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book icon

MaryVentura

@9thkingdom

꩜月圓如鏡꩜|中秋減字連環

這首減字連環回文並不限於所有我已經列出的七種讀法,三言、五言、七言、小令亦無限制,你怎樣讀,怎樣賞析,都是你從我的中秋裡看到的你的中秋,你的珍藏。꩜月圓如鏡꩜。

虎讀不食子|愛麗絲·米勒——匱乏愛的父母造成的代際創傷

任何一個處在生命之初的孩童都會將自己的注意力完完全全給到父母身上,以求存活。這種完全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匱乏愛的父母當作替代品。

姥爺與《層雲》

發表於《歐洲書評》第二期,原文英文,譯文略有改動。

書評•評書|蘇珊·桑塔格談「服美役」、「白瘦幼」與「雙標」

because this culture retards women.

《夏詞》順回兩首

德國最後的夏天了。不知道是我送走了一個個夏天,還是夏天送走了一個又一個的我。

我愛過|Louise Glück的詩句•我的人生碎片

其實家鄉一直都有河,只是我不懂睜開雙眼,相信自己。

求助•關於「女性友誼」的一個小案

一個發生在我身上的「塑料姐妹花」小案,感謝妳/你閱讀,更感謝妳/你暢所欲言,幫我解惑🙏超長文預警😂

虎讀不食子|兩樁弒母小案:Gina Grant&吳謝宇

一個收到哈佛的錄取通知書後又被拒收;一個從北大肄業;同樣都犯下了弒母的罪案,命運卻完全不同。常常想,為人父母是不是對於一部分人而言就是做上帝一般的感覺呢?兩個「瀆神」小案。

生成藝術|Duke +1生成藝術NFT中的emotions

難得的週末看展,欣賞自己喜歡的NFT藝術

書評•評書|中島京子的香菇和Aimee的檸檬蛋糕

中島京子筆下的TaiHei找到了答案,然而Aimee的Rose卻還沒有,她的故事以一個疑問句結尾。突然覺得如果我要寫一本書,是不是也會找一個疑問句來結尾?大有可能。因為我有太多的問題了,而誰、哪裡能給我提供答案呢?或許是記憶——記憶中飯食的味道,記憶中水泥的路,記憶中積著雨水的小坑,記憶中哪些離我太遠的痛。

寧獻王的《夜坐》

一個可以發生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人身上的「夜坐」,唯一的「時間」是「黃昏/昏黃」,彷彿一天在人生中的重複出現就是回文本身。

書評•評書|柳美里筆下的流浪

流浪,是沒有目的的行走與滯留。

三張照片•分享幸福

我,也能看到幸福;感受幸福;播撒幸福。

書評•評書|翟理斯談清末女性地位

說了寫小案,又跑偏了。在我眼中,翟理斯有點像中國的馬克·吐溫,他的文字詼諧幽默,漫遊中國,對中國瞭解深入,我喜歡讀他的小案,看他筆下的晚清風土人情,那些故事總讓我想起馬克·吐溫的歐洲遊記。當然,翟理斯並沒有像馬克·吐溫嘲笑德語一樣地嘲笑中文,相反,他學習了中文,對漢語語言有著深入的研究,甚至他發明的拼音系統至今仍然有沿用。

Hello,這是分門別類的我!

我的選集,你的條理😊

145年前的今天,《北華捷報》上的一個翻譯小案

145年前的今天,《北華捷報》上一小則針對翻譯出錯的讀者來信展示了一個「求甚解」學生對於翻譯準確性的字斟句酌態度。這位學生挑戰被廣泛引用的譯者的翻譯,寫了封處處諷刺的信,且來信被《北華捷報》出版,讓我們看到145年前的今天在《北華捷報》上演的一場「挑戰權威」的文字戰。

《回文類聚》之具象回文《蟠桃》

八月初,依舊盛夏,賞一個「蟠桃」吧。

虎讀不食子|榮格理論中孩子「自我」與「他者」的形成

很多小孩子徘徊在「自我」和「他者」之間,該榮格學派學者認為,從人類最初的生命開始,都是小嬰兒在不同的階段跟外在的世界negotiate的一個過程。有時候因為外部條件和支持的不足,negotiate失敗,小孩會退回至從前的一個階段,甚至嬰兒時期「非黑即白」的世界觀。其實,這也是武志紅《巨嬰國》的理論支持了。

虎讀不食子|榮格理論中的兩件「睡眠」小案

We are all prisoners of sleep, aren't we?

《春詞》順回兩首

具象詩跟回文結合,豈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