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愛河灣,佇佗位?

偏門研究員 KUN
·
(修改过)
·
IPFS
·
愛河灣之名源自於2017年度的亞洲新灣區計畫,預計將愛河出海口的高雄港13、14、15號碼頭規劃為「愛河灣遊艇碼頭專區」,事實上愛河灣的輪廓最初是在打狗港第二期築港計畫中,在1917年度的擴張計畫提出,是為提升船舶收容能力而規劃的船渠。

今年高雄的聖誕節很熱鬧,由於臺灣燈會的舉辦,在聖誕節期間搶先熱身,其中一處展區即是位於愛河灣。從年初的跨光百年活動,到10月底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開幕,愛河灣逐漸成為高雄熱門的旅遊景點之一。

愛河灣夜景(資料來源:高雄市政府)

不過對於高雄市民,甚至是外地人來說,愛河灣這個名稱聽起來既熟悉又陌生,到底具體空間所指涉的是什麼樣的範圍?

2013年愛河出海口的鳥瞰景象(資料來源:高雄720空間影像網)

愛河灣之名源自於2017年的亞洲新灣區計畫,預計將愛河出海口的高雄港13、14、15號碼頭規劃為「愛河灣遊艇碼頭專區」,可說是近年才誕生出的新名稱,目前作為鹽埕商港區至苓雅商港區之間愛河口地帶的泛稱,是由高雄港11至15號碼頭圍塑出的空間。

然而,最初魚塭夾岸的高雄川(愛河)出海口,又是在什麼時候誕生現今愛河灣的地景呢?

愛河灣的輪廓是在打狗港第二期築港計畫中出現,在1917年度的擴張計畫提出,最初是為提升船舶收容能力而規劃的船渠,1934年起開始進行高雄川出海口兩側的碼頭護岸築造,並興建一座鐵道橋跨越河面,將裏岸壁北側的線路延伸至苓雅寮,逐步構成日後大家所熟悉的臨港線。

1934年《高雄港平面圖》中的愛河灣輪廓(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圖書館)

高雄川口右岸的入船町岸壁(今高雄港11、12號碼頭)建有繫船棧橋與普通倉庫數棟,左岸的苓雅寮岸壁(今高雄港13、14、15號碼頭)則見木材整理場及具備起重設備的上家(屋)倉庫。1937年高雄川口岸壁與相關設備完工後,為長達二十五年的高雄港第二期築港計畫劃下句點。

1940年《高雄築港平面圖》中的愛河灣(影像來源:國立臺灣圖書館)

苓雅寮岸壁新建的上家倉庫,對於高雄港貨物吞吐能力之提升有很大的助益,使該處遂成為香蕉輸出集中作業的專用碼頭,故1938年高雄州青果同業組合設立新事務所於苓雅寮(今臺灣領袖企業大樓址),不久臺灣合同鳳梨株式會社也跟進,遷址至青果同業組合旁。

1938年落成於苓雅寮岸壁的高雄州青果同業組合新事務所

戰後,由於高雄川口並無太嚴重的轟炸破壞,整建復舊後又開始運作,舊有木材整理場改為第四船渠,並由唐榮鐵工廠租借作為拆船碼頭,13號碼頭增建一座工業鹽出口用的儲鹽倉庫,11、12號碼頭則有臺糖倉庫數座。為將部分軍用碼頭收回作為商用,港務局將第四船渠改建成軍用登陸碼頭(今高流珊瑚礁群址),1964年完工後可供登陸艇停靠。

1950年代第四船渠作為唐榮鐵工廠拆船碼頭之情景(資料來源: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昔日陸戰隊於13號碼頭訓練之影像(資料來源: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隨著二十世紀末工業城市轉型的浪潮,高雄舊港區的港埠地帶逐步解除管制,朝向親水遊憩碼頭發展,愛河灣一帶最先開放的是12、13號碼頭與登陸碼頭,分別成為我們現今熟悉的真愛碼頭及光榮碼頭。原本的臨港線鐵道被輕軌取代,周邊拆除倉庫的舊址也成為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場館之所在,儘管景觀大幅地變遷,幸運的是還有苓雅寮鐵橋留存作為重要歷史記憶。

藝術家李俊賢《高雄意識》中描繪開放前的愛河灣碼頭(資料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在聖誕假期與燈會期間,造訪高雄流行音樂中心之際,不妨細細感受這曾歷經香蕉鳳梨果香、甜鹹交織氣味,還有緊張肅穆氛圍的愛河灣,品味一下港都的歷史感!

在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的聖誕主燈 (資料來源:高雄市政府)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偏門研究員 KUN老靈魂一枚,多重身分。 談城市也論建築,說人物也講史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建築]高雄武德殿一世紀

[史話]「做中國人有夠衰」(林迦,1947)

[人物]南臺灣第一拳師—施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