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北魏文字風景的革故鼎新

Constance
·
·
IPFS
·
導讀《香港北魏真書》:設計師不甘止於懷舊的高志

《香港北魏真書》簡介

陳濬人自大學起研究香港街上的北魏文字。他很好奇,為何滿街都是這種風格的招牌字?為何這種書體當年如此盛行?

從來沒有人研究眼前這遍習以為常的風景,他卻秉持初心翻閱古籍、尋訪大書法家的徒弟、老師傅,並拜師學藝研習書法,梳理香港北魏的古今,還把日益稀少的北魏字以現代化的「香港北魏真書」傳承下去。

本書匯集陳濬人在設計新字體方面的研究,從北魏體的起源和演變,到香港北魏真書的設計與應用,以恰好的篇幅追本溯源,查勘香港招牌字的前世今生。後半部份記載他與字體設計師和字體學者,輕鬆有趣的師生對談,一窺他年少時的起點及如何因社會和保育運動,覺醒成為這個「時代」抱負高志的字體設計師。

漢字書體不只有篆、隸、楷、行、草?你聽過明體、宋體,但「北魏真書」該如何詮釋?這是連平面設計師都不懂的知識!


北魏體的傳承與再演繹

「北魏體」是北魏時期鮮卑人一種激烈不羈的石刻書法風格。然而,由於漢人不屑外族文化,秉持自己的楷書為正統,再加上禁碑令,北魏體因此一直不受重視,直到清代才掀起研究魏碑的風潮。其中,趙之謙的魏碑風格集各種書體大成,影響了近代香港的書法家,如區建公、蘇世傑和卓少衡等人。書法家和「寫字佬」都寫當時流行的北魏風格招牌為生,塑造了香港 1940 至 1970 年代的文字街景。

區建公墨寶— Lapipchuiba,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霸氣是如何練成?

作者簡明扼要地列舉香港北魏與秀麗莊重的楷書幾個相反的特徵,如筆劃雄渾、逆向入筆、中軸傾右,結構不拘一格,使其猛如虎、穩如象、輪廓鮮明易辨,乃招牌首選。書中解釋圖文並茂,通俗易懂,讓你不再傻傻分不清傳統楷書與香港北魏。

用北魏題寫的牌匾和建築物屢見不鮮,其應用更延伸至貨車、書籍和廣告等升斗小民生活的物件。書體如此盛行,不僅是因為用作招牌容易識別,還因為它如實反映了民族性。香港北魏的霸氣和穩重,儼如香港人殷勤老實、講信用、不好欺,也是民族對社會的祈願。

WiNG,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除了書體的風格特徵,作者亦介紹甚具香港特色的排版和設計。例如,水磨石配綠字般根據行業慣例的顏色配搭、中西文混排,以及為何商店內外擺設數個不同材質的招牌,都是我們歷史文化中司空見慣,卻不甚了解的面貌,令人好奇它們的起源。

字體設計的地區差異

這本書給我另一個啟發是,字體設計潮流會隨時隨地略有不同。根據作者與同行的對談,台灣人覺得香港北魏太兇(我覺得那是霸氣),也許受到日本影響,他們喜歡重心低、感覺親切、沒有威權的漢字字體。讀到這裏,我隨即想起台灣的「金萱」確實如此!反觀大陸則流行中宮較大,幾何方正的字體,如「阿里巴巴普惠體」。幾年前,蘋果將系統字體改為「蘋方」也引起軒然大波,大家說看不慣幾何方正的漢字。這些都印證了字體風格的趨勢和地區差異。因此,當個字體設計師豈會容易?說到繁體/正體漢字設計,台灣人對字體的支持遠超香港,但兩地偏好的風格和用法又有不同。你說要打哪個市場?兩難啊。

傳承亦須革新

在這趟閱讀旅程,我時刻感受設計師陳濬人對傳承革新的熾熱雄心。反覆面對保育失敗和社會運動,令陳懇切反思港人的本土身份和未來發展,令他計劃透過視覺文化審視香港文化源流。他不甘心亦反對那些純粹懷舊的設計,他認為那只是情緒宣洩,或像旅客手信一樣消費「香港情懷」。因此,他再三強調傳承須活化革新。他把街頭上的香港北魏,重新設計成符合現代用法,並加入個人詮釋的「香港北魏真書」字體,使這段日漸息微的文化走得更遠。

復刻與現代字體

陳濬人多番強調「香港北魏真書」的設計原意並非復刻,而是「現代化」。或許一般讀者難以理解這一點,容我根據所學補充,如有錯誤煩請賜教。

首先,我們在街上看到的傳統手寫招牌字,嚴格來說不叫字體,書法就是書法。字體是經過模組化的處理,讓我們有系統地重複使用同一個字,例如字粒和電腦的字型檔案。

歷史悠久的字體,是將古代的石刻和書卷上的文字電子化而成,保留了較多原有的筆觸而達到懷古、仿古之效。同樣借鑑香港北魏,「爆北魏體」就屬於這種。

隨着文字愈見精細、螢幕更高清,我們對文字有更高要求。如果把書法感強烈的香港北魏作為內文,字符既不易認,文句又不易讀,害讀者頭痛。雖然這例子比較極端,但字體放在稍大的標題也不見得適合,所以設計師將字體去蕪存菁、修剪枝節或重新設計以滿足現代所需。「香港北魏真書」則是這種情況。

孰好孰壞,孰優孰劣,很難一概而論,因為這完全取決於字體的用法。現在找書法家寫招牌不容易,雖然復刻字體不能與手寫相提並論,但把昔日風格重現也不失為一個好主意。因此,不論是一滴水還是一壺水,能讓這「文化設計沙漠」見轉機都是好事。最近不是有以「香港北魏真書」作招牌的口罩店嗎?不是有年青人做霓虹燈招牌製作服務嗎?不是有愈來愈多小店掛着新型的霓虹燈招牌嗎?只要有更多人認識、研究和推廣,讓帶出這文化的字體更普及,便能將文化的香火延續下去。


北魏創造的文字風景和香港印象,放眼世界也是獨樹一幟。只是身為設計師、文化人,我們如何以通俗的語言向讀者解釋字體學和文化符號,教他們認識和鑑賞,而非僅僅牢記書體特徵?當字海退潮時,我們該如何保存它?我認為本書作者陳濬人鑑古知今再革新的高志,給我們作了良好示範和啟示。他展現了非同尋常的堅定、高瞻遠矚和匠人精神,嚴厲批評香港人善變善忘,習慣汲取卻不創造的通病,發人深省。

🔗 香港北魏真書網站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ConstanceUI & UX 設計師 / 香港
  • 来自作者

Threads 的熱話與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