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出孩子同感心的3個重點
家姐8歲那年,我們一家去外地旅遊,但我少帶了一套衣服,令家姐最後一天洗澡後要穿回原本的衣服。家姐十分擔心會有細菌,於是不斷質問我為何不多帶一套衣服。我解釋說因為執行李時我有點不舒服,所以弄錯了數量,但家姐仍是很不高興,繼續質問。我忍不住抱怨說:「那天我不舒服所以才少帶了,我獨力安…
討好別人的虛偽
你試過以下經歷嗎?說了「不好意頭」的話被大人怪責 表達憤怒後被批評為小氣 說出見解時被嘲諷沒見識或不識大體 表達不滿時被批評不知足和不懂感恩 說出願望時被說貪心 拒絕別人時被說自私或令人傷心 爭取權益時被說滋事 分享陰暗想法時被說心腸惡毒 在不同場合的這些經歷,讓…
不知所措
昨晚珮妍突發傷口事件後的延續(請看關聯文章)
成為母親
最近內在需要非常的訴說去蛻變生命⋯⋯停不下來
被剝奪了的好品行
小時候我的家教很嚴,對我的品行要求十分嚴格,如果我的表現不符合長輩的期望,長輩便會說我令人失望、傷心和蒙羞;還會批評我這種性格會沒人喜愛,將來我若遇上困難,也沒有人會願意幫忙。為了不讓長輩失望和難過,為了要變「好」,為了被喜愛,為了將來有人願意幫助我,我很努力地在人前表現得很有愛...
以同感心愛世界
幾年前的一天,一位朋友到我家來,看到我家中的電視在播Tom Jerry,就是貓和老鼠互相追逐和打架,又打扁又電死又推落樓等暴力情節,我兩個小孩看得哈哈大笑。朋友說:「你讓孩子看這類節目,他們怎麼會有同感心呢?我從來都不讓我孩子看這些的。
論「成績不重要,最重要是孩子快樂」
最近看到一篇分享,說有家長一直以「成績不重要,最重要是孩子快樂」為教養信條,所以當孩子成績差時,他們也沒有放在心上。到後來有教養導師問那位孩子,他想不想語文能好一點時,孩子十分沮喪的說其實他希望語文能進步,但不懂方法。於是那位教養導師說「成績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孩子快樂」不一定對。
想要vs需要
我小時候家裏環境不太好,媽媽一個人在外打工收入不高,幸好伯父有給我們很多幫助,所以我媽媽一直很謹慎用錢。大約小學四年級時,一次我去探望嫲嫲,她給了我二百元,我受寵若驚,反覆確認是給我後,我便雀躍地到書局買了不少漂亮的精品和手工材料,還買了幾張很精緻的母親節卡,想要送給媽媽。
同感心vs同理心
去年年初,我跟媽媽去台灣為剛去世的外婆參加幾場法會,也順道帶8歲的家姐和5歲的細佬遊玩。大約10天的行程中,除了有4天要參加法會外,其餘時間都是帶小孩遊玩。雖然在出發前我已經再三跟孩子說明過程會有很沉悶的法會,但到法會當天,孩子仍是悶得不斷喧鬧或抱怨。
《我心中善養狀態體驗》
我覺得每刻都陪伴自己已經是善養/愛自己,不是要得到什麼才是善養
地球的玩法—從孤單中學習被愛
我有兩名小孩,9歲的家姐爽朗、怕麻煩、敢愛敢恨;6歲的細佬纖細敏感,妥妥的一顆玻璃心,微風吹過也可能會裂。我每天睡前都會給他們 goodnight hug,而其餘時間,家姐也會久不久過來找我說:「我不夠愛,要抱抱。」,但細佬從來都沒有主動求抱過。
關於善養的覺知
送給自己的愛
分享不分享
家姐和細佬還在幼稚園的時候,每次有生日會或學校活動派糖果,家姐取得的糖果都比細佬多。那時候我還未學善養,想要教孩子分享,都會叫家姐分一點給細佬,覺得這樣才「公平」。後來有一天,家姐問我有多少錢,問我有沒有幾千元,我說有,家姐便叫我分一點錢給她。
原來我不愛我的老公
小時候,媽媽對我的愛是「要求」,是「讓我變得更好」。而我對媽媽的愛是壓抑自己地「滿足對方」。這就是我認知中的「愛」。長大後,我把這個扭曲的愛套用到伴侶身上,讓大家都很痛苦。後來我的心靈導師阿賢教會我甚麼才是真正的愛,讓我明白到,我對老公的只是索取而不是愛,並讓我在「得不到愛」的痛...
孩子要求幫忙時,大人幫不幫?
我學習善養已經4年了,我由嚴格管教,轉化到無限包容和盡力滿足孩子發展需要。在18個月至3歲的兒童階段,其中一個發展需要是「於脆弱時得到別人沒有要求及期望的支持」(參考 Robin Grille 兒童發展需要表)。為了滿足這個需要,每逢孩子要求幫忙時,只要大人不覺得委屈,我們都盡量幫忙。
🧡額外的滿足感🧡
現在主力經營自己的人生🧡貼心的把自己照顧好🧡盡情活出真我🧡日常的狀態回復到滿足幸福了
🧡善養二元化是一個平衡過程🧡
陪伴自己是我人生中對自己最大的愛
《童年回朔》
生命中所遇到的人與事都是在成就及回歸自己
《教養帶我去新維度@森活小屋》
新書分享會的點滴
| 善養孩子 | 《奇妙的感官能力》
十多年前,我認識了一位失明的朋友,我幾次跟他共處的時候,發現他的感官能力讓人很驚訝!例如,有一次在一間很嘈雜的餐廳裡,有個硬幣跌到地上,他突然叫出來說「有人跌了個一元硬幣呀」,我覺得很震驚,他竟然能聽得出那個是一元硬幣,而我甚至連硬幣跌到地上的聲音都沒有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