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其實是幻愛的「女主角」
我没有向朋友提及過,或者我自己也覺得掉臉。

給一位努力在黑暗中走出來的朋友
那時你才十七歲的年紀,便因情緒病住院了大半年,從此我們不能再同堂上課。出院後你重讀了,你努力康復、努力追趕學業。

對不起,給你帶來騷擾,但是。。。。我也控制不了
我是一名妥瑞症患者,這是我的經歷

我還未有死去
身心受病患困擾,雖然我未至想自殺,但人生没有目標,不知活着為什麽。。。

星期一症後群
不知道其他人會否跟我一樣,星期一特別容易病?病到不願起床、不願換衫、不願出門、不願上班、不願工作作... 還是只有我只這樣?
閱讀筆記-轉大人的微焦慮求生指南
說實在的現在我這年紀今年29明年30,不怎麼像個小孩,但個性上也不完全的所謂有大人成熟。有時我做決策仍是衝動,應對進退上可以更有大氣跟底氣,也就是生命中總有的不完美,讓人有反思跟進步空間。因而看看此書更認識自己。

和你談一場抑鬱
當我們都努力保持身體健康,有多少人會花時間關心精神的健康呢?
你的行為會影響你的孩子
從父母身上看到自己的缺點
對自己好一點,也同時為別人活得更勇敢
世界太亂了,大家要堅守自己,讓自己活得更強才能對抗亂局。

成為情緒的觀察者
要處理情緒,只能成為情緒的觀察者

從電影《一念無明》窺探「饒恕」本質
預告: https://youtu.be/HwN9A1cin5c 電影簡介: 黃世東罹患躁鬱症,在情緒裏反覆煎熬。爸爸離家留下久病的媽媽,家門就是柵欄,一點點碰撞摩擦都讓母子倆露齒相鬥。有一天,阿東幫失禁的媽媽沖洗,卻意外結束她的生命,被判入住青山醫院(香港有名的精神病院)。

拖延症極可能是跟我們的情緒有關,不是我們的時間。
根據傳統思維,拖延者被認為有時間管理問題,需要學習如何更好地安排時間。然而,心理學家發現很多研究都顯示 ,拖延極可能是跟我們的情緒有關 ,不是我們的時間。研究表明情緒低落只會增加拖延。

如果呼吸也極困難—情緒病逃生記
「人生猛撞牆-四」
【社區活動】睡美人終結前一定要完成的十件事情
死亡從小就沒怎麼離開過我。小時候是面對最愛的人離世,大一點時也有一些親人遠親辭世。到大學開始,是自己腦中一直想辭世,甚至令我很多東西不得不斷斷續續地做。還沒死掉,是因為內心還有想做的事,阻止著我。

「請輸入人生標題」
自定義摘要?
自主學習之旅|父母是孩子生命的農夫
過去一個多月香港已有10宗學生自殺新聞。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我們應怎樣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給我的臨床心理學家畫的咭
去年再看政府精神科,而然再轉介去看心理科,我再見十六年前在沙田醫院看過我的臨床心理學家郭姑娘。

學會情緒管理,真的就不會浪費時間糾結了
情緒管理真的很重要,要有一個穩定的情緒真的不是一般的重要

爆裂的恐懼
恐懼和絕望的感受不會馬上就奪走思緒,而是緩慢的散射到整個人的身體、心靈和思考方式,在懷疑的恐懼和神經失調的衰弱中不斷證明自我的衰亡。很多的徵兆帶來短暫的生命希望和動力,可能會令人可以在陷入絕望的圓心前掙扎跳離兩步,但是更多的徵兆令到本已衰弱的身心向絕望圓心跳近三步,在反覆的希望和...
【社區活動|遠離焦慮】那份根本不屬於今生的焦慮。
「我只是因為愛你而感到害怕。」他斬釘截鐵地說。我聳肩,回道:「你愛我的話根本不用害怕,害怕是因為你曾經失去過,而那不是今生的事情,而是前世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