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慢跑培養投資心性

亂世裡的說書人
·
·
IPFS
養成慢跑的習慣,某種程度也會影響到一個人的股票投資方式。至於如何的影響,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進來看。

今天嘗試將平常跑步的心得長期投資的心態做結合。股市反映人性,你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不僅相由心生也會反映在投資的方式與績效

台灣股市的開盤時間是9:00,收盤最後一次撮合則是13:30。年輕的時候在無本當沖(當日買賣)吃到甜頭,曾經單日賺幾十萬甚至視股市為ATM提款機。好幾度思考幹嘛努力上班?耗費整季勞力的時間還不如在股市冒險個幾分鐘

能夠這麼想其實是因為初期都是大賺小賠,因為沒侵蝕到本金才產生這種謎之自信。但是俗話說得好,風口上的豬也能飛,順勢而為的操作會輸錢才是問題。事實上,這段期間的當沖根本不是本事而是大盤指數的長期趨勢向上,甚至可以說不操作的績效還會比反覆操作來得好。印象中好像是2020年,已實現的損失將近20幾萬,反倒手續費折讓達到30幾萬,意識到只是在股市中當打工仔浪費時間享受刺激卻白忙一場後便不再當沖。

每日的股價波動就像每天慢跑,大多數情況不會有太大起伏波動。

後來雖然沒再玩當沖的投機遊戲,但是仍認為自己很會挑個股,能夠根據基本面消息面做短線交易。不過就如上圖示例,即便是看好的公司也可能因為股性而有劇烈的波動。此外,基本面終究是歷史資訊,消息面也不會是第一手資訊,所以能否在短線交易賺到錢還是需要結合兩者發揮想像力以及尊重市場實際走勢。通常心態上無法尊重市場的短線交易者,往往耐不住性子停損或者抱很久只稍微小賺,然後看著股價走勢一去不復返。

即便每天慢跑,當下身體與心理狀況只有自己最清楚;即便養成習慣,每天的成效也不見得會是一致。

接著是每年比較常會進行的波段操作。「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比起觀察單一個股的公司表現,不如觀察整個產業狀況,通常除非是很特別的利多/利空或績效表現,不然大多數的個股都是跟隨相關產業市場的走勢波動。換言之,只要不同產業都各持有一定的部位或者僅專注特產業,基本上每年都有機會在一次性的操作中取得不錯的績效。當然,沒時間看盤或研究個股的人,其實可以直接買被動投資的權值型ETF或高股息ETF,通常每季、半年或一年會調整持股和配息,這個過程其實就相當於是在幫你做波段操作。

剛開始慢跑可能沒多久便停下腳步,但回頭看會發現自己可以越跑越遠。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讓時間成為你的好朋友。

目前的投資組合包含2檔ETF(權值型與高股息)和8家個股(自組ETF)。基本上,靠這樣的投資組合每年配息已經達到一般剛出社會上班族的年薪。雖然巴菲特或蒙格都主張專注長期投資在幾家個股的報酬率才能最大化,但是他們沒說的是報酬率最大化也是風險率最大化,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此外,巴菲特雖然看似不支持買配息的公司,但是旗下的波克夏組合,其實有很多公司是屬於高配息或即便不配息也屬於成長股;也曾經在認為的高點時出脫持股;更知名的是也曾短線操作過台積電;另外他給妻子的建議是90%投資標普500。換言之,無論是一籃子股票、被動投資指數、高配息,他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價值投資風格,而非單純的僅支持單一派別的路線。

以上圖為例是個人持有的其中一家個股的走勢,過去的EPS很好且高配息,結果面對2019年底開始爆發的疫情時就格外的脆弱,直到近期虧損才開始收斂與開始有單季賺錢。假如這幾年我僅歐印(all in)這檔股票,那麼我就會失去參與整體市場走勢,以及其他潛在個股的潛在報酬。換言之,可以喜歡一家公司,但是沒必要和一家公司共進退。

長期慢跑讓人變得冷靜、有耐心、有信心,也願意可以用更長遠的眼光看事情

最後,雖然有一句諺語叫「一個人走得快, 一群人走得遠」。不過投資股票這條道路上,每個人終究需要悟出屬於自己的道。如同先前所提的股市反映人性,你不需要認識一個人,只需要單看他每年的績效與投資組合,就能大致揣摩對方是什麼樣的人。

市面上有很多經典投資書籍(或者網紅投資書籍),其實都可以加減看,重點是要在實踐的過程中內化這些知識成為自己的一套投資風格。如同一個人在慢跑的時候,其實就是在跟自己獨處與對話,回顧過往的經歷,思考如何面對當下,以及期望有什麼樣的未來。慢跑的距離、快慢、路線、方式、目標都是由自己決定,投資股票也是相同的道理,人多的地方不見得不能去,人少的地方也不見得是窄門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