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昌
此标签目前无人主理
11 人关注
13 篇文章
Openbook閱讀誌

報導》「楊德昌讓我看到全世界」,日本名導濱口龍介談楊德昌 ft. 「一一重構:楊德昌」特展

國家影視聽中心與臺北市立美術館共同舉辦的「一一重構:楊德昌」回顧展,將於7月22日正式開展。為了展現楊德昌的國際影響力,主辦單位特別邀請近年接連拿下柏林、坎城影展、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國際獎項的日本新一代導演濱口龍介來台,參與楊德昌紀念展活動。

Finale

请假装你会舍不得我

重温杨德昌,生活本身也无一处闲笔。

allsorrowcanbeborne

Taipei story(舊文)

我從小經常經過的一間公寓,在一座小公園旁邊,打我有記憶以來,公寓不遠的轉角就是夏天賣思樂冰的便利商店。公寓對我來說並不特別有意義,相較公園另一轉角的公寓是小時候玩伴的家(後來她全家移民),公園另一側是一直很吸引人的玩具店,還有一側是看過幾次牙科的舊址,曾經改成買冷凍水餃,後又變成課輔中心。

清洋

《兩個人的一一之失眠的婷婷》十四首搖籃曲裝置展覽 | 婷婷是誰?誰是婷婷?

成長,為什麼會是一種酸澀的經歷,是因為我們都是從經歷了那種自我的破碎開始的。那種不解的酸楚痛苦,才從中一分半點的,長出了關於自我的體悟來,都是艱苦的累積行進,而不是理所當然的「等價交換」。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都曾經歷青春,卻不一定每個人都曾經歷過成長。

相关标签

  • 兩個人的一一
    11
    映像裝置
    11
    內咎
    11
返回全部
子曰

杨德昌与盖茨比

杨德昌,工科男,他的电影给的都很直接了当,并总会在某个时刻给你开一扇窗,安慰你,人间还有美好。跳出东亚的框架,突然想起1920年代的美国是不是也经历过类似的狂飙阶段,那个时空的人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精神冲击?

MaxJames

《一一》:你自己看不到啊,我給你看啊!

《一一》雖說人物眾多、劇情多線,但楊導所譜的每條旋律線都各有味道,交織起來毫不突兀,細膩而不亂。把這些人們的自我掙扎和人與人間的相處的那種幽微,描繪得絲絲入扣。

渡洛

世界的终结——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1962年,杨德昌入读台北建国中学,前一年,学校附近发生震惊全台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成为那个低沉压抑年代喧闹一时的痕迹。几十年后,导演杨德昌想起这桩往事,赋予杀人事件完全不同的动机,塑造出一个孤独倔强的少年小四,为他安排了一个镜中世界,如愿表达出那个动荡年代的全貌,其中有对...

葉曉燕 Rachel IP

「非主流」電影

主流電影較著重娛樂性,為乎合大眾口味,重觀能刺激,具話題性。情節大多有點公式化,但最緊要「爽」。「非主流」電影無論在內容、敘事或電影語言的運用上都有更多可能性。

清洋

課前預習:與洋洋對話 之 《一個人的一一》的五十個問題

「這是與楊德昌相遇的最好時間」Edward X Edward,香港劇團非常林奕華要在月底為大家帶來新作!把台灣導演楊德昌在二千年最後一部電影作品《一一》搬上舞台,並因應疫情隔離時代,變奏為《一個人的一一》,解構現代人際關係疏離、人工智能時代抬頭人的異化,折射現代人的心靈失落,自我、未來是離我們前所未有的近、還是遠?

waterflow流水帳

【劇場】林奕華《一個人的一一》 看不見的另一半

//《一個人的一一》以「一個人」為命題,以「隔離」為關鍵詞,注進了時代氣息,劇中有「洋洋」,也有AI;有本我,也有他我,「講的是自己跟自己的關係。」AI彷彿更了解自己,而推深一點去解讀,現今自己與自己的關係,或許就是自己與科技的關係,「我們是要跟它相處,還是倒過來受其控制?

Limerence

楊德昌《海灘的一天》:那一天妳重重放下,換來雲淡風輕

曾經糾結一時,理不出頭緒的情仇,你是否有想過擺脫它的一天?

電影朝聖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一個段落

楊德昌經典作《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我的 all time favourite電影的背景是台灣的動員戡亂時期即所謂白色恐怖時期當中一幕特別震動我那是張國柱被警備機關審問一幕一向訓勉兒子只要光明正大沒什麼好怕的人在一個brighter summer day他被欲加之罪他被折磨意志也...

柏林雜訊

週五隨想

啟蒙不是被光打到,是發現世界的黑暗。--楊德昌五十三屆金馬影展海報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