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史
阿嘎
主理
5 人关注
22 篇文章
偏門研究員 KUN

[人物]南臺灣第一拳師—施濶口

一生堅決抵抗日本的施濶口,一句日文都不學也不講,曾因捲入特高事件而被捕。而迎來歡天喜地的光復不久,卻又因二二八事件及後續白色恐怖兩度入獄,槍口餘生的他一病不起,原本懷抱的祖國夢也就此粉碎,最終在1953年逝世。

偏門研究員 KUN

[史話]高雄「市」的第九十九個生日!

1924年12月25日,「高雄市」之名開始深烙於臺灣史,起初只是臺灣西南沿岸其中一個潟湖地帶發展出的漁村聚落,高雄港區歷經清國時代開港通商、日本時代築港工程、民國時代經建計畫等過程,躍升為臺灣南部的重要政經核心,並奠定現今璀璨港都的城市面貌。

偏門研究員 KUN

[城市]高雄林商號合板工廠舊廠房大火

座落在愛河中游接近高雄美術館周邊地區的林商號合板工廠,其中一棟舊廠房有汽車用品、輪胎、環塑木等業者租用,在昨夜十點間開始發生火災,由於廠內有不少易燃物品,消防人員直至凌晨才控制災情。然而大火過後,這處工業城市遺留在愛河畔珍貴的產業場址,是否還有再生、發亮的機會?

偏門研究員 KUN

[城市]表層想像與真實地方—談公共藝術「大港迴聲」

10月開始在高雄舉辦的臺灣設計展,主展區位於高雄港蓬萊商港區,其中一個參展團隊侯林設計的作品「大港迴聲」就在不遠處。這個號稱全國最大的有聲公共藝術,強調從基地的歷史找尋線索,成就港區新地標,然而在其美麗樣貌外,團隊表層的想像卻與真實地方的脈絡有著不小落差,甚至還有誤導史實的情形。

相关标签

  • 觀光
    3040
    都市
    2337
    文化資產保存
    25
    香港人加油
    1037
    公共空間
    2234
  • 文創
    2433
    產業
    2329
    歷史建築
    1530
    城市學
    78
    居住
    1925
返回全部
偏門研究員 KUN

[史話]歷史上的今天—臺灣首條糖業鐵路運轉

1900年臺灣南部鐵路通車的隔年,建置中的高雄橋頭糖廠就已利用鐵道進行運輸,開啟一系列鐵道與軌道運作試驗。1905年首先引入軌距30英吋的軌道供牛隻牽引作業,1907年加以鋪設蒸氣機關車牽引用鐵道,9月15日舉行運轉式,是30英吋軌距專用私設鐵道的嚆矢,更被視為島內糖業鐵路的起源,帶來臺灣史上重大的產業革命。

偏門研究員 KUN

[城市]人文富有的「貧窟窮巷」?談高雄前金林投里

高樓環伺的林投里,是高雄前金區歷史悠久的聚落,因為城市發展政策缺乏檢討的歷史共業下,被限制建築行為,導致違建情形嚴重且維護低落,而遭冠上「貧民窟」的惡名。不過也因為這美麗的錯誤,留下前金難得的人文資產,可惜在現今城市進步的發展概念下,未來嶄新的巨大量體可能取代這座迷人街區。

偏門研究員 KUN

[城市]曾經古都車站前的老榕風景

日本時代的臺南車站前,座落著一棵極大的榕樹,見證著車站的設立、修建與新建,不僅是許多外地人搭乘火車來到府城的第一印象,也是南國豔陽下往來旅客歇腳乘涼的好所在。然而,過去這棵扮演古都地標的榕樹,多數人對於它的消失都不太清楚緣由。

鄒頌華

探索廢墟時,我看到隱藏的都市吶喊聲

這上半年間,每到城中廢墟探索,也能看到一個城市的躁動和暗湧。這些呼叫聲,在強調「由亂入治」的主旋律下不會被聽到或被看到,卻在自生自滅的廢墟中光明正大地呈現出來。

鄒頌華

沒事找事幹,探索香港的都市廢墟

這兩年被困在香港這座愁城太久,發展出「探廢」的興趣。我對Urban Ruins(都市中的廢墟)一直情有獨鍾,但真正密集地去探廢卻是最近的事。我個人認為,探廢是釋放內在野性能量的方式,人太被馴化、生活在太舒適的環境,會慚慚失去生存和面對邪惡的能力。

