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日記:認識自己
日記不僅僅是自己的行事記錄,寫日記更加是認識自己的一種方法。

列奥·施特劳斯论《共产党宣言》
Leo Strauss之研讨班,本人自译,转载需说明。

Book │ 《法高哲》 #22 平等和公正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2 合法就是對 (公正、正當) 的嗎?

不理性,或許沒有你想像的那樣多
人基於理性判斷去選擇,這種活動使人感到自身的力量。康德(Immanuel Kant)奉之為人的尊嚴與絕對價值的彰顯,而哲學家亦大多認同如此能彰顯人的自主價值。當然,稱得上有價值的評價或行動必須合乎理性(rational),否則只屬瘋言痴語,或有如夢遊。然而,很多看似不理性的行為其實都合乎理性,因此要指出人類不理性的情況其實並不容易⋯⋯

人生的意義是主觀還是客觀的?
其實很多讀哲學的人,都不會強求在做學問的過程中,必須要接觸到人生意義的問題,但不強求還不強求,大部分時間仍然會遇到這個問題的。

答复彭捷的回应(写得比较仓促,可能中间关于逻辑那段比较有信息量)
多谢@彭捷...
若問世界誰無雙:愛情裡的獨一無二
原來在愛情的經驗當中,有一個很特殊的現象叫「獨一無二」,我們總會認為對方是獨一無二的,世間彷彿就只有這麼的一個他或她。到底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種愛情中的獨一無二?而且這獨一無二又有何意義呢?

為甚麼「講故仔」也可以是哲學?── 沙特與現象學哲學
為甚麼現象學總是只在「講故仔」?如果講個故仔也算是哲學的話,文學家應該是最好的哲學家了吧?

Book │ 《法高哲》 #21 正義與法律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1 合理的不平等是否存在?

驳Seres疯人院(@SeresMadhouse)的哲学垃圾
在写完这篇万字长文后,让我们看看这位保守主义者的自我评价——“最后总结一句,你也别想着用阿尔都塞的理论来抨击我的人性论理解了,他的想法我了解的比你还多,并且早早的将他理论中可取的地方吸收了进来,我谈的人性的规定,假如你继续看我后面两期视频的话,我已经不会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的层面上去谈这种人性的,你的指控和你的担忧,同样都是荒诞不经的。”确实,自我感觉不超凡良好的人当不了保守主义者。
人类世中的谢林:一种自然的新神话学
Bruce Matthews所作,本人自译,转载需说明。

人的反义--基因AKA任何行为都是客观正确
我应该感谢我身于中国,上海。只有在这个地区,才能使我接受到了正常教育的同时深切感受到自然选择的"力"。这是本质化的力量,是世界的,客观存在的。以下这些独立成句,省去了理性推理过程。是我两年来片段话的思维,博君一乐。

《千高原》读书笔记,导论:根茎
我们的基本假设是,德勒兹在这里反对这样一种结构主义,其中诸要素的意义都被结构所完全决定,并且这个结构在被另一个结构取代前,基本是维持不变的。这个结构既然要赋予事物以意义,当然就需要秉持主体和客体的二元论,结构通过赋予客体确定的意义,再现了这一客体。

Book │ 《法高哲》#20第四章結束
國家是…?

一日哲學家:關於人?
讀傅佩榮《哲學與人生》有感,決定當個一日哲學家,抒發個人淺見。

思考方式/視角之一 - Explorer(探索者) vs Warrior(戰士)
還是應該叫Doubt(懷疑) vs Faith(信仰)?

《二十世紀少年》的真實與模仿 ── 浦澤直樹對柏拉圖開的玩笑
《二十世紀少年》既沒有高舉模仿的模仿,但也沒有眨低藝術。就如看完《二》,太陽明天照常升起。但沒有了《二》和漫畫這東西,也沒有所謂真實的浦澤直樹。沒有了《二》,我們也會遺忘了我們都曾經是個「二十世紀少年」:對未來,充滿期望與憧憬;對熱愛的東西,帶着一種誰也無法阻擋的衝勁;對非做不可的事,一味堅持下去。

試讀塞內卡 #論生命之短暫 #方舟文化 #塞內卡
生命誠然是短暫的。即使人類已經大幅延長了平均壽命,但時至今日,我們仍然沒有辦法擺脫這樣的無常:我們不知道走在路上,何時會天外飛來橫禍,不知何時會突然身染重症,不知道我們危脆易逝的生命,何時會忽焉如風中殘燭般轉瞬滅卻。然而,面對這樣的短暫,我們是否曾經思考過,應該如何把握自己有限的生命?
Book │ 《法高哲》#19 尊重理解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19 國家是否是思想自由的保障?

哲學樹洞:試說哲學的意義
「哲學」一字的的希臘文「φιλοσοφία」由兩個希臘字:「φιλία」和「σοφία」組成。前者指「愛」,後者指「智慧」。所以,「哲學」可以被視為一種因為對智慧的熱愛和追求產生的活動。面對著人生常有的「虛無感」,一些哲學家嘗試做的,是用最嚴謹的態度思考,希望提出一個站得住腳的答案。他們當然是希望安頓自己的生命,但更重要的,是這種安頓並不只是一時的安慰,而是自己深刻反省之後提出的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