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
5 人追踪
7 篇文章
MaryVentura

書評•評書|John Boyne,請停下你的筆!

John,不要再capitalize on Holocaust了,這樣傷害經歷過或懂得這段歷史的讀者的感情,自己臉上也不好看,更會誤導不了解歷史的讀者,停筆吧!

瑪力再說MariosBB

黃彪預警!為什麼要警惕奧斯維辛的常態化?|瑪力再說

这几天,三亚、成都、贵阳等地的疫情防控相继解封,除了我们看到的人民群众欢天喜地之外,另一则消息如同一道犀利的闪电映入我的眼帘,三辉图书在9月14号发表了一片文章,名字叫《当下最该警惕的,是奥斯维辛的常态化》。这篇文章表面上在是卖一套书,这套书的作者正是历史学家们研究奥斯维辛集中营...

Rafael Cao

欢迎来到地狱——读布鲁诺·贝特尔海姆《极端情况下的个体和群体行为》

所有2022年4月1日到5月31日期间生活在上海的人都该读读这篇文章

王立秋

齐泽克:非再现艺术的政治含意/我会因为在《今日俄罗斯》上发表文章而感到羞耻吗?

奥斯维辛的极端恐怖并没有把它变成一个把它幸存下来的受害者净化为摆脱所有卑鄙的自私自利、有伦理感受力的主体的地方;相反,奥斯维辛的恐怖部分就在于它也让它的许多受害者变得人不像人,把他们变成残酷冷漠的幸存者……“如果权力会让人腐败,那么反过来说也是对的;迫害也会腐化受害者,虽然这个腐化可能更加微妙也更加悲剧。”

文化批评与研究

奥斯维辛之后的教育

奥斯维辛之后的教育ERZIEHUNG NACH AUSCHWITZ 作者:西奥多·阿多诺 译者:孙*沛 校对:邓晓芒 原文原载:Theodor Adorno,Erziehung zur Mu?ndigkeit,Vortrage und Gesprache mit Hellmut...

Evelyn

奥斯维辛之后——由一篇时评引发的思考

长江日报时评 昨晚的这篇时评激起千层浪。这不仅是因为作者可笑的主旨,更是因为结尾处引用的阿多诺名言:“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网友们震怒于把官媒无耻地将没文化看得如此理所当然的同时,亦震惊于将武汉比作奥斯维辛的修辞——这一修辞也戳中了人们对于湖北惨状的痛点。

子扉我

奥斯维辛的摄影师

“饥饿的人只想到吃”。正是出于求生的本能,加上坏运气,永远改变了威廉·布拉塞的人生轨迹。也正是出于求生的本能,加上好运气,威廉·布拉塞在数次“跳槽”后,终于成功获得一份相对安稳的“工作”:第26号营区鉴定科的摄影师。这就是他在奥斯维辛度过的五年。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