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志永博士狱中书简:关于团结,宽容,以及人道主义
滕彪按:长期的牢狱生活,没有让人权律师许志永博士失去爱、宽容以及对自由的信念,反而让他的精神世界更广阔、更深沉。

我高雄我驕傲!給政治人物的警示:選票能讓你上台也能讓你下台!
高雄人成功創造歷史,韓國瑜下台!2020年6月6日台灣民主史上誕生第一位被成功罷免的政治人物即是高雄市長「韓國瑜」。最終計票結果為93萬9090票同意罷免,百分比達97.4%;2萬5051票不同意,百分比為2.6%。本次投票率為42.14%。

[逐字] 讓年輕人留在家鄉 產業.教育必須連動改革
柯文哲認為,台灣過去 30 年的民主化成就值得肯定,但也面臨了意識形態惡鬥、短期利益導向的政黨政治、沒有政策辯論等困境。他提出解決之道:推動政黨間的溝通與合作,建立聯合政府。重視教育投資,提升國民素質,促進社會共識。進行經濟轉型,發展高附加價值產業,留住年輕人。柯文哲強調,產業轉型最重要的是加大高等教育的投資,尤其是 R&D 方面的投入。

印度:新時代的「民主典範」
在21世紀的印度,民主、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的概念似乎正在被重新定義。當記者深挖真相,他們可能會被視為國家的敵人。印度政府打壓獨立媒體,卻容讓某些媒體散播偏頗信息。同時,當某些媒體被指為外國宣傳工具時,真相和證據似乎不再重要。許多追求真理和自由的學者和活動家也被卷入這場政治風暴中。印度正為我們描繪一個當代「民主」的新模式,令人深思。

华盛顿邮报丨亨特·拜登如何利用其家族姓氏获利
亨特与自己姓氏的关系错综复杂,甚至遭到曲解。他以该姓氏为傲,仰赖那个姓氏,也从中受益。

第三期:罗胜春:许志永与丁家喜
主持人 4月10日,人权律师许志永、丁家喜因颠覆国家政权罪分别被重判了14年和12年。在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相信大家对他们的理念行动以及新公民运动有了更多的了解。今天,沙龙有幸请到了丁家喜律师的太太罗胜春。罗老师在2013年来到美国以后,一直在致力于中国人权事业。
经济学人丨为什么非洲人不再相信民主
绝大多数自称民主的在任政权既没有带来繁荣,也没有带来安全。

纽约时报丨在美国,没有大学文凭是要折寿的
美国正令自己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失望。

单偶制与民主
很多阳刚人士看不起平权与进步主义,并认为它们会导致独裁与文明的衰弱。然而民主与自由主义恰恰可能来自于一次平等主义的社会潮流。假如没有平等主义,地中海地区的社会结构可能与其他地方也没有什么不同。

新闻周刊丨自由与民主,精英与大众
自由主义在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中非常受欢迎,但对大众来讲充其量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转发评论:《夜来闻啼鸟》
民主不取决于我们在想什么,而取决于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如何生产和分配商品 —— 我们将劳动成果交到哪个阶级的手中;我们是否为培养工人的结社和谈判能力做出了贡献 ……

吴祚来 | 征檄文讨伐中共,唤民心颜色革命
吴祚来先生的点评如果直接应征,估计也是可以获得一等奖的。现在不仅民心思变,甚至官不聊生,正是振作士气,铲除专制,重建共和的良机。
翻譯:秘密結社、網路國家、火人祭、ZUZALU—對新政治社群的思考
《秘密結社》為麥特.普利維特於 8/22 寫的文章,在加密社群強調「去信任」的當下,重新梳理一個改變世界的社群,其內聚力從何而來。他分析了歷史上重要的另類社群與社會運動進行的方式,並提出推測性的「社群技術」,來支援未來社群的發展。

纽约时报丨十字路口的印度
印度可能要么成为冲突地区,要么成为经济强国,但无法兼而有之。

九二共識就是沒共識?!
本篇文是參考新識界介紹九二共識以及整理3位總統候選人對九二的看法。

金融时报丨特朗普与美国民主的审判时刻
要么是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要么是监狱囚室,选择是严酷的。

金融时报丨莫迪的印度正迈向非自由主义
随着印度政体变得不那么自由,其政府却变得更有效率了。

金融时报丨尤瓦尔·赫拉利:以色列民主正为自己的生命而战
我们正行走在大街上,因为假如我们要拯救以色列的民主,我们别无选择。

彭博新闻丨拜登说民主正赢得胜利,没那么简单
民主正顺风顺水,问题是它是否正向悬崖边滚动。不到十六个月后,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演講講稿:民主化AI的實驗與展望
7/12 在點子松談民主化AI,我是一個人類語言模型,主要吸收唐鳳的公開逐字稿進行優化...以下是優化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