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出版
7 人追踪
14 篇文章
言四幸的小宇宙

成為作家了?人生的第一本書(獨立製作實體書經驗分享)

出一本屬於自己的書難嗎?難啊!但是值得!終於做出一本自己的書啦,《想把今天送給你》正式誕生。本文內容分為:製作過程、成品展示、結語、工商時間、預告。分享獨立製作實體書經驗。

Openbook閱讀誌

話題》草率季「FACE/面對面」:龐大幻獸般自由生猛的獨立藝術書展

《草率季》熱鬧肆意、煥發生命力的氛圍,讓每個攤位都像暫居其中的「實驗室」,踏入場內的讀者,可任意嘗試、組合,擦撞出書與閱讀的無限想像。超過400個千奇百怪攤位,反映創作者獨一無二的才情性格,潛藏著不拘一格的生猛力道。無論參加者是心癢想添購小誌、服飾、自製出版品,或是觀賞異質媒介組成的抽象藝術品、閱讀藝術書、與國際文化單位交流,甚至現場刺青、體驗置身霧面塑膠更衣空間內,被藝術家裸體素描,皆有處可去。

Openbook閱讀誌

法國 · 專訪》Picquier出版社:將亞洲文學帶給法國讀者的先行者

第30屆台北國際書展明天啟動!今年主題國是法國,OB精選4篇與法國有關的文章,要與大家分享。本篇是2020年法國獨立出版社Édition Philippe Picquier的專訪,成員僅5人(由父女檔經營)卻以眼光精準聞名,為法國讀者引進亞洲文學作品。最先出版的作者是日本江戸川乱歩、松本清張,台灣有張大春、白先勇、李昂,馬華作家黃錦樹、張貴興等文學家,中國有余華、蘇童、閻連科,令人驚嘆!歡迎閱讀。

洪七

期間限定「讀字便利店」開張!參觀2022讀字公民書展小記

期待有更多人能支持讀字公民書展,越多人支持,主辦單位會越有底氣來籌辦書展的活動。尤其兩年的疫情,對於出版業、書店產業都是很大的打擊,他們都需要大眾更多的支持。

大家備份

朱白:審美與文學的雙重獨立

2016-01-14*審美的獨立,才是獨立出版的最終核心。⋯⋯真正的悲劇不是前排位置的當紅作家,而是我們幾乎沒有所謂的後排和小眾讀者喜好的分類,那些永遠不入流、永遠提不上市場專家視野的作品無處生存。

马特

年度 | 发个自己书的小广告

这种“正常”是个人接触外界过程中的“体面”,不会因为外界突然转向而造成失衡尴尬,人们可以遵循自己从童年到青年形成的生活习惯和价值取向一直过下去。

雞蛋糕 GCAKE

阿瑪線上工作坊:2021最終回-ISCN 數位內容身份證

ISCN: I See Coder Noah 我看見碼農了(喂)。目前利用 ISCN 將數位內容和資料上鏈,儲存數位內容專屬身份標籤,讓搜尋、引用、交互參照……等資料可及性更高。上傳過程沒有監管機關審查制度,是邁向 DePub 去中心化出版的第一步。

IrisChen

【讀字書展】你在消波塊上讀了什麼書?

不管挑戰的浪潮如何沖刷,只要找到自己的價值,堅持自己的信念,就會如消波塊,任驚濤駭浪拍打,依然堅固存在。4月1-6日在松山文創園區舉辦的《讀字書展》,讓臺灣的書友,有機會從消波塊上揀取思想的貝殼;臺北時間4月4日星期日中午12時(北美西部4月3日星期六晚上9時)的讀獨Clubhouse活動,可能讓你和一本書不期而遇。

马特

一个悲观者充满创造力和幽默感的这一年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做了几件之前没做过的事情,最近有可能迎来庚子年和辛丑年交汇处又一件新事情:留在北京过年。如果换成一年前,我大概会觉得这是一件大事,但现在无论发生什么我似乎都能坦然面对,不过是风吹湖畔一片片涟漪激荡在岸边每一块石头上而已。

马特

我把书和自己封存在了琥珀里——“斗量之海”个人纪录片《琥珀里的书与我》发布

我一直在探索一个边界,一个人到底能为满足自恋做多少事情?一开始我有一些思考,开始做文化历史探访和写作,写了之后就要发表,发表多了就整理成书要出版,因为涉及敏感内容没有出版社能出,我就找朋友钱赓合作项目自己印出来,印出来没有宣发平台就自己宣传,后来我又把书封存在琥珀里,做成了艺术品。

马特

来,干了这碗海!斗量之海联合创作

总想着在特殊时期里做特殊之事来自命不凡是虚弱的,计算2020年过去了一半的方式是虚弱的,庆幸自己还在车上是虚弱的,侥幸于光明在不远处的前方是虚弱的,诧异于“我们未曾如此”是虚弱的,担心也是虚弱的。两个月前,虚弱的马特和虚弱的钱赓久别重逢。互相关照之后,决定要做徒手量海之人。

小西

方凝﹕大灣區時代的香港文化

西九戲曲中心 最近,主宰了全港近八成書籍流通的聯合集團決定把書籍發行倉庫搬回內地,震撼了香港整個出版界以至文化界。該集團旗下負責書刊物流業務的「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下稱「聯合物流」)近日通知本地出版商,它們原本位於大埔的倉庫,將由今年第三季起搬到廣州南沙萬頃沙鎮的迪安路保稅加...

周家盈

書店時光未了--輪椅上尋找熱情,創立洛杉磯The Last Bookstore

在《書店現場-香港個性書店訪談札記》(2018年)及《書店日常-香港獨立書店在地行旅》(2015年)兩書中,我曾說出版是希望更多人推開書店大門,不要等到關門結業才憑弔。事實上,不消半年,基於種種原因,訪談錄內的書店有些搬遷,有些倒閉,有些易手。諷刺嗎?倒不覺得,反而是惋惜吧。經營一門生意的風險很大,而且外在環境因素也不斷變遷。還記得有幾位書店管理人不約而同說,書業從來都不是一門容易事。細心去...

浪子

詩人死去,語言重生——孟浪先生治丧委员会公告

...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