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绳丨5月:“五四”青年,困在现实(2023年,总第11期)
中国青年节、新闻自由、湖泊干涸、COVID-19。

社員投稿|「發明敵人」——以翻譯作為立論手段
翻譯從來都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在文字轉換的過程中,還夾雜譯者、出版商,甚至時代潮流的影響。五四時代,文壇百花爭豔,翻譯成為了文人爭鋒相對的利器,他們甚至會透過製造譯本,營造對疊意識。

好譯好譯|「譯界之王」林紓:成也翻譯,敗也翻譯
回到林紓的翻譯生涯,文筆流麗依舊,卻因為時代變革而跌宕起伏。以為譯者與世無爭,事實卻是誰也躲不開社會政治帶來的影響。如何在時代洪流中秉持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又不致故步自封,也是譯者一輩子的功課呢。

转载|怀火:五四青年给今日“不激进青年”的一個大抱抱
本文首先阐述五四时期青年位置想象的历史性,及此一青年位置的历史条件与精神构造,并在厘清对青年想象的物质基础之上返身今天青年的历史与精神困境,想象今日“不激进青年”的政治化契机。

“五四”百年:抄近路抄出来的冤枉路
(今天看到邓聿文在《纽约时报》上的社论《中国武统台湾会发生吗》中提到“可由于年龄,我认为,习实际上应该不会让台湾在30年后再回归,他把中国的现代化目标分解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其实就是习确定的统一台湾时间表,把这个伟业留给自己。
一個美國視角下的中國“五四”精神(博明五四中文演講全文)
大家早安。我是 Matt Pottinger,副國家安全顧問,在白宮與您講話。我帶來我的上司,美國第四十五任總統 Donald J. Trump 向大家的熱情致意。今天我們在線聚集了幾千個來自不同的地區的人,因為傳染病大流行使我們沒有辦法相聚。

新中国特色的五四青年节
3号晚上的某个时段,朋友圈接连几条都是B站的一段演讲,往往还都配上或骄傲或欣喜的文字与表情。于是我尝试点开《后浪》的视频,听到来自何冰的第一句独白,看到他的凝视,便吓得我赶紧关掉了窗口。那是一种扑面而来的强迫而造成的尴尬,无法直视。这种感觉有时会在看视频博主们根据数据去设计的那些...

后浪与绿坝
最让我注意到自己与中文媒体脱节的,就是近期的所谓「热点」、「刷屏」、「疯传」,只有先看到评论,才注意到其存在。这次的『后浪』演讲也不例外。一年前,我退出了微信朋友圈,微博早已多年不用。虽然是b站老用户,但从来不看首页。因此竟然从豆瓣第二天的讨论中,才注意到这个演讲。
《后浪》:又是一部蹭着流量来的正能量广告
今年是5月4日,如果不是b站某刷爆朋友圈的《后浪》。由于身在加拿大,时差延后,现在还是当地时间5月4日。既然五四青年节还没有完全过完,我就在五四青年节这一天来吐槽一下这引爆流量的《后浪》。所谓《后浪》,就是b站在54这天发布的一个时常3分多钟的广告宣传片。

动物园狂欢夜 | 青年崇拜
文 耶律律 《后浪》演讲刷屏一整天,B站UP主还剪出反讽版本《前浪》,明后天没准又有雄文,把它做经典营销案例分析。前两天我转发了月光社《中国最好的学者,在B站消失了》一文时想到两点。一,B站和豆瓣是很优秀的中文互联网社区,曾经认为墙倒以后,它们仍然能活得很好,可如今二者接连加入码墙队伍,可惜可叹。

1960年代的“后浪们”——「观B站有感」
百尺竿头望九州,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B站破圈,成功刷屏。作为B站某不知名up主的我,很想说一句,作为你们口中的“后浪”,某种程度上我却羡慕着“前浪”。时代的河流永远在向前奔腾,泥石俱下,湮没了一代又一代的「浪花」,谁都幸免不了成为每个时代的「牺牲品」,...

【端点星事件】五四青年节,属于陈玫、蔡伟、小唐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距离1919年“五四运动”,已过去了整整101年。我们惊讶,100年后,如bliliblili这类以年轻人为主要用户群的互联网视频网站(《bilibili献给新一代的演讲 后浪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

被阉割的五四与被阉割的青年——观B站五四演讲《后浪》之所思所想
今天是五四,朋友圈上好多人都在刷着“五四青年节”这个莫名其妙的节日相关的内容。其中有不少人转发B站这个名叫《后浪》的短演讲,包括一些老师老板叔叔阿姨。所谓后浪,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那个后浪,中年演员何冰代表中年一辈人,背后站着环球时报,观察者网等一票宣传机构,在B站上对B站后辈们喊话。

Web 3.0与交流的未来
多年以后,止固来到黑洞视界面前,准会想起与某个陌生人闲聊科幻和Web 3.0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微光村是个几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湖岸几里之外,湖水清澈, 水沿河道经过无福镇、不安村、乌帽湾蜿蜒流去,湖边草地里有贝壳和芦苇,活像史前的红岸。
「五四一百週年×當下思考與運動」專輯序言
這是我們在2019年五四一百週年之際組織的專輯,未曾發表在Matters。一年後的今天,經歷了香港反送中運動,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橫掃全球,在兩岸三地的我們都有新的思考和感覺。今天看到紀念五四、讚頌北大校慶和「後浪」的各種陳詞和新酒,想要把去年的這些作為星星之火的文章發出來。

青年節|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bilibili這個在青年節發布了由何冰演講的視頻《後浪》。誠懇、激情、熱血,態度良好。轉載在YouTube上,看得出製作方花了很多心血但是,我在聽的時候,會不由自主的想這個時代真的是最好的時代麼?我們這些前浪有為後浪開闢出更廣闊的道路來麼?

Day 4--我心中的五四精神
中华民国八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界游街大会被拘留之北京高师爱国学生七日返校时摄影 照片:来自于维基百科為了寫這一篇关于五四精神的文章,我上網搜了一下相关的歷史資料,也查閱了 《现代中国的宗教问题》中1919年五四運動對中國宗教信仰發展的影響。根據作者香港大學宗教人類學学者宗樹人和历史学...

新思維
重讀魯迅的「風箏」,竟發現了一點以前沒有留意的。魯迅這一篇「風箏」我自己清楚記得,是我在中學時看過的。內容是說魯迅自己一向認為放風箏是墮落的玩意,自己不喜歡之外,更不許他弟弟玩,於是有一次,他逮著弟弟在秘密私做風箏,於是大施淫威,將風箏大肆破壞,踏碎弟弟的心血,及後,是數十年後,...

学生杂谈
内容摘要:讽刺老一辈教育者的种种劣迹,借学生辱骂老师一事表现封建教育观念对进步的阻挠,以及思想固化者的不通人情,不与实际情况结合就妄下定论的现象,同时表达对理想主义者和无畏的年轻人的关怀,对新思想和审判精神的赞美。偶有听说学生辱骂老师的事,便觉得十分惊惧了。
被挾持的「五四百年」
百年前的今天,因在巴黎和會上西方列強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北洋政府無力捍衛主權,學生走上街頭,高呼「外爭國權,內除國賊」。在遊行途中,痛打章宗祥,火燒趙家樓,新文化運動由「五四」走向高潮。以文學思想革命為首的革新運動開始於1917年,要求用白話文取代文言文成為通用文字,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