偏門研究員 KUN

[建築]老建築的活化轉用——葬儀空間

全臺僅存的日本時代葬儀堂「田町齋場」好不容易成為文化資產,卻遭到高雄市議員與部分民眾視為嫌惡設施,殊不知這棟建築在他們還沒出生時,作為葬儀空間僅有十年,後來還歷經學校、市場的使用,大家熟知的「岩仔市場」在此經營了一甲子,承載許多中鼓山發展記憶。

偏門研究員 KUN

[城市]新濱老街的3650天

十年前的春日,高雄市政府為執行「鼓山廣三闢建工程」,欲將百年歷史的新濱老街夷為平地,改建為廣場與停車場,以促進哈瑪星觀光發展,由於這不合時宜的都市計畫將破壞高雄珍貴的人文資產,因此催生了新濱老街的保存運動。

偏門研究員 KUN

[史話]七十五年前,哈瑪星一顆殞落的新星

七十五年前的二二八事件從臺北延燒至高雄,3月3日起開始有較大規模的衝突,為解決軍民對立的緊張狀態,由市府、市參議員與地方官紳組成事件處理委員會協商事宜,3月6日上午談判破裂,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派遣軍隊下山,開始了全臺最早的軍事鎮壓,使高雄被形容為事件中最悲情的城市,許多地方領袖與知識精英也因此罹難。

偏門研究員 KUN

[史話]高雄二二八事件中發行號外的《國聲報》

從1930年代到現今,兩棟老屋屹立將近九十個年頭,它們的存在,使後世還有機會閱讀到日本時代印刷出的書籍與刊物,並讓人民知道二二八事件期間所發生的情形,還意外造就以愛為名的浪漫河流,一直默默地在街頭盛載著記憶,訴說那些歷史現場中的城市故事。

偏門研究員 KUN

[史話]高雄二二八事件點燃的第一把火——新高雄大酒家

適逢二二八事件七十五週年之際,屹立高雄街頭八十多個寒暑的老建築,不僅是此歷史事件的重要現場,並見證了鹽埕商業街區的發展,獲封「政治大樓」的它,更是高雄地方政治史上十分重要的地標,現在則搖身成為吸引饕客造訪之所在。

偏門研究員 KUN

[城市]去駁二卻不知其名?——駁二藝術特區開拓二十週年

身為南臺灣重要文創基地的駁二藝術特區,幾乎成為高雄必去的觀光景點,不過多數民眾都搞不太懂命名的由來,也常會和不遠處的「棧貳庫」搞混,甚至網路上可以看到官方諸多「倉庫位於高雄港第二號接駁碼頭」的錯誤說法,究竟「駁二」到底代表什麼意思呢?

大家備份

冉雲飛:一座城市的社會學生長與觀察

2014-11-23 *在我們這些不識時務的人看來,每條街道,都應該得到關注,諸如文化歷史、記憶痕跡,特別是那些街道上曾經或正在住著的民眾。我主張做街道的口述史,這樣的做法,可以從小學課外活動開始。小學生這種課外活動,學校應該委託給比較專業的關於街區歷史建設的民間組織來做。

偏門研究員 KUN

[城市]愛河灣,佇佗位?

愛河灣之名源自於2017年度的亞洲新灣區計畫,預計將愛河出海口的高雄港13、14、15號碼頭規劃為「愛河灣遊艇碼頭專區」,事實上愛河灣的輪廓最初是在打狗港第二期築港計畫中,在1917年度的擴張計畫提出,是為提升船舶收容能力而規劃的船渠。

正宜

行走的台南史--城市的歷史痕跡

有人說台南像大阪,是一個由運河誕生的商業都市,也有人說台南像京都,有許多歷史的餘韻。我覺得台南也很像羅馬,隨便縱切或橫切都會出現不同時代的遺跡和景色。行走的台南使這本書,所描寫的是透過[行走]這個動作,所實感的城市歷史痕跡。因此只有在行走時才能體會的府城的[坡度],也在這本書的紀錄裏。

偏門研究員 KUN

[史話]城中城大樓憾事的「歷史共業」?

高雄城中城憾事所引發得眾多討論,皆提及產權複雜的因素,導致管理與整合上十分困難。後來一翻文獻資料,才驚覺當初城中城構築的美好計畫,卻埋藏著不肖商人的圖謀,曲折過程造成的結果,很可能是悲劇的肇因之一。

偏門研究員 KUN

[城市]港都不可承受之惡?—談高雄鹽埕府北地區

重陽節凌晨的大火,吞噬高雄鹽埕區的城中城大樓,傷亡慘重引發全國關注,許多人在討論都市更新以及危老重建之餘,府北地區的一些歷史過往也逐漸被重新掘出於大眾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