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時光未了--輪椅上尋找熱情,創立洛杉磯The Last Bookstore

周家盈
·
·
IPFS
·

在《書店現場-香港個性書店訪談札記》(2018年)及《書店日常-香港獨立書店在地行旅》(2015年)兩書中,我曾說出版是希望更多人推開書店大門,不要等到關門結業才憑弔。事實上,不消半年,基於種種原因,訪談錄內的書店有些搬遷,有些倒閉,有些易手。

諷刺嗎?倒不覺得,反而是惋惜吧。經營一門生意的風險很大,而且外在環境因素也不斷變遷。還記得有幾位書店管理人不約而同說,書業從來都不是一門容易事。

細心去看,更能看見書店經營者面對長時期逆境的韌力與智慧。

創立The Last Bookstore的,是在交通意外中失去雙腿的Josh。意外前,他是一個活力十足、熱愛戶外運動的青年。

當時他喪失自由活動的能力,就如世界末日。人站不起來,心也如是,直沉谷底。

雖然一直持堅定信仰,從小接受運動訓練而培養成不易放棄的性格,但這宗嚴重意外令他再不能走路,旁人很難想像他內心所受的煎熬。

車禍之後的幾個月裏,他都躺在醫院床上接受治療,來回出入手術室多次。終於有點精神,某天,他翻開聖經舊約,讀到士師記十四章,裏面記載「參孫」力大無窮,殺死了一頭獅子,幾日後,一群蜜蜂竟在獅身裏築起巢來,讓他嚐到甜美無比的蜜糖。

他讀著經上記載的謎語-「吃的從吃者出來;甜的從強者出來」(Out of the eater came something to eat, and out of the strong came something sweet.”),深受感動。既然靡爛腐敗的屍體也能長出蜜糖,那麼眼前的難關,也絕對可以被征服。

就這麼一瞬間,想法改變了,人生難題頓成祝福。

你不相信嗎?曾經讀過一篇研究,關於人的想法如何影響實際發生的後果。研究對象是兩批完全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其中一批按指示定期在腦海中想像自己做運動,他們的想像必須有仔細步驟及計時,猶如真的在做運動一樣;另一批則如常生活。結果是,單憑想像、即使沒有實際去運動的人,身體狀況竟然更為健康。

Josh無法像意外之前如常上班,便開始發掘自己的事業。最初他駕車到處走,做簡單買賣生意,像傢俬、唱片等等。某天他收到一批大學教授捐出的書籍,然後斷斷續續也有接收二手書。

從小喜歡閱讀的他,便心想,不如嘗試租家小店面賣書。很快找到在現址附近的一個面積不大的鋪位,他忙著籌措資金,張羅開業所需。

在閱讀習慣疲弱的現代化社會裏,書店一直收支不平,書店結業、搬遷,直到找到現在這個寬敞明亮的複式單位。

Josh第一次踏進這個空間時,眼前盡是一片荒蕪。自從某工廠遷出之後,單位一直空置。他花了幾個月時間重新整修內部,用木板砌書架,找二手傢俬、用書籍與舊物創作裝置藝術。

他將書店命名為The Last Bookstore,意即「最後一家書店」,因為當時很多人也不看好他創業,書店幾乎是沒人會考慮的生意。

售賣多樣風格雜誌
售賣多樣風格雜誌

正如網站所寫: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We won’t be here forever.(你還在等甚麼?我們不會永遠都在。)書店憑此理念,努力建構愜意閱讀空間,讓作家、讀者、出版人在這裡積極進行文化交流。

結果書店闖出了名聲,口碑一傳十,十傳百,甚至被譽為「加州最美書店」,本地人和遊客駱繹不絕。

來到Spring Street近轉角處,玻璃窗沿擺放一排翠綠小盆栽,上邊清楚寫著書店名稱,金色字體與黑色鍍邊,在陽光下分外顯眼。

而書店也將這個畫面變成明信片,放在收銀處旁讓顧客選購。

位於Los Angeles 的The Last Bookstore店面,被譽為全加州最美的二手及新書店。
位於Los Angeles 的The Last Bookstore店面,被譽為全加州最美的二手及新書店。

整個建築樓底高挑,即使放滿書架,也感覺空曠無阻,而且兩層都有大量窗戶,光線充足,讓人精神奕奕。店內到處都放著沙發與椅子供休憩與閱讀,我甚至看見有人坐在中座閉目養神,店員也沒趕他走,當然這只屬少數。

店內設置多張沙發,讓人看書休息。
店內設置多張沙發,讓人看書休息。

到訪當天是八月某個星期一的下午,人流極高。觀光客、一家大小、書蟲⋯⋯愛書與不太接觸書的人,都被吸引過來。買書的人買書,買文創商品的遊客與一般讀者都不缺,共同在寬闊的空間各取所需。

室內裝潢特別,到處可見利用書冊做成的裝置藝術。
室內裝潢特別,到處可見利用書冊做成的裝置藝術。

The Last Bookstore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地下有幾個大書架,上面放的全是洛杉磯作者的出版。而且美國的獨立書店,幾乎都有店員/長手寫的推介紙條,展示於書籍旁邊,讓不熟悉當地文學或沒有特別採買清單的顧客,也能夠在短時期內認識那本書,繼而決定是否掏錢買。

這是我所嚮往的經營方式,能夠以文化地景的形象存身城市內,並持續提供滋潤文藝創作的養分。

書店面向街道,大幅落地玻璃讓陽光悠然灑進來。
書店面向街道,大幅落地玻璃讓陽光悠然灑進來。

事實上,這家書店之所以名列最美書店榜上,或多或少是因為它製造了很多讓人打卡的位置,觀光客都愛來拍照留念。

在這裏,到處可見用書本堆疊而成的裝飾品,包括橫跨整片天花、波浪形狀的書海,還有二樓出名的「書光隧道」,用一本本的書仔細砌出圓拱門,人在中間緩緩走過去,感覺是完完全全被書包圍住。

吸引特別多人前來拍照的位置,一條以書砌成的隧道。
吸引特別多人前來拍照的位置,一條以書砌成的隧道。

穿越由書構成的隧道,一抬頭,指尖摸索眼前發黃變皺的書脊,霎時感慨與激動襲來。我記得曾經看過一張藝術品的照片,是一大幅紅磚砌成的牆。正中央你隱約見到磚頭像變形的骨骼那樣拱起了一部分,仔細追溯,才發現是最底的兩塊磚頭,被一本書硬塞進去,墊高了,也就破壞了牆的結構。

這個藝術作品,名為一本書的力量。

二樓盡樓的書架上,寫著這句說話:You’ve reached the last wall of the Last Bookstore.(你已經到達最後一家書店的最後一堵牆。)
二樓盡樓的書架上,寫著這句說話:You’ve reached the last wall of the Last Bookstore.(你已經到達最後一家書店的最後一堵牆。)

一本書,能夠破壞一幅牆的結構,也可以堆積出一座隧道。一本書,更讓一個低谷中徘徊的人重新燃起熱情,展示生命強大的力量。

這裏的美,不止於外在,反為其底蘊與內涵之深。

Welcome to The Last Bookstore from Chad Howitt on Vimeo.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周家盈教育及文字工作者,喜歡說故事,也是說書人。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士,英文應用語言學碩士,副修法語,曾就讀於巴黎第一大學。2013年創辦《Slowdown Town》雜誌,提倡放慢生活節奏。著有《書店日常──香港獨立書店在地行旅》、延續篇《書店現場──香港個性書店訪談札記》。網站:https://chowkaying.com
  • 来自作者

關注香港書店生態,而非疲態