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9 人追踪
18 篇文章
peter40510

散布「性影像」修正草案評析 -「處罰」還是「保護」?傻傻分不清楚?!

近年來幾件受矚目的網路色情犯罪引起關注,日前,草案最終版本經行政院會審議通過準備送立法院審閱。政府終於意識到網路色情犯罪問題的嚴重性,固然值得欣慰,但行政院真的準備好了嗎?還是只是交代社會的應急措施?

Morii

刑法與民法、公法的區別

刑法與民法、公法被視為三大傳統法領域,其間區別: 民法 民法所規範的法律關係,乃平等(對等)的法主體之間的關係。民法關係中,國家機關與一般私人間的關係及地位,如同私人與私人間的關係與地位一樣,均是對等的,並無誰擁有更優越於他方的權力。

張郁婕(Chang, Yu-Chieh)

網路誹謗中傷事件頻傳,日本通過《刑法》修正案加重侮辱罪刑責

本日(13)日本參議院本會議通過了《刑法》修正案,本次修法方向包括:(1)提高侮辱罪的罰則,嚴懲侮辱罪,及(2)創設「拘禁刑」。

法律工具人

交通糾紛被人惡意逼車?一招告到對方求你放過他!

逼車如果是發生在車流量大、車速較快的情況下如:尖峰時段、高速公路…等,可能會嚴重影響其他駕駛人行使的安全,就有可能成立*******,並非一定要發生意外才能成立,而且是屬於俗稱的公訴罪。但反過來說,如果是在道路人煙稀少、超速緩慢的地方,或是逼車時間較短暫,就很難成立此罪,可能會視逼車強度以****或檢舉來處理。

知秋

頂大生和未成年少女性交被告 差點斷送學業

阿志說,那個交友網站入口有詢問是否年滿18歲,選滿18歲才能進入,所以他以為女孩滿18歲了,交往過程交談時,覺得女孩比想像中天真幼稚。

peter40510

What if…鄭捷被判無罪?

浩大的Disney Marvel英雄宇宙正在為了「多重宇宙」進行積極佈局,其中衍生影集「What if…?(假如…?)」從平行世界誕生了無限可能,引人遐想。筆者想藉由同樣的方式帶大家認識今年2月18日新修正的「監護處分與暫時安置」制度,「假如」鄭捷於2016年當年沒有被判決並執行死刑的話,依照新修正的刑事法,故事是否會有不一樣的開展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XD。

勞基法老王

日本大學的專題入班考試+幽默的教授

看到有趣的考題

端木皚

如果我是《唐英傑案》的法官,我會怎樣裁決?

整篇《唐英傑案》的判辭充滿臆測和邏輯跳躍,輕易地就將法官個人對被告的不利推測包裝為「惟一合理推論」....在《唐英傑案》中,我完全見不到普通法維護被告權利和限制檢控權力的制約。連平日法庭對不同法律概念精微細緻之處的分辨和討論,對控方證據和案情細節的嚴謹的推敲和質疑,在《唐英傑案》中都無處可見。部分重要細節的背景,通通都沒有交代。這樣粗疏草率的審訊和判辭,根本不是香港過往百年普通法的水平和標準。

可可與海

香港的死刑歷史

「陪審員已裁定你之謀殺罪名成立,現將你還押監獄,然後定期將你由監獄帶往刑場,以一繩墮於你頸,吊至你氣絕,然後由港府擇日將你安葬,願上帝庇佑你之靈魂。」 死刑,一個對香港人既陌生又熟悉的制度。陌生是因為現時香港並無死刑,但在香港歷史上,死刑其實廢除不多於三十年。

端木皚

評論 418 大搜捕是公審嗎?

四月十八日,警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拘捕十五名民主派人士。輿論抨擊此次拘捕行動為針對反送中運動清算的「418 大搜捕」。政府發言人旋即回應,指案件已經進入司法程序,任何人均不應干涉獨立的檢控決定,又指任何公開的討論都可能構成公審。究竟抨擊警方的拘捕為踐踏人權的政治打壓是否構成干預司法程序的公審呢?

勞基法老王

殺警案無罪看法

今天看到新聞報導,之前的火車殺警案宣判,被告有思覺失調症無罪。在網路上可以看到許多憤怒言論如支持唯一死刑,恐龍法官等。但是我想大部分的群眾都還是在激動的情緒中,鮮少了解判決的過程。首先我們要先了解,為什麼不處罰精神患者?沒有責任能力的人,刑法不會處罰。

黎恩灝

[法治的政治之二十二]刑檢的政治

香港律政司長在民陣元旦大遊行後的周日發表網誌,指最近有人塗污終審法院及高等法院大樓、辱罵個別法官,可能觸犯藐視法庭,並指摘這些行為企圖損害法治。之後,該網誌通篇陳述司法獨立何其重要,在此不贅。正如筆者早前談及,法治和司法獨立是兩個密不可分的概念,但法治絕不等於司法獨立。

長腿先生與貓小姐

換談刑法 淺談假釋制度的不合理

最近這幾個月在台灣最熱門的議題大概都是跟肺炎有關然而除了肺炎之外另一個熱門的議題就是死刑的存廢了很多人不明白為啥學法科的人到最後都會支持廢死其實不難理解去上個幾堂法律專業課程就會發現司法制度無法完美然而死刑的執行是一項不可逆的處罰況且並非每一位重刑犯都害怕死刑據統計最可怕的刑法反...

oneillusion

国际刑法小学生 | 恢复性司法的概念和困局

Daisy, 2020.3.10 国际刑事法院的被害人保护制度建立的重要法理就是恢复性司法(restorative justice)。在国际刑事法院近年的实践中,被害人参与的诸多问题已经逐渐暴露,这不能不引发我们对制度本身的机理和有效性的思考。

陈昊天

从章莹颖案反思死刑废存

本文最初创作与2019年8月章莹颖案最终量刑之后。最近看到Matters上又展开对废留死刑的讨论,因此旧文重发。自2017年6月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失踪,到今天杀害章莹颖的凶手克里斯滕森(Brendt Christenson)被伊利诺伊州法庭宣判终身监禁不得假释,历时两整年的答案得以告终。

林三土

死刑、犯罪与正义

死刑、犯罪与正义:谋害江歌的陈世峰是否该杀?(旧文,作于2018年1月10日,首发于“腾讯·大家”) 一、废减死刑的趋势,以及常见的疑虑 陈世峰杀害江歌案,可能是2017年中国网民关注最持久、争论最激烈的社会新闻。随着年底日本法院一审定谳、陈世峰获刑二十年并放弃上诉,此案热点已过,很快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李忘生

我為什麼支持廢除死刑

在中國大陸,我可能是極少數極少數認同「廢除死刑」的所謂「白左」。廢除死刑是大勢所趨。根據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的統計,2012全世界已經有140個國家廢除及不使用死刑(97國廢除所有死刑,8國對一般狀態下、非戰時廢除所有死刑,35國法律尚未廢除...

楊貴智

沒頂到點的博恩夜夜秀

看完博恩夜夜秀後,其中討論「公然侮辱除罪化」的段落讓人有種不夠深入、頂不到點的感覺,有種不夠暢快的失落感。博恩夜夜秀標榜自己是台灣第一個美式政治時事諷刺秀,目的在於「告訴大家該為甚麼事情生氣」,既然是諷刺秀,想必未來會諷刺許多人,因此製作團隊選擇將「公然侮辱除罪化」作為第一集的主題,但可惜的是節目內容沒有真正碰觸到公然侮辱罪的問題所在,反而從旁枝末節作為基礎展開節目。先講結論:製作團隊沒有意...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