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七十五年前,哈瑪星一顆殞落的新星

偏門研究員 KUN
·
(edited)
·
IPFS
·
七十五年前的二二八事件從臺北延燒至高雄,3月3日起開始有較大規模的衝突,為解決軍民對立的緊張狀態,由市府、市參議員與地方官紳組成事件處理委員會協商事宜,3月6日上午談判破裂,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派遣軍隊下山,開始了全臺最早的軍事鎮壓,使高雄被形容為事件中最悲情的城市,許多地方領袖與知識精英也因此罹難。

打狗早期發展和漁業息息相關,最早形成小漁村的旗津島,高雄漁業大王——王沃即是在此發跡,從事鮮魚批發,兼營帆船漁業,後來擁有機動漁船,逐漸擴大漁業經營。隨著築港計畫進行下,對岸的新填築地及船渠相繼完成,成為今日人們所熟知的哈瑪星地區,1912年打狗魚市場設立於湊町的岸邊,王沃亦遷居至此地。

1920年代初期高雄魚市場位於湊町的本場(資料來源: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後來王沃成立的丸山商號逐漸成為魚市場最大的盤商,其鮮魚銷售不僅供應臺灣本島,還包含往日本、朝鮮及滿州等地。除了鮮魚販賣業務,同時擁有廣大的漁塭, 兼營餌料買賣,可見其事業經營的龐大規模。全盛時期王沃共有機械動力漁船三十幾艘,其中兩艘為可從事遠近洋漁撈作業的拖網漁船,是當時高雄臺籍人士中擁有漁船總噸數最多者。

王沃曾擔任高雄魚市株式會社取締役、高雄協同漁業組合理事、高雄製冰株式會社取締役、高雄漁船互助會會長、高雄州水產會議員、高雄貝殼採取組合組合長、南洋出漁組合理事等要職,在漁業領域扮演重要角色,被譽為是南部水產界的第一人。

高雄魚市株式會社事務所(資料來源: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由於事業的成功,1937年王沃在哈瑪星建起一座大宅邸,由三層樓前棟及兩層樓後棟組成的建築裡,囊括丸山商號的事務辦公、員工住宿、設備儲放,以及王氏族人的日常起居、生意經營、賓客接待等,設計者蔡欲修建築師利用前、後棟與高、低樓層之差異,巧妙區分出從公眾到私密的空間屬性,並藉由外廊與樓梯串接不同動線,服務各種使用需求。但可觀的量體規模在二戰時引來美軍轟炸,三樓部分炸毀後未復建,剩下現今兩層樓的樣貌。

日治時期王沃、王石定故居外觀舊貌(資料來源: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王沃之長子王石定,優秀的他從高雄中學校(今高雄中學)畢業後,前往日本就讀早稻田大學商學部,返臺克紹箕裘並發揮長才,陸續擔任嘉義魚市株式會社取締役、南進海運取締役、高雄水產會議員、株式會社民報商事社監查役、高雄水產加工業會社取締役、 高雄興業信用組合理事等要職。

1940年《高雄新報》中關於王沃、王石定父子的報導(資料來源:《高雄新報》)

戰後,王石定將丸山商店改名為「臺灣海產行」,先後任職高雄市漁會理事長、高雄市第一漁業合作社理事主席、高雄市魚市場主任市營事業管理委員會委員,除了原有水產事業的經營,還有建昌有限公司理事、協隆興行董事長、鼓山戲院及明星戲院董事長、高雄第三信用合作社理事、高雄市東港同鄉會理事長等身份。王石定持續參與許多公共事務,1946年更獲選第一屆高雄市參議員,為廣大漁民謀福利,為人樂善好施、熱心公共事務,深得人緣,是當時高雄市政商重心人物之一。

1951年高雄市參議會第一屆全體參議員合影中左上為王石定(資料來源: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但這顆亟可能成為後來民選市長的耀眼新星,卻在三十五歲時英年早逝。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之際,為阻止軍隊任意射殺市民,3月6日王石定與其他參議員及市民代表,集會於高雄市政府(今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討論時局,卻在等待代表團的談判消息時,遭要塞司令彭孟緝所屬部隊攻擊,與會人士近六十人,皆因逃難不及而慘死,這場軍事鎮壓史稱「三六慘案」或「三六屠殺」。王石定的遺體被發現時,身上總共有十二個傷孔,包括彈孔和刺刀孔,佩戴的戒指、手錶等都被剝得精光,經過一番波折後,方得以入土安葬。

目前已被登錄為歷史建築的王沃、王石定故居

然而二二八事件期間,王家宅邸由於規模龐大,附近無論台灣人或外省人,都緊急逃難至此,王家遺族好心收留,住家幾乎成為大型避難所。但眾人曾差點遭到軍人射殺,因為有部分一同避難的外省人挺身出面說明,才免除另一場血腥屠殺。

三六高雄軍事鎮壓至今已滿七十五年,事件中王石定雖不幸罹難,但他家族的宅邸卻保護了許多無辜民眾,經過七十五個寒暑的輪替,至今仍佇立在哈瑪星街頭,紀念著這顆殞落的港都新星。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