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一段很不开心的回忆
一个高中生的最后一个暑假(小说)
本文以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一个中国高中生痛苦的做题与早恋的经历,探讨那些自杀高中生背后心理问题的成因
是什么限制了我们对反抗的想象力?
看到这些高考考生激动挥舞着巴勒斯坦旗,想起了曾经盛赞本拉登是反美斗士的我自己。反他国之体制的反抗或许荒唐可笑,但有什么关系呢?多少反贼的前身不是这些人呢?
消除教育不公平,中央财政拨款的大学应全国统一试卷统一录取
一到高考季,关于各地高考不公平的议论又起。北京上海等省市的试卷自主出题,高校及优质高校分配的录取名额多,其它省市分配的录取名额少,造成各省市本科录取率相差悬殊,各省市985和211高校的录取率相差更为悬殊。根据录取率的不同,各省市的高考难度被分为地狱模式、困难模式、普通模式、简单模式和轻松模式五个等级。
如果重来一次,我不会再去为高考复读
“考得你昼夜把心血耗,背得你大好青春等闲抛。考得你不分苗和草,考得你手不能提蓝肩不能挑。考得你头发白牙齿全掉,考得你躬背又驼腰。年年考月月考,活活考死你这命一条。”——京剧《范进中举》片段
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11:阶层固化
绝望不一定是坏事。因为绝望,所以才会抛弃幻想、准备斗争
荐文|专访:高考制度并非中国“内卷”的根源(德国之声对话项飙)
项飙对中国青少年的学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全国青年失业率创新高、中国社会的“内卷”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高校扩招、贫富差距拉大、对多元价值包容性不够.....比较有启发性的观点是,项飙认为,破除内卷的根本措施不在制度的变革,从高考制度变成申请制度不会减轻内卷的压力,反而更加严…
教育不是教育,人也不是人
其实对于一个已经退出教育圈的人再去谈谈教育问题,是一个很容易惹争议的话题,而且也不想蹭太多高考报名热度的时候,话题就更难展开。我虽然在蓝鸟最初就是以教育话题被人所知,但是说实话个人并不看好国内教育,最终还是撤离这个行业。所以当我看到张雪峰时,我第一个想法竟然是国内烂大街的信息怎么...
荐书 | 英才选拔制及其不满:焦虑与中国高考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aH0LRAbMlYeiq69gSio4w
昨日青空《Crystal Sky Of Yesterday》
與爺爺相依為命的屠小意喜歡畫漫畫,對功課不在意, 高三開學第一天和好同學花生照樣遲到, 班主任已經開始對全班同學提示高考的重要, 對偷偷摸摸貓著身體想溜到座位的兩人破口大罵, 罵得口沫橫飛時,教室門被拉開, 另一名遲到的齊景軒把班主任和所有同學全當空氣,大搖大擺往座位走去。
《高考狂想曲》帕尼尼詩選
一張剛從高中生手中 逃出的倖存考卷 正要開始 訴說故事 先從5公分的黑眼圈 開始吧 過勞的眼睛 佈滿了血絲 在螢幕前掙扎著 拼命眨眼著 救命的摩斯密碼 螢幕中 網路世界的自己 在拚命尋找真實的自己 夢魘說的苦口婆心 成了鎖鍊 拴住了他 在他腦海竊竊私語 蓋住了 正在嘆息的心聲 系統警告!
求學高考順遂 學霸在公務員職場處處受挫
主管當初看好阿怡學經歷,也去她服務過的單位探聽,未得到負評,才會進用,未料,亮麗的學經歷不代表辦事能力,大嘆請神容易送神難。
全国唯一 北大录取成都初三男生
高考
重点高中的重要性 | The importance of high school
昨天和我妈去拜访之前住的小区一位邻居,这位邻居家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几年前考入中医大学,现在成绩名列前茅。小一点的儿子今天参加高考,成绩非常吉利是666分,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我们得知好消息专门过去庆祝孩子的。从邻居口中得知,儿子所在高中是市里排名数一数二的重点高中。
「生活」关于新高考的培训
由于2022年9月开始新高一的教材和考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也就是期盼已久的新高考终于要在2025年落地了。新课改必然带来了新理念,也对师生提出了新要求,不管是老师的教法,还是学生的学法必定也会跟着变化。虽然我今年下半年带高三,但提前接触新东西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我们这个年级一直...
我說我是放牛班,你相信嗎?
許久沒上來,又可以發發文與你們聊聊天,像似說話一般。【如果可以重來】 其實我小學成績還不錯(自己講),但最重要的小5、小6遇見只看成績就定義好壞學生的老師,我每次數學課都被叫去黑板寫錯誤的公式給全班看,老師當眾數落我,嘲笑我很笨,每天每天,我幾乎害怕上學、根本害怕這個老師。
112 | 从教育民族志到关于成人的人类学 | Corona 高考讨论会 3
结绳志与社会学会社日前进行了题为《从高考到教育到社会》的讨论。本篇推送基于张敏老师的分享。本篇推送基于当日的讨论。除了就高考民族志《英才体制与其不满者》展开的话题外,这篇推送也对此前两篇推送中关于 “高考与生活”、“抵抗”、“资源不平等” 等问题的讨论。
111 | 县城中国的学校,教育成功以及做学生之道 | Corona 高考讨论会 2
结绳志与社会学会社日前进行了题为《从高考到教育到社会》的讨论。本篇推送基于张敏老师的分享。如果说城乡结合的县域是中国横向流动性的表征和限制,县中则是流动性的纵向弹簧。张老师从她在中国西北一所县城中学所做的学校民族志出发,力图切身描摹弹簧里的 “认命与认输”、反抗与起哄。
【杂谈】关于 高考、志愿、自嘲和新生群
就这样、鼻炎很难受
一考,未必定终身
高考结束成绩已出,虽然我公众号读者年龄在25~30岁占据大多数,不过这几年里,陆续来主动找我沟通,分享他们困境的,却有不少高中生和大学生。同为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过来人,高考距离我已经十年了,今天这篇文章想分享一下我自己关于高考这个人生重要转折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