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
12 篇文章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敘事與人生(二)︰形塑時間

要明白敘事為什麼具有這樣的功能,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敘事。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簡單的說明敘事的基本特徵。

标签活跃作者
  • 藍玉雍
    藍玉雍

    畢業於中正大學心理和哲學系,現就讀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曾在關鍵評論網擔任書評專欄作者。文章主要投稿、刊登於 香港 微批paratext 或 虛詞.無形網站,多為文學、哲學類性質。另也有動漫評論發表於U-ACG。 信箱:f0921918962@gmail.com 信箱:f0921918962@gmail.com

    allsorrowcanbeborne
    allsorrowcanbeborne

    讀哲學,主要關注政治、歷史記憶與敘事的關聯。

    人二譯社
    人二譯社

    翻譯圍爐💬👻📑📚📝🗺

  • YvonneEcho
    YvonneEcho

    喜愛三毛的文筆靈魂、希望有天也能行走世界、紀錄一切。 https://linktr.ee/yvonneecho

    River
    River

    關於我 在嚴肅與狂亂中,遊走 在正經與脫序中,探尋 在順從與叛逆中,剝落 從生到死的過程,體驗 喜歡電影、閱讀、音樂、跳舞、冥想、爬爬小山、 也喜歡書寫~~關於生活、愛與感動的小故事。

Openbook閱讀誌

國外愛這味》Busan Story Market觀察:類型化敘事包裝,具普世價值,是能否走向國際的關鍵

直擊韓國釜山「亞洲內容暨電影市場展」現場!今年台灣多家內容業者與原創作者帶著原創IP前往韓國釜山,參加市場展的轉譯單元「Busan Story Market」與國際交流。台灣是今年「Busan Story Market」的主題國之一,《律政女王》的作者Aris 雅豊斯以及《我在犯…

allsorrowcanbeborne

《歷史性的體制》讀書筆記

法國歷史學家阿多格(François Hartog)的重要著作《歷史性的體制》(Régimes d'historicité),提出並分析集體時間秩序這樣的概念,即集體如何統合過去、現在與未來三重時間維度之間的關係;在該書中他呈現了幾個典型例子,以及歷史性體制的變遷。

allsorrowcanbeborne

新譯《極權主義的起源》推介

商周出版了全新、完整的繁體中文版《極權主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是好友李雨鍾博士的心血結晶。新書出版感覺必須說點什麼,作為一種思想的交會,不負譯者的辛勞,所以略獻管見。雨鍾的譯者導讀,提供了更完整而包容、對這部著作的導引,這篇短…

Arstin Chen

故事與敘事的力量:電影《三千年的渴望》

根據A.S. 拜厄特短篇故事《夜鶯眼中的惡靈》改編而成的電影《三千年的渴望》,是由喬治米勒執導,蒂妲史雲頓和伊卓瑞斯艾巴主演。電影講述一名研究世界神話的敘事學家艾莉西亞,在前往伊斯坦堡演講時,意外獲得一只裝有精靈的瓶子。當艾莉西亞無意間將精靈釋放後,故事也就此開展⋯⋯。

玄音

將死之人最後的救贖

選擇面對死亡時,不訪先看過這篇故事後,給自己幾秒鐘時間來回答眼前的生活,還有讓你懷念或不捨的人事物嗎?

River

聽見也聽懂子宮的敘事

坐看雲起,樹影婆娑,彷彿我和子宮共舞,在愛裡……

毒蛇食評

從兩千年說起 (一)

兒時到花蓮的所見所聞、片段記憶

藍玉雍

讀胡利歐.雅馬薩雷斯《黃雨》:亡靈的敘事與淋濕存在的「混濁感」

這種無形的傷口的名稱或許就是孤寂。他讓回憶就像凝視自我的廢墟,看著它慢慢崩塌,讓自己在目光無止盡地內心徘徊裡,慢慢失去存在感。而時間和記憶是徘徊不走的亡靈,不停糾纏現實。想遺忘卻也無法做到。雖然整本故事摻雜著城鄉議題,但《黃雨》真正想描寫的,其實更像是人的孤獨、死亡與回憶的孤寂。

人二譯社

譯步亦趨|若是純屬愛:同志文學的翻譯與重構

近日某建制派議員斥港版《大叔的愛》是「糖衣大麻」,認為同性愛的劇情設定推動無孩家庭,違背了中國傳統價值,有違國安法。看完報導「得啖笑」後,或許也該想想這種無稽指責從何而來?一直以來,主流媒體究竟是怎樣建構同性戀者的形象?男主角Edan曾在直播中分享,他認為《大叔的愛》令大眾對同性戀的接受程度更高。

YvonneEcho

《寫作》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最近才理解這些東西到底是在說什麼(笑)暢銷作家的21堂繪本寫作課:大師的30年精髓20道寫作練習題 簡單的說、寫一個故事,看你要用「誰的視角」來解說這篇故事 繪本也有這樣的觀點、要先決定要用「誰」來當「敘事觀點」 @敘述聲音——第三人稱,單一觀點局外觀察者,不參與行動,而是敘述故事的情節。

藍玉雍

班雅明《靈光》:藝術作為歷史與記憶間的辯證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截自博客來。靈光(Aura),是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在1936年的文章 — —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中提到的藝術概念。這個概念影響了後世藝術哲學研究的焦點,其中最大的莫過於,開始關注藝術作品中,技術物質性可能引發的精神、心理作用。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