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化的底色
寫在香港主權移交26週年後.

《並置的聲音》跨媒介文藝計劃
以「空間」開啟討論,處理和分析文化硬件/實物、社會歷史與文化的關聯、梳理不同媒介的藝術如何反映當時文化,同時建立藝術家的在宏大文化下各自的小敘事。

未命名
我們辯證、我們發問:什麼是香港文化?什麼是香港?
《生舊叉燒好過生你》讀後感
「如果你想搞砸自己的人生,可以,」媽總是說,「但是問題是,當你把人生搞砸的時候,也會把別人一起拖下水。」

香港文化愛好者、社科人傷痛的2022年
六月底至七月初,尤其連受重創,短短三周內,四人去世:戲劇界的古天農、政治文化學者Suzanne Pepper、編劇導演羅啟銳和作家倪匡。去年數度撰文抒發哀思和不捨。
記在移民前 (1) 華人文化有病
欠下父母"養育之恩" 比被賣到 KK 園區還慘,因為它並沒有一個清晰的償還方式。直到他們兩腳一伸前,這個道德枷鎖都不會消失。

明日戰記
古、劉二人多次遇險而置生死於道外,傳遞的是一種保衛自己社區為重,拒絕滿足上級無理指令的信念。

【心路游記】唔該,一杯鴛鴦!
中西交融,各不相同。唯這一杯鴛鴦,解去萬千愁緒。

死場不死 英皇中心商場
繼續我這個胎死腹中作品系列。本文於2020年底完成,是一部關於北角區死場的書中的一個章節。本書原準備於2021年3月出版,卻因為一些荒謬的原因難產。皇都戲院商場是北角最古老的「死場」,而英皇中心商場,名字和皇都一樣帶有殖民地色彩。因為要寫這個場,夜訪了森記書局好幾次。這商場也是陪伴我成長的商場,好記得小時候會去森記看海豹叢書,當時過了期的漫畫,也可到書店的「海豹加油站」補購。

香港關鍵字 03 @獅鬥:觀塘
黑白灰紙皮石牆,牆上的「觀塘」兩個大字,來過香港的你或會覺得似曾相識。瞥見一看,彷彿以為回到香港地鐵車站。台北港式酒吧店主伍號把他記憶中的觀塘,從香港搬到台灣。「觀塘」是在桃園嗎?不,它在香港!相比起油尖旺、中環的街角,觀塘的味道來得更加市井。

香港關鍵字01@獅鬥:九龍皇帝曾灶財
台北港式獅鬥裡有一幅塗鴉牆,上面所寫的都是90年代至2000年初香港電影中的經典對白,可是店主伍號坦言因著對白經過翻譯,台灣顧客看不懂這些對白的出處,純粹把它看作店內的其中一項裝置設計。獅鬥牆上的手寫字其實是模仿#九龍皇帝 曾灶財的字體,而他的塗鴉曾經遍佈九龍與香港島鬧市公共空間。

一路向西:西門町的觀塘站 川菜街上的港式酒吧「獅鬥」
[#在台港人]001_獅鬥酒吧店主伍號

做了多年編劇後 我終於當上主角了
最近幾個月,在Matters 寫作的數量急劇下降,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很難得地在美國找到一份可以用中文編劇的工作,所以忙於寫劇本。二是年初時向「謎米香港」的繼承人計劃投稿,很幸運地入選了,所以編劇以外的時間,都花在自己的影片製作上。

姜濤的新歌
來到姜濤這一代,歌迷受教育的程度大大提高,年輕人的視野也比長輩廣闊得多,他們不一定要跟隨前人的步伐,做張國榮第二或翻版陳奕迅,畢竟,張國榮死了,陳奕迅的熱門作品都不是廣東歌了⋯⋯

情義的延續,技藝的傳承
無論是土生土長的關超還是外來謀生的人文尼,皆在不公不義的特殊情境下處處受制,寸步難行⋯⋯

香港人原來是巨蟹座:用情深但容易忘掉未來|愚人節將近二十載的念舊情傳統,見懷緬他人勝過成全自己的香港星盤
有時會好想好理性,或者以為自己好理性,但其實理性唔到,最後都係要有感情去帶起衝動。//必先有了認定的家人,就能發揮所有潛力的--為母則鋼巨蟹座。

火柴粵語學堂|第2課
相機食先

香港的美麗與哀愁
塵世間竟然有一位作者會以輕鬆的筆調,紀錄了這個時期的香港,而又寫得那麼好看。

選址 | · | 存在於日本的九龍寨城-ウェアハウス川崎店
Warehouse川崎店,於2005開業,樓高五層,位於神奈川縣川崎市,是一座以九龍寨城為主題風格的大型娛樂場所,集遊戲機中心、飛標、桌球、網吧甚至乒乓球於一身,而且不單是舊式裝潢那麼簡單,場內大部份的海報和街招,基本上都是全人手製作,而且還包括了香港特色的招牌、指示牌和港式擺設,還有那些疑幻疑真的廣東話場景音效,這些都不是隨便就可以模仿得到...

梅艷芳
最近公映的傳記電影《梅艷芳》卻讓我經過一陣罕有的內心掙扎。看還是不看,似乎很難抉擇。電影製作人也許想透過這位傳奇女子的一生,讓年輕一代了解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娛樂文化的興盛。我小時候安坐家中欣賞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看到一名扮徐小鳳唱歌的女子技驚四座、一夜成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