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155 are following
623 articles

.

.

FunkyLily

解構林鄭(還有她那代人) - 讀呂大樂 《四代香港人》

林鄭搞出來的爛攤子,到底從何說起?(註:原文於 2019年6月22日在 Medium刊登) 早前在Medium 看到有筆友以病理學的角度分析林鄭的過度自信與狂妄。而朋友最近重讀《四代香港人》這本2007年出版﹑簡單而精要的社會學經典,驚覺這本書完美解構了今天林鄭的行徑。

KC

《奇諾之旅》讀後感

旅行不只是旅行

圈圈轉圈圈

畫說好書_《鄉關處處》_異鄉異地皆為過路

上海的人就是海裡針,手一鬆就沒有了。

KC

《實力至上主義的教室》讀後感

實力至上主義的教室的故事的背景設定在一所特殊的學校,這所學校完全奉行著實力至上的原則。在這個世界中,一切都取決於一個人的實力,不論是在學業、體育還是社會地位上,只有最強者才能獲得最高的地位和權力,特別是書中有個角色的一段話「所有的人類都只是工具。

KC

《加速世界》讀後感

《加速世界》是一部以虛擬現實為背景的輕小說,其故事情節不僅充滿奇幻冒險,更在思考人類與科技、自由與依賴等議題上提出深刻的探討。首先,說道這小說的故事背景。在這個虛擬現實世界中,人們可以透過神秘的「加速」技術進入一個以無限加速度運轉的虛擬世界,這個背景帶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現實與虛擬之間的界線在哪裡?

天藍

閱讀 | 八月我所看的書八月閱讀

八月閱讀了四本書籍,兩本散文,兩本小說。對我來說,這四本書籍都有點無趣,希望9月能更好一些。

踪天朔

我买不起书了

书确有其价值,但我蛮想先上车后补票的。——比较杂乱的几篇读后感。

天藍

閱讀 | 一個人也要好好的吃飯

現在人手一機,大家已經被手機佔領所以的時間,當然也包括吃飯時間,就像我跟朋友吃飯的情況,雖然我也跟隨潮流在吃飯前,將食物拍攝下來上傳社會媒體,但之後就會好好的享受美食,沒必要不動手機。

淇淇

《比冥王星更遠的地方》:精練的小說

每次讀著文學小說,人也變得文藝起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其實都只是在讀比較通俗的推理小說。之所以會對《比冥王星更遠的地方》感興趣,是因為故事簡介十分有趣,一個陪伴癌末母親的文藝青年,與一個家庭美滿的高中歷史老師,兩個人都在寫著小說,而他們所寫的小說,竟然是對方的人生。

司湜

輕聞書香 | 從《丑后》看跨越界限的感情

選擇返樸歸真,寫就了最保守傳統的結局。或許這也是有意而為之。可能因為不完美,才最符合現實。雋永動人的感情,從來不是旨在成就完美,而是縱使你不完美,我依舊愛你。

天藍

閱讀 | 7月我所閱讀的書籍本

這個月只看了三本書籍,但前面兩本頁數很厚,所以這個月閱讀量還是不差的。

AlexKCC

《原子習慣》讀後感

一如心理學家榮格所言:「倘若無法意識到無意識,它就會指揮你的生活,然後你會稱之為命運。」

AlexKCC

《人命如何定價》讀後感

「不受重視的生命,獲得的保護較少。」- 霍華德·史蒂文

ivy 蝦

隨筆|當「事件」墜落

那些不被人理解的人生突轉,和觀者之間橫亙著的恐怕不只是時間的空白,還有一些巨大而超出理解範圍的、爆炸光芒不可逼視的「事件」。

Lam Chan

至愛繪本系列——《成長的路,自己走過才算數》

小鹿在雪地上冒著風雪前行,記憶中的太陽離他越來越遠,也許他的太陽朋友已經把他給遺忘了,或許他走了這麼遠,所有的努力也只是白費,但他還是繼續前進,穿越白雪和風霜。

圈圈轉圈圈

畫說好書_《八尺門的辯護人》&《流氓王信福》_正義是否有標價?

幸與不幸,很多時候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罷了。

天藍

閱讀 | 6月我所看的書

6月份我看完了5本書籍,1本懸疑小說、1本推理小說、1本在日本生活的散文、1本談孤獨的書籍,以及1本漫畫,下個月再加油!

Lam Chan

「徒勞無功」與「不期而遇」——《存在的理由》讀後感(1)

有時「不努力」的可以得到一個懂事的孩子,「努力」的卻得到一個叛逆的孩子;有時從孩子的行為表現又根本分辨不出他的父母是不努力還是很努力,原來其實沒有分別......不論努力還是不努力,似乎都不保證「效果」。似乎處處「碰壁」,這世界似乎有一現實是我的「障礙」,是我不能逾越的。

天藍

讀后感 | 將死未死的青

看《將死未死的青》時,我一邊看一邊很揪心,甚至有些無法呼吸,放下小說不想繼續再讀下去,霸凌就不應該發生,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工作場合,但現實是每天以不同的形式都在發生,感覺很可悲。

三好咪

親子共讀《掉了》

迷糊的小佑經常弄丟東西,他曾想過那些東西是不是都會長腳,一個個從他身邊溜走?他的媽媽為此也相當苦惱。有一天,小佑放學後衝回家,大喊:「媽媽!掉了!」這次究竟又掉了什麼呢?共讀後,除了莞爾一笑,還能跟孩子聊聊「長大」喔!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