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atheistchristian

@theunorthodo

美麗新世界

至於《美麗新世界》,就是英國作家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在世界大戰發生後對現代社會的反思,尤其是關乎自由與控制的探討——書中的世界得以「美麗」,全賴於社會的完善制約系統,有效地限制人的自由,約束人的個體性;有趣的是,世界的「美麗」正是控制本身,使其中的人甘願為奴,放棄自己的自由意志。

關於門票實名制的一些想法

任何形式的便利都有其代價,意思是便利總是透過其他付出而換取得來。

《以撒柏林》

「悲劇的感受來自於,選擇之後心裡仍然繼續感受到那個未能實現的價值之牽引,是一種失落、對不起的感受,而不是因為已經落實了其中之一而感到慶幸與喜悅畢竟,被放棄的那一個並非因為被認定為比較不重要,或說在價值的競技場上被徹底打敗,而是因為現實條件上不允許同時實現兩個同等重要的價值。」《以撒柏林》——葉浩

傅柯論批判

「批判,就是主體賦予自己權利,向真相質問其權力的效應,向權力質問其真相論述的這個過程;批判,是自主決定不屈服,反思之後不順從的技藝。在我們或可簡單謂之為真相政治的遊戲當中,批判的根本功能是去除臣服。」

Netflix原創劇集推介:Midnight Mass|神蹟與神聖化之權力操控手段

奇跡是關乎權能,必涉及權力運作,因為奇跡附帶將施行者神聖化的傾向,賦予其超然的權力地位,提供一種例外狀態,合理化當中不合理的元素。因此,神聖化自己是操控他者的不二法門,使他者逐漸放棄思考與批判之能,只能選擇順服與跟隨。

是感恩還是維穩?

即使採用了聖言的語言,也不足論證其論述是歸回單純的信仰價值,更莫論免於文化影響之不可能。因此,我們必須意識到自己與文化的關聯性,尤其是受文化影響的必然性。以「感恩抗衡批判」的論述為例——它會否只是香港內地化下的其中一種文化選項,結果不是榮神益人,而是制衡西方文化,指向對政權的忠誠,挑起愛國愛黨的情懷?

聖經是否自相予盾?

如果聖言不是單一權威,不容爭議,那麼我們的信仰也不會是一成不變,拒絕批判和質疑,固步自封。相反,接納多元下的矛盾與張力,鼓勵獨立思考,反對盲從權威才是忠於聖言的表現。

神學是教會言說的批判

或者,你推翻的,不是上帝,不是基督教信仰,只是歷史上某小部分人所執著的傳統。或者,你拒絕的,不是基督教信仰,只是教會的論述。兩者乃不同的。

the atheist christian

"Only an atheist can be a good Christian. Only a Christian can be a good atheist." Ernst Bloch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