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劇筆記】高級精緻版八點檔 名為「大飯店」的西方優越照妖鏡—《白蓮花大飯店》

充斥著西方白人與現代資本主義的種種偏見與優越感,片中的高級酒店「白蓮花大飯店」就像是一面照妖鏡,不論是演員、大老闆,甚至是飯店職員,彷彿都會在這裡被喚起最深層的黑暗慾望,並且在彼此的化學效應之下,交織出一幅地獄像。

【聽歌筆記】別再告訴我該怎麼生活 我想追求的只有自我的平靜與自由—《無慣例的早晨》

儘管追尋未知的目標本身已經不容易,數百年來所累積的舊有社會慣習,卻也正在嘗試將我們拉回「正軌」,讓人處在一種迷惘、充滿衝突的狀態,並且產生質疑自己的想法。當陷入在這種複雜的心境,〈無慣例的早晨〉總是能夠給人一種平靜心靈的能量,並且重新堅定自己的腳步。

【閱讀筆記】西方知識的「受難史」 反思文獻與圖書館的存在意義—《焚書》

除了帶領讀者回顧西方知識「受難史」與圖書館變遷,《焚書》同時也將讓我們理解圖書館本身存在的價值。以及忽視知識保存所可能帶來的風險。

【追劇筆記】非典型偵探現身!以「白宮」為背景的推理作品—《白色官邸殺人事件》

片名中的「白色官邸」,暗示了這整個故事背景就是美國歷任總統的官邸—「白宮」,至於案件被害者則是讓白宮得以正常運行的「首席管家」;而這一切更因為事件剛好發生在國宴當天,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

【閱讀筆記】「滿洲國」幻夢 曾經由臺灣人、朝鮮人及日本人共同組成的命運共同體—《雪的俘虜》

曾經同屬於大日本帝國的統治範圍,滿洲國與台灣的關係甚至可能比當時的中華民國更加緊密。尤其是當歷史還處於迷茫的階段,小說的虛構特性,或許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這個場域,拾取那些與台灣人有關的歷史碎片。

【追劇筆記】性別平權的最大關卡?以喜劇呈現女性在運動場域所面臨的困境—《逆轉狂籃》

《逆轉狂籃》儘管披著喜劇的外表,卻也尖銳地點出在性別比例極度失衡的環境下,依舊受到忽視的性別議題。

【閱讀筆記】比單純的文字更深刻 那些藏在日治地圖裡的珍貴歷史資料—《太陽帝國的最後一塊拼圖》

經歷二戰、以及國民政府來台後,積極去日本化的政策之下,雖然只過了幾十年,許多地景都已經完全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倖存的地圖們就成了我們回望過去的珍貴參考資料。

【追劇筆記】當清潔員成為重案組的秘密武器 同時滿足新奇感與解密樂趣的推理美劇—《潛能探案組》

儘管就情節的流暢度上不如同類型的經典《福爾摩斯》系列,但整體來說還算是有趣,並且能夠滿足觀眾想要在犯罪推理劇當中希望獲得的新奇感與解密樂趣。

【閱讀筆記】從結局延續到觀眾生活當中 名為「李滄東」的電影哲學—《電影從不停止質問》

20年來的創作是他對於真實世界的觀察,並且企圖藉由電影來與觀眾溝通;相較於給予一段有始有終的故事,他更希望把讓作品跟隨觀者的生命而延續、發酵,直到後者的生命終結才劃下句點。

【追劇筆記】科幻卻又極度平凡 發生在富士山腳下的外星人趣聞—《小鎮星熱點》

主角遠藤清美原本是個平凡的飯店員工,每天的生活只在家和職場兩點一線間來回,頂多偶爾去個超市,但在一次意外後,她發現一位同事竟然是具有超人能力的外星人,這也將讓她的生活、甚至整個城市產生巨大的變化。

【閱讀筆記】人類所能犯下最大的惡 從「種族清洗」看見國際政治的殘酷現實—《地獄的難題》

近百年過去,儘管在列強「絕不重道覆轍」的口頭承諾之下,同樣的事件卻一再發生;到底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出了什麼差錯?被稱為「世界警察」的美國,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追劇筆記】到頭來人類的歷史 或許就只是「信仰」彼此衝突的過程—《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在那個科學才剛要萌芽的年代,「真理」該如何突破宗教的重圍,走出自己的道路,這就是《地。-關於地球的運動-》這部動畫所訴說的故事。

【閱讀筆記】那些與台灣社會緊密連結的神明 還有與祂們相處的正確方式—《神靈臺灣》

就算讀者不一定信奉祂們,卻還是多少能夠藉由其中關於常見神明的介紹、相關文化說明,更了解這塊土地的人文傳統精神。

【追劇筆記】所謂的公平正義 往往都需要犧牲些什麼才能獲得—《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

《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是一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懸疑犯罪影集,如同它的名稱所暗示,故事主線從一個週刊菜鳥娛樂線記者身亡後展開,並且在她的同事鍥而不捨的追查之下,揭開事件的真相以及背後牽扯的巨大官商醜聞。

【觀影筆記】以通俗文本取代精製的電影語言 奉俊昊的複製人科幻旅程—《米奇17號》

構在科幻與複製人議題之上,《米奇17號》不論在劇情或是背後想要傳達的理念上,其實表現的都不算太差,但在追求「好萊塢式」娛樂性的同時,確實少了過去能夠潛移默化影響觀眾、在觀影過程當中帶來極大震撼的細膩電影語言。

【閱讀筆記】模糊種族疆界的「慰安婦」 呈現大時代下的普世悲劇—《櫻》

主角盧英珠是一名日治時期的朝鮮少女,在二戰期間因為家境貧苦、並且還有一個妹妹要養,誤信了日軍徵求「看護婦」的謊言,遠渡重洋來到台灣淪落為慰安婦。儘管距離終戰只剩下不到兩年,這段日子卻成為盧英珠這輩子最痛苦的回憶⋯⋯

【閱讀筆記】一位移居倫敦的中國記者 對英國華人飲食歷史的考察紀錄—《唐人街飄香》

藉由世界大戰前後的勞動力轉移、中國內戰與後續混亂時期導致的移民潮,還有後續香港回歸等國際事件導致的華人人口移入,這本書收錄了在華人餐廳/中餐廳,在英國的發展歷史,並且藉由這樣的方式,來呈現更核心的命題 —— 「海外/在英華人的遷移史與困境」。

【觀影筆記】他們的夢想 就只是想要讓這塊土地重新「活」過來—《種土》

《種土》的兩位主角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卻都以「自然農法」為理想嘗試拯救正在死去的台灣土地。然而,看似童話故事的開場,卻沒有迎來屬於他們的 Happy Ending,尤其是農業長期被無視的現實,更在他們臉上狠狠地打了一巴掌。

【追劇筆記】結合智能與驚悚 當我們享受方便時往往忘了同時也必須承擔巨大的風險—《黑暗智宅》

「AI」可以說是疫情後的大勢,但當大部分的人都因此歡欣鼓舞、期待迎接更進步且方便的未來,它所帶來的風險又是什麼?儘管本質上還是有點差異,但Netflix的新劇《黑暗智宅》卻讓人對於「智慧」這件事情多了一點顧忌。

【閱讀筆記】身兼救命繩與安全網 從筆記看見「觀護人」的任重道遠—《監控危險心靈》

看似充滿理想的職位,他們要面對的到底是什麼?《監控危險心靈:穿透人性裂隙的觀護人筆記》是一本由資深觀護人所寫的作品,作者唐珮玲曾在這個崗位工作長達十餘年,並以第一線的訪談、輔導經驗,完成了這本紀錄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