museumsinsel
收拾明信片時發現這張從來沒有寄出過的明信片。一個前柏林人(ex-Berliner)欲走還留的片斷故事,未完待續。
726 “理性的自负”会“通往奴役之路”
一 历史不能仅仅归结为学术史(应当说这正是当今思想研究的一大通病),一种有生命力的思想决不可能脱离现实的“问题意识”而仅仅从学术传承的脉络中产生。在欧洲,哈耶克与其以前的“消极自由”先驱伯克都出现在这样一种“问题意识”中:当时“自由秩序”已然确立,伯克时代的英国已在一个世纪前完...
不魔怔了,给大家看看柏林
诶,可怜还是有小朋友天天无事可做,学不会人类语言,只知道在matters发病,真可怜呐。
柏林離散記|Kunsthaus Tacheles 終將拆除
柏林還能不能保有當初我認識它的樣子?或者是時候到了,我應該讓路給其他等著體驗柏林生活的人?一個前柏林人(ex-Berliner)欲走還留的片斷故事,未完待續。
柏林出逃记|Alte Nationalgalerie
下雨的柏林博物馆岛
《以撒柏林》
「悲劇的感受來自於,選擇之後心裡仍然繼續感受到那個未能實現的價值之牽引,是一種失落、對不起的感受,而不是因為已經落實了其中之一而感到慶幸與喜悅畢竟,被放棄的那一個並非因為被認定為比較不重要,或說在價值的競技場上被徹底打敗,而是因為現實條件上不允許同時實現兩個同等重要的價值。
用青春熱血去探索蒐集的,一個到後來也屬於我的城市
我說我畫地圖給妳,我一面整理,發現我完全記得那些我喜歡、我想去的地方要怎麼去。住過的城市就是自己的地方,在照片上色彩飽和度都褪去以後,在自己氣神精力都消逝之前,應該都不會忘記。這幾年只希望他們不要都更,不然我要去哪裡重回記憶中的場景,我是那麼地樂在其中,那麼地屬於那個景致,屬於那個角落的一部分。
柏林離散記|Johanniterstr. 趁我還記得(附微徵文活動)
那些招呼聲,舉杯致意的笑臉,在黑暗中看起來很寒傖,很卑微,偶爾冷地打顫,如此地微弱,卻是柏林漫漫黑暗裡的光,溫暖自己的心房。一個前柏林人(ex-Berliner)欲走還留的片斷故事,未完待續。
柏林離散記|Schönhauser Allee之無人在家
很多人以為得以旅居國外是一種冒險,一種幸運,然很可能只是一道無法再次談論的創傷。一個前柏林人(ex-Berliner)欲走還留的片斷故事,未完待續。
【閱讀筆記】從彰化回到柏林的鬼魅 夏日壞掉三部曲最終章-《樓上的好人》
從柏林到永靖,繞了一圈美國佛羅里達,又從南彰化經濟重鎮員林回到柏林,作家陳思宏從2019年啟程的「夏日壞掉三部曲」,最後在2022年畫下句點。儘管同樣包裹著人性的複雜、現實社會的荒誕,與經過時間封存,外人無法輕易窺探的驚世事件,三部曲的最終章《樓上的好人》,似乎又將小說所能承載的意涵,更深入了一些。
暖心德國電影《再見列寧》三刷心得
以東德瓦解之際的柏林作為故事時空背景,溫暖細膩、笑中帶淚,描繪著動人親情的電影。
無盡的等待|德國‧柏林
時間就那樣逝去了,而我在巨大的時間之流中,跟自己對話了無數次,痛苦了無數次。
慍怒《The Heart's Invisible Furies》
一九四五年,十六歲的凱薩琳·歌根因未婚懷孕 在教堂被村民鄙棄,牧師惡言羞辱,並驅趕出居住村莊。凱薩琳回到家,看到母親已幫她整理好行李,擺在門口。她提著行李搭車前往都柏林,尋求新開始。同車有名金髮藍眼的帥哥叫尚恩·馬金泰爾, 凱薩琳一路和他談話,問出他是要投靠朋友, 便提出暫住他朋友家,以打掃做飯抵租金,直到她找到住處。
失敗者回憶錄117:在德國的訪問的感觸與認知
那幾年,是海峽兩岸都向開明之路邁進的時期。這種開明走向,也使敵意逐漸減少。
未命名
2020年3月13日 剛才在銅鑼灣乘搭地鐵,有位年青男子不購票跳閘入內乘車,未知是否受社會運動影響不付款予"黨鐵";還是受疫症影響,無工作,窮到一個點,不付交通費。但令我想起的是廿多年前東西德剛統一的德國柏林。當時剛統一的德國選柏林為首都,有些區到處大興土木,國家在柏林又設立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