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4--我心中的五四精神
為了寫這一篇关于五四精神的文章,我上網搜了一下相关的歷史資料,也查閱了 《现代中国的宗教问题》中1919年五四運動對中國宗教信仰發展的影響。根據作者香港大學宗教人類學学者宗樹人和历史学者高万桑的研究,在20世紀初,有不少社會改革人士想要將宗教從政治分離,剷除風俗迷信。
參與運動的知識分子也有自己的宗教和靈性信仰,其中包括梁啟超和張太原主导佛教復興,孫中山和國民黨的領導信仰基督教,還有康有為構思儒家理念如何成新中國的思想體制。而五四運動中相對極端的聲音表達了要全面掃除封建迷信,剷除中國傳統宗教體制,廢除中國儒家思想。 五四運動將儒家思想代表了整個中國的思想傳統,因此制造了一個普遍”儒家中國“的錯誤觀念。宗樹人寫到五四運動的知識分子拒絕中國傳統習俗和生活方式出自於他們對中國的愛,他們看到中國傳統的文化和宗教習性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阻礙。
我在搜索網絡上的資料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百度和維基百科描述五四運動的主要核心在於對一戰結束後凡賽爾協約對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使得學生上街遊行,甚至該運動“直接影響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而在牛津大學歷史文獻中闡述了目前越來越多的學者有質疑五四運動在中國近代史的代表性,並指出五四運動所提出的問題在運動前後有所發展趨勢。
哥倫比亞大學的亞洲中心建立了一個中國近代史的原始文獻供老師和學生閱讀和探討。在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條目中,有胡适、蔣介石、陳獨秀當年寫的文章和發表的演講翻譯成了英文。這些文章普遍都指出中西文化、宗教、政治的對比,對中國文化的反思,最主要的抨擊針對的是中國傳統思想讓人懶惰、無知、安於現狀,缺乏西方的改革的主動精神。當我讀到這裡,我發現五四文化運動的緣由絕對超出了僅僅對不平等條約的愛國運動,五四文化運動是在創想一個新中國的樣貌。
昨天我對五四運動本沒有什麼概念,今天讀了一寫資料,進行了自我教育,發現我對歷史還是很感興趣的,也有所收穫。當今鋪天蓋地的信息容易讓人無法集中精神深入的去了解一件事兒,這也象征著缺乏”深度的時代”。進行深度的閱讀和集中的思考或許能改變我們目前的處境。寫完這一篇筆記,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我心中的五四精神是永不妥協的思考和質問。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