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在移民前 (3) 斷捨離
斷捨離,意即「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事物;脫離對物品的執着」

在日本難以斷捨離的問題點之一二
「搬家是斷捨離最好的契機」,只是過程太折磨人!

丟掉小孩的東西,需要事先溝通嗎?
有時候我們可以去思考何以我們認為有權決定小孩的物品該如何處置?是否是源自於我們對小孩的支配感與控制欲?卻從未認真思考過「尊重」這兩個字。

聯動。舊鞋救命
捐物是把自己沒用到的好東西分享!

芝麻塗鴉🤍斷捨離-衣服包色篇
一直挺嚮往斷捨離的生活,不過執行起來真的很不容易…

閱讀筆記《囤積癖》
★囤積既非強迫症,也不是焦慮症,而是在消費文明的外衣下「痛苦和快樂的混和」,讓我們看見人是如何能樂在獲取事物,同時又苦於無力管理或甩掉隨之而來的過多雜物。

264 | 不執迷整理收納,也是一種斷捨離
家事女王其實沒有變,她只是把「只保留怦然心跳」的原則,用在無形的事務上而已。

【隨筆】為何拆信封直接要用手撕?!
我嚮往井然有序的生活。

捨與離
一邊整理,一邊回憶,一邊回憶,一邊捨離。也罷!船到岸邊,自然隨緣;千帆過盡,諸事皆空。

less is more
「Less is More」這個簡潔明瞭的哲學理念源自建築大師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設計風格。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追求物質上的豐盛,卻忽略了內心精神上的滿足。因此,減少對外在物質的追求,轉而專注於內在的自我成長和提升,是提高自由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徑。

最值得投資的習慣:斷捨離
如果人生要培養一一種最大效益的習慣,「斷捨離」一定是頭3位之一。記得在接觸「斷捨離」之前,我的房間也是十分混亂,充滿離物。衣服不是放在衣櫃,而是在凳上。每次要用書檯,都要將雜物從書檯搬走。那段時間的生活和思維也如同房間一樣,一遍混亂,沒有方向感,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

《全球化5》全球化的問題3:糧食變成商品
糧食不是商品,而應視為權利問題。
大概是近年來最認真的斷捨離
隨著年紀逐漸接近三十歲,我的房間卻像個十三歲的孩子般凌亂。每每被媽媽說房間東西很多且雜亂,我只是聳聳肩說:「但這樣會讓我比較舒適。」之類的理由帶過。過去我曾嘗試定期整理一次辦公桌,整理完的當下心情很舒坦是無法否認,但當緊急之時忽然找不到東西放在哪裡(這樣的辦公室文化又是另外的話題...
不小心開了一間環保商店-有春商行
如題。
取捨---你想要獲得誰的肯定?你可以不用在乎誰的批評?你一定要學會取捨。
唯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你才能在工作職場悠遊自如

舊物處理
處理的不只是物品,也包含那段回憶~

閱讀筆記《不用努力!也能維持整潔的佛系房間收納法》
★只要放棄「一定得好好整理」的想法,亂七八糟的房間就能變身為長久整潔的房間!

閱讀筆記《衣櫥減法:喚醒輕盈的自己》
★每天早晨站在衣櫥前,你有什麼樣的感覺?是茫然不知所措?或是苦惱眉頭緊皺?有沒有可能,一點點衣櫥的改變,能夠讓你的一天,始於輕盈、始於享受?

朝有趣〉年前你需要斷捨離什麼呢?
在這個需要年前掃除的時間點,我想內心也是需要清理一下

生活雜記0109
2023的第一個自我覺